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预习是自己学习探索语文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一年级语文预习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一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一)教会预习方法
1、查。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查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
2、读。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注意:对长的课文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对后进生也要求多读几遍。
3、思。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
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书面写下来。
4、勤动笔。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二)精心设计训练
预习时往往涉及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应当围绕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引导学生提出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从而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预习训练相结合,以有利于突破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有效的预习效果。
1、抓住教材特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订,是将同类体裁或题材的课文归为一个单元,各单元的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预习目标的设定还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使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比如,对于写人的文章,学生预习时要重点明白写的是谁,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对于记事的文章,学生预习时要明确写了什么事,能否口头复述事情的梗概;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学生预习时就要知道写的什么景、什么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景物之间有些什么关系等。
2、课文批注。有些课文的“预习”就有如下要求,“把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写一写”,或是“把你最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并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等,因此,在预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读的时候对课文进行批注。比如:这是一个关键句,概括了全文的主旨,批上几个字;这里写得精彩,划上圈圈,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那里读有心得,可以写上几点体会,等等。
(三)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感受、基础和理解理解程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作业。对程度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只要他们能借助字典会读生字并能读熟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语句,教师就给予肯定或表扬。对程度好的学生,应要求他们搜集有关资料,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这种依据学生基础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预习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也能获得一定的成功感。
(四)进行有效检查
学生进行预习后,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夸奖、表扬,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每天都要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检查中,对认真预习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对于敷衍预习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活泼好动调皮的学生,可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预习中的收获,使他们从谈话中就能体会到预习的成功,并获得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途径,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变得更轻松!
2小学一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1、全册课文预习法
它是新学期开始,学生领到课本后对教材通读一遍的预习方法。分三步进行:
(1)了解三个内容,即了解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出处、作者;了解整册教材篇数和各种文体教材的比例,然后制订读书计划。
(2)熟悉全册教材,收集有关资料。日后在阅读报刊书籍、浏览网页时,发现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可随手摘录或剪贴、复制、保存。
(3)读前想后,对比印证。在阅读前面一篇时,要联系到后面的,对比印证,加深了解。
2、单元预习法
在进行单元课文教学前,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的重点。在指导学生学文时,再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加深理解。
3、课文预习法
教师新授前可根据单元导读和预习指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读通课文。也就是说,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要指导他们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如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生字新词用“△”标出;易错字用“○”标记;重点词语可用“_”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理解词意;优美句子用“ ”画出并反复朗读;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共同解决。
(2)带着问题读书。这样能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问题解决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精妙处多读。对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直至成诵。
3小学一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1、 阅读
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
2、查阅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3、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4、做笔记
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
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还可以在本子上设新词栏等等。
4小学一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一、常规预习
常规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解决读、画、查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阅读法、回顾法等。
1、阅读法
语文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表达的重要手段,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承载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语文知识传授,更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作者所要描述的情境、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能够利用这些语言来进行自我表达。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他们不仅需要在阅读中清楚地知道课文在讲一件什么事情,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将课文内容从头到尾朗读一遍,并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这篇文章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字、词、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构建这篇文章的?这篇文章中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作为重点,等到正式授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通过这种预习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对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更可以将其作为检验自己自学水平的一条水平线,在课堂根据教师的讲解来扬长补短,寻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2、回顾法
回顾法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指导学生就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发现自己在知识学习方面的薄弱点,并探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实现系统学习。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忘却,甚至有的学生在一开始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理解错误而自己却不知道,这就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绊脚石”。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回顾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学生合上课本回忆一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以前学过的哪一章或者哪一节出现过,当时教师是怎样讲的,如果学生回忆不起这些内容,可以打开课本或者自己的笔记本来进行查阅,弄清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为新课扫清障碍,并积极探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预习
重点预习,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将要学习的内容,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方案,设计出一份清晰、明确的预习方案,将自己的预习结果一一填写在方案表中。比如,在进行《梅花魂》这一课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以下问题:文章中有哪些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文章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代表着什么意思?文章为什么会以“梅花魂”作为题目,“梅花魂”有什么内涵?文章中写了哪些人物,这些人之间有什么关系?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设定预习方案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将问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安排,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文章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这种预习方法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梅花魂》的体裁,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来搜寻与该体裁有关的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这种写作手段的了解,并要求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段、写作方法等自由地写一篇与该体裁相关的文章,以此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
在重点预习阶段,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要逐层递进,由简至难,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对预习任务的完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来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以此开展分层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一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预习方法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怎样断句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积累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