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
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新高考二卷)
2023高考在6月7日举行,新高考全国二卷考试省份有:辽宁、重庆、海南。这些地区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想知道各科目的考试答案。以下是关于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高考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 置贴好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 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 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 1930 年 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 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 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 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 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 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 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 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 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 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 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 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 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
材料二:
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是,如果 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不过是控制的 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力现象, 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实验并不是孤 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
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 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在技术上,观察社会现象比观察自然现 象更为困难。社会现象并不限于人的动作,而且包括人的动机;动机又受着人所接受的那 一套认为应当如是的规律支配,这套规律是社会所共有的,而且是在时间里累积下来的— —这是人的生活适用于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方法,是在人和物的接触中,在动作里,给人 的满足与否的结果里,选择和淘汰出来的,而且也永远在变动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见 到社会现象有着不能分的两部分:一部分我们可以在体外看得到的,另一部分,在体外是 看不到的。这第二部分必须由经验者本人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旁观的人明白。观察社 会现象的困难常发生在第二部分。
谈到这里,我愿意提出最重要的问题来了。那就是社会现象的研究工作中观察者必须 和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合作还不够,必须不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大家一同来分析大 家的经验。
我在上边已说到科学的观察必须充分确认现象发生的情境,考虑到一切会影响现象的 因子。这是实验的真正意义。观察社会现象时, 因为语言材料的重要,最容易影响叙述现 象正确性的是调查者和所要观察的现象的人事关系。有些不肯正视这关系的学者,只提出 一个“客观”的空洞概念。但是“客观”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对观察的现象没有兴趣,或 是没有关系么?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去观察一个现象必然是有兴趣的。你自己可以不问这问题,可是被观察的人是 不会不问这问题的。你不能不和这些人接触,谈话,问问题。这些人必然要问:“这人为什 么要来问我们呢? ”——这问题问得对的, 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 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而且人家是对的,因为实际受到影 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于是调查者逢着“秘密”和“撒谎”了。其实被调查者的“秘 密”和“撒谎”是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的反映。人事很像镜子,你对别人的态度 反射成了别人对你的态度。
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 那么你绝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卫的人,社会科学绝不能从“斗智”的 方法上得来。换一句话说,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你如果要研究乡村,你必须同情农民,为他们服务,你的研究结果必须是有利于农民的,不但你存心是如此,而 且你要用事实来证明,使农民相信你。正像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病人没有理由去欺骗医 生,正因为欺骗的结果是自己受害。
一个研究的人是站在“不知”的地位,被问的是站在“已知”的地位。前者对后者是 “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 方的尊重和友谊, 因而乐于帮助你。(摘编自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社会调查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特别提到要深入了解农民, 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B.材料一以毛泽东在寻乌县的调查为例,论述调查要深入、唯实,这与毛泽东本人在《调 查的技术》中的倡导也是一致的、
C.材料二指出,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但倘若方法得当, 观察社会现象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D.材料二认为,社会研究者只有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关心被调查者,才不会“逢着”被 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可能并不一致,这给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观察带来挑战。
B.一些无法看到的现象需要通过经验者的语言来表达,这可佐证语言材料的重要。
C.如果调查者询问的问题也正是被调查者所关心的,被调查者就不会有防备心理。
D.即便调查者出于友善的目的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也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从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两方面展开论述。
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证人的动机受社会共有规律的支配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C.材料一运用排比,既突出社会调查需广泛深入、求真务实,也增强了论证气势。
D.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
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4 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社 戏 (节选) 沈从文
萝 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 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 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会长却拿定了主意:照原来计划装了五船货物向下游放去。长顺因为儿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货,听会长亲家出主 意,也预备装一船橘子下常德府。空船停泊在河边,随时有人把黄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 进舱里去。戏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园边不多远。
两个做丑角的浦市人,扳着船篷和三黑子说笑话,以为古来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 如今仙人坐在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烟,世界既变了,什么都得变。可是三黑子却想起保安队 队长向家中讹诈事情, 因此只向那个做丑角的戏子苦笑。
长顺约集本村人在伏波宫开会,商量看这戏演不演出。时局既不大好,集众唱戏是不 是影响治安?末了依照多数主张,班子既然接来了,酬神戏还是在伏波宫前空坪中举行。 凡事依照往年成例, 出公份子演戏六天,定二十五开锣。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红帖子请了 吕家坪的商会会长,和其他庄口上的有名人物,并保安队队长、排长、师爷、税局主任、 督察等,到时前来看戏。还每天特别备办两桌四盘四碗酒席,款待这些人物。
到开锣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换了浆洗过的新衣服,荷包中装满零用钱,赶到萝
卜溪伏波宫看大戏。因为一有戏,照习惯吕家坪镇上卖大面的、卖豆糕米粉的、油炸饼和其他干 湿甜酸熟食冷食的,无不挑了锅罐来搭棚子,竞争招揽买卖。妇女们且多戴上满头新洗过的首饰, 或镀金首饰,发蓝点翠首饰,扛一条高脚长板凳,成群结伴跑来看戏,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杂戏 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钱花完,方又扛起那条凳子回家。有的来时还带了饭箩和针线,有的又带了 香烛纸张顺便敬神还愿。平时单纯沉静的萝 卜溪,于是忽然显得空前活泼热闹起来。
长顺一家正忙着把橘子下树上船,还要为款待远来看戏亲友,准备茶饭, 因此更见得 热闹而忙乱。家中每天必为镇上和其他村子里来的客人,办一顿过午面饭。又另外烧了几 缸热茶,供给普通乡下人。长顺自己且换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摆蓝宁绸长衫,罩一件玄 青羽绫马褂,舞着那个挂有镶银老虎爪的紫竹马鞭长烟杆,到处走动拜客。
第一天开锣时,由长顺和其他三个上年纪的首事人,在伏波爷爷神像前磕头焚香,杀 了一只白羊,一只雄鸡,烧了个申神黄表。戏还未开场,空坪中即已填满了观众,吕家坪的官商 要人,都已就座。开锣后即照例“打加官”,由一个套白面具的判官,舞着个肮脏的红缎巾幅,台 上打小锣的检场人叫一声:“某大老爷禄位高升!”那判官即将巾幅展开,露出字面。被尊敬颂祝 的,即照例赏个红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个赏金用力直向台上惯去, 惹得一片喝彩。当天第一个叫保安队队长。第一出戏象征吉祥性质,对神示敬,对人颂祷。第二 出戏与劝忠教孝有关。到中午休息, 匀出时间大吃大喝。休息时间,一些戏子头上都罩着 发网子,脸上颜料油腻也未去净,争到台边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观众包围了棚子看热闹。 妇女们把扣双凤桃梅大花鞋的两脚,搁在高台子踏板上, 口中嘘嘘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 面剥葵花子,一面并谈论做梦绩麻琐碎事情。下午开锣重唱,戏文转趋热闹活泼。
掌班走到几位要人身边来请求赏脸,在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
大家都客气谦让,不肯开口。经过一阵撑掇, 队长和税局主任是远客,少不了各点一
出,会长也被迫点一出。队长点“武松打虎”,因为武人点英雄,短而热闹,且合身份;会长却点“王大娘补缸”,戏是趣剧,用意在于与民同乐。戏文经点定后,照例也在台柱边水 牌上写明白,给看戏人知道。开锣后正角上场,又是包封赏号,这个包封却照例早由萝 卜 溪办会的预备好,不用贵客另外破钞。
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
收锣时已天近黄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别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阳拉得长长的, 脸庞被夕阳照炙得红红的。到处是笑语嘈杂,过吕家坪去的渡头,尤其热闹。方头平底大 渡船,装满了从戏场回家的人,慢慢在平静河水中移动,两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 影也逐渐在由黄而变红,由红而变紫。太空无云处但见一片深青,秋天来特有的澄清。在 淡青色天末,一颗长庚星白金似的放着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起。远山野烧, 因逼近薄 暮,背景既转成深蓝色, 已由一片白烟变成点点红火。 ……一切光景无不神奇而动人。可 是人人都融和在这种光景中,带点快乐和疲倦的心情,等待还家。无一个人能远离这个社 会的快乐和疲倦,声音与颜色,来领会赞赏这耳目官觉所感受的新奇。(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萝 卜溪的酬神社戏,适逢秋天橘子收获时节,按惯例在伏波宫前空坪中连演六天。
B.女人们成群结伴来看戏,有的还会带上饭箩针线或香烛纸张,富有乡土生活气息。
C.“打加官”第一个就叫保安队队长,可以见出萝 卜溪办会者对他有所忌惮和逢迎。
D.排定戏目外额外点戏需封赏,会长“也被迫点一出”,此细节暗示了会长的吝啬。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 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
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 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
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 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 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 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8.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 分)
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 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谓符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 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 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 坚众大溃。(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靖曰 [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
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 ”靖曰:“臣观 《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
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 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 者? ”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
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 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 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 分)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 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 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 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 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⑵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 [注] ,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 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 简要分析。 (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 中,其后用兵作战,“ , ”,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2)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 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3) 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 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 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 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 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 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 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 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 果有什么不同? (5 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 II (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 ① 。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 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 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 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 60 分钟 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 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 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语文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C
2.D
3.A
4.①《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②《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③《卫报》和《独立报》使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标题强调藜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5.①借助名家观点与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②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比如第三段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③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类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B
7.C
8.①写出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人生要能承受生活之重;
②由有些农活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
③写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
④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爱。
9.甲组答案示例:
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
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
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
乙组答案示例:
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
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EG
11.B
12.C
13.(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14.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①. 草创未就 ②. 就极刑而无愠色 ③. 十二门前融冷光 ④. 二十三丝动紫皇 ⑤. 出师未捷身先死 ⑥. 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18.A: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
19.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语句⑥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语句⑨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20.①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②“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③“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④“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
21.示例一:①处,两个逗号将“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突出了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
示例二:②处的两个逗号将时间状语“半天”独立出来,起强调作用,突出“闭住口”的时间之长,凸显了狂风的猛烈和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
22.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
四、写作(60分)
23.例文:
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
漫溯中华民族的“清明上河图”,无论是设坛讲学,还是街谈巷议,好的故事均在其中穿针引线,讲述着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传递着鲜活的精神和意念。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踏着几千年的祥云,从故事中来。亦将在娓娓道来、润物无声的传承中走到故事中去,或轻言细语,或慷慨激昂,让好故事成为那只撬动地球的杠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故事的民族,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随便撷取一朵浪花,便是上好的故事。这些俯拾皆是的故事,滋养得这片热土钟林毓秀,人杰地灵。亦让嗷嗷待哺的新生代,一落地便精神富足。
钱锺书先生说:“中国诗是早熟的。”套用这句话,中华民族亦是早熟的。当很多民族还处在茹毛饮血的蒙昧状态中时,聪慧的古人已用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讲述着他们战胜自然、改造天地的壮举和决心。当艰深的道理无法深入人心的时候,睿智的先哲竟用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寓言故事,表达着他们诠释天地、追求真理的收获和心得。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时候,通透的先民就用大禹治水、勾践灭吴、昭君出塞等历史故事,引领着他们血脉相连、朴实善良的同辈和后嗣……
中华民族从故事中走来,将美好的愿望、优良的品质、宝贵的经验寓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哺育得代代子民骨骼清奇,气节峭拔,于儒雅中充满力量,生生不息。
今日,我们幸运地享受着前辈好故事带来的饕餮盛宴,汲取着先人美好故事蕴含的丰富营养,但我们并未豪横地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历览前贤,穷追不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着亘古未有的新神话。
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我们的故事,传承中华精神。的确,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江梦南,以几近失聪的糟糕状态,书写了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逆袭命运的励志故事。白衣天使们,用医者父母心的职业操守,创造了一个救死扶伤的群体迎击灾难的感人故事。可爱的祖国,凭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讲述了一个强大有力的国家多次撤侨成功的传奇故事……
放眼望去,今日华夏,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从故事中走来,又翻身走入故事,你方唱罢我登场,用身体力行,用无疆大爱,讲述着我们自己的美好故事,传承着我们优良的中华精神。
当然,我们的好故事不应只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传,而应推广开来,讲给天下人听,也听天下人讲故事,听马丁?路德?金讲,听德国总理勃兰特讲,听曼德拉讲……我们互相融合,彼此借鉴,各美其美,亦美美与共,让美好的故事于无声处发芽,于无声处发力,撬动这美丽的星球开启一个浪漫的星际旅行。
而我辈青年,出生于盛产故事的国度,更应爱听故事,能讲故事,会写故事,让我们的美好故事薪火相传,美丽无边,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2023高考各省高考试卷类型
不同省份高考的试卷类型和考试模式不一样。分数也不同,以下是具体数据。
试卷类型 | 省市 | 总分 | 模式 |
自主命题 | 北京 | 750 | 3+3 |
上海 | 660 | 3+3 | |
天津 | 750 | 3+3 | |
全国甲卷 | 云南 | 750 | 3+综合 |
四川 | 750 | 3+综合 | |
广西 | 750 | 3+综合 | |
贵州 | 750 | 3+综合 | |
西藏 | 750 | 3+综合 | |
全国乙卷 | 甘肃 | 750 | 3+综合 |
青海 | 750 | 3+综合 | |
河南 | 750 | 3+综合 | |
吉林 | 750 | 3+综合 | |
黑龙江 | 750 | 3+综合 | |
宁夏 | 750 | 3+综合 | |
内蒙古 | 750 | 3+综合 | |
安徽 | 750 | 3+综合 | |
江西 | 750 | 3+综合 | |
山西 | 750 | 3+综合 | |
陕西 | 750 | 3+综合 | |
新疆 | 750 | 3+综合 | |
新高考一卷 | 湖北 | 750 | 3+1+2 |
山东 | 750 | 3+3 | |
广东 | 750 | 3+1+2 | |
江苏 | 750 | 3+1+2 | |
河北 | 750 | 3+1+2 | |
湖南 | 750 | 3+1+2 | |
福建 | 750 | 3+1+2 | |
浙江 | 750 | 3+3 | |
新高考二卷 | 辽宁 | 750 | 3+1+2 |
重庆 | 750 | 3+1+2 | |
海南 | 900 | 3+3 |
2023高考语文试卷有哪些题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客观题(选择题)(3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5.主观题(4分)
6.主观题(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
9.主观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11、12、13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15题:
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
15.主观题。(侧重于思想内容)
(三)名句默写(5分)
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21题.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
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
实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2023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有什么
语文语段压缩题
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文审美鉴赏性试题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语文开放性试题
一般是总分式,先“亮”观点,后举例分析。一要细读题干,认清指向。尤其是有几问?答题的角度和要求是什么?如不能把“简评”当“简述”,把“描写”当“说明”等。二要注意语言表达,观点要清,叙述要明。三要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在“简”的前提下,千万不能丢失要点,影响表意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