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教育资讯 > 教育 >

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特别报道:“一带一路”上的教育共商与共赢

时间: 腾宇21218 分享

  7月,贵州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迎来了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等东盟国家以及俄罗斯、瑞士、乌兹别克斯坦、德国、蒙古等特邀伙伴国的800余名海外嘉宾,迎来了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加稳固、长远的合作与交流。

  正在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域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有着天然的联系。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东盟国家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并指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由此形成。

  新使命: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7月22日上午,优美灵动的泰国传统舞蹈《查特里》与中国民族舞蹈《锦鸡与天鹅》,共同拉开了由中国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交流周”)的序幕。“深化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成果”,本届交流周围绕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职业教育合作、学前教育合作、高校创新创业合作、汉语国际教育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探索中国与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经贸、旅游等领域的密切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出席交流周开幕式并在致辞中指出,自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以来,双方各领域合作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人文交流的中流砥柱,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最佳方式。

  “教育已经成为泰中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已经成为泰国学生重要的留学目的地。”泰国驻昆明总领馆总领事妮媞瓦娣·玛尼绲在华工作期间,见证了两国教育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她希望,两国教育合作能够切实助力泰国4.0政策与东部经济走廊建设等泰国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

  当前,在中国与东盟各国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提升、科技创新的重任之下,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凸显。

  新加坡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次长刘燕玲也表示,东盟和中国双方在旅游、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了多方面实质合作。去年在新加坡通过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标志着双方关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致力于通过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双方关系。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开幕式的贺信中强调,要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也为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新机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更加民间化自主化常态化

  今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第12年。12年来,交流周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坚实桥梁。

  “‘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合作得以深化。柬埔寨也迎来了更多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和在柬埔寨工作的中国朋友,以及中国留学生。”柬埔寨教育体育青年部国务秘书图维萨索表示,中国与东盟在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友谊不断加深,规模不断加大,内容不断丰富,合作不断深入。

  如今,马来西亚有来自150个国家的17万多名国际学生,其中大约有18000名学生来自中国。在交流周永久会址的入口处,马来西亚的9所院校精心布置了展台,寻求与中国相关院校的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东盟学生来华留学。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来华留学排在前15位的国家中有5个是东盟国家,分别是泰国28608人、印度尼西亚15050人、老挝14645人、越南11299人、马来西亚9479人。

  教育为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智力、人力、技术、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

  “除了政府和民间的合作项目,我们也希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两国的大学和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到新中两国的企业实习。”刘燕玲建议,让两国学生有机会将理论和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近距离地领略两国卓越企业家的风范,领略两国独特的文化,为未来做好更多的准备。

  在共叙友谊的交流周上,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加民间化、自主化、常态化。

  新期盼:探索更多教育交流合作新路径

  “东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之一,2000年以来增长快速而稳定,但是缺乏熟练工人是一个发展瓶颈,制约着可持续发展,妨碍着企业在技术进步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在缅甸克耶邦发展和社会事务部部长昂觉泰看来,优质人力资源的不足,成为缅甸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今年1—6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额增长8.5%,其中来自东盟的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2%(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投资的增长,需要更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因此,“务实合作”是本届交流周的主题,也是国内外院校的期盼。他们希望,教育合作能够根据当前基础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所需,有针对性地培养国际化的技术人才。

  2017年“升级”为高职院校的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承办了交流周中国—马来西亚大学校长论坛,希望通过服务性参与,助力教师“走出去”。其实,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的机械工程、汽车工程、建筑工程等传统优势专业,也正是东盟很多国家现阶段急需的人才培养方向。交流周将帮它找到更加精准的合作伙伴。

  从政府牵头到学校之间自主探索,从学位课程到短期培训,从专业合作到订单式培养,从实地学习到远程互动,如今,中国与东盟各院校的合作形式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很多院校代表不约而同地表示,希望建立更多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急需领域联合培养更多高端人才。

  共商与共赢,无论是中国院校还是东盟院校,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无论是高科技专业还是传统制造专业,在交流周这个包容互鉴的平台上,根据各自的期盼,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就像贵州这样多彩。


相关文章:

1.教育随笔写作:为做教育而做教育

2.关于教育的心得:让教育成为一种幸福

3.交通安全教育视频

4.关于教育的美文:论中国式教育

5.关于中国教育的文章欣赏:中国教育之殇

6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