学习啦 > 教育资讯 > 热点 > 2023年三伏天晒背的最佳时间

2023年三伏天晒背的最佳时间

时间: 文凤0 分享

2023年三伏天晒背的最佳时间_

我们都知道,三伏天的保健养生方式有很多,晒背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保健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三伏天晒背的最佳时间,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2023年三伏天晒背的最佳时间

2023年三伏天晒背的最佳时间

三伏天的时候是很适合进行晒背的,三伏天期间适当进行晒背,可以起到一定调理身体的作用,具有一定驱寒祛湿的作用。

但三伏天期间太阳是比较毒辣的,因此不建议在阳光很大的时候晒背,建议在上午10-11点的时候以及下午5点后进行比较好。这样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晒背效果,同时又不会导致人体晒伤,每次晒背的时间,大约15-20分钟左右即可。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伏邪”所指“六邪”是古时人们的一种说法,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

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

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

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三伏天气候有何特点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因此一天比一天热,到了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主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对阳光照射有利,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寒湿体质三伏天怎么调理

寒湿是中医说法,中医认为:寒湿体质的人容易出现腰膝酸软,手足厥冷,大便不成形,舌苔厚腻等症状,时间长了还容易造成气滞、阳虚,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1、在日常生活中,寒湿体质可以采用食疗的办法,比如:常喝赤小豆薏米水或用赤小豆薏米熬粥,食用后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功效,三伏天时也可以正常饮服,调理身体。

2、寒湿体质的人群还可以在三伏天的时候选取温阳祛湿的相关穴位艾灸或者针灸。

3、根据冬病夏治的原则,寒湿体质的人群在三伏天可以选择三伏贴。

三伏天要注意的皮肤病

1、足癣和股癣:足癣表现为足趾间脱皮、浸渍糜烂,或足侧缘出现多数水疱,可有瘙痒,也可不痒,如不治疗,皮疹可逐渐向外扩大。股癣表现为大腿内侧、臀裂部的环状红斑脱屑,呈离心性扩大,周围常可见小丘疹,自觉瘙痒或疼痛。

足癣和股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因此常常在夏季加重。

2、夏季湿疹:四肢和胸背部皮肤发红,并有大量红色小疹子出现,奇痒难忍。

这是一种汗液障碍类皮肤病。高温闷热的天气,人体的汗液增多,汗液里含有大量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乳酸等,这些代谢废物都是酸性物质, 会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聚集,导致皮肤发红,出现红色小疹子和皮肤瘙痒。汗液里代谢物的浓度大小直接关系到对皮肤的刺激程度。汗液里 代谢废物的浓度高,皮肤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就强,反之则弱。汗液里代谢废物的浓度大小还与出汗量的多少有关。当人体大量出汗时,汗液里的水分多,其中代谢 废物的含量就低。有人从实验室的研究中发现,人体在中等量出汗时,汗液中的代谢废物含量最高,此时最容易引起夏季湿疹。夏季湿疹患者在过了夏季后症状会缓 解,来年夏季又发作。

3、日光皮炎:在颜面、颈部和手背等曝光部位,尤以额部、面颊等处出现皮肤红斑,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和轻度脱屑,日晒后加重,甚至出现肿胀、水疱,常感痛痒难忍,夜间症状加重,抓破后会引起感染。

这是一种光敏类皮肤病。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的含量骤增,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也随之增高。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表皮细胞受到破坏,蛋白质发生变性、分解,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导致皮炎的发生。

4、丘疹性荨麻疹:皮疹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皮疹多发于躯干、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痒明显。

本病与蚊虫叮咬有关,如臭虫、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诱发的过敏反应。

19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