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教育资讯 > 教育 > 为什么AI能成为“爆款”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前景真的好吗?

为什么AI能成为“爆款”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前景真的好吗?

时间: 惠敏1219 分享

为什么AI能成为“爆款”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前景真的好吗?

  2019高考已经下帷幕,翻开厚厚大本子挑专业的日子还远吗?

  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激起不少“下水道”专业同学“一毕业就失业”的萧索情绪。如果有选择的话,谁不想成为那个被企业高薪哄抢的校生赢家呢?

  大家一定在看过学长学姐们亲身示范的各种版本“千万别报XX专业”,但你见过“人工智能版”的么?各行各业都在热烈追捧的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专业为什么“火爆”?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有哪些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今年有没有招生计划?AI专业是否适合所有人报考?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工智能专业前景如何?AI专业是如何成为“爆款”的?

  斯坦福教授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曾宣称人工智能是“新电力”,“就像电力在大约100年前改变了许多行业一样,人工智能现在也将会改变几乎所有主要行业”。

  而与互联网在中国的爆发相似,中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全球最多的用户和活跃的数据生产主体,中国也将会成为AI应用的最大市场。中国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的发电机,中国AI企业也有机会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英特尔、微软、谷歌、苹果。

  2017年7月,国务院向全社会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给出了中国未来15年人工智能发展路线图。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企业如何抓住这一技术红利决胜未来?而人工智能“井喷式”的发展,也带来一个直接的效应——人才需求迅速膨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100万人,尖端人才还不足美国的6%,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需求。

  令人兴奋的是,今年4月,教育部遵循国家规划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人才高地。并于6月8日选择在浙江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高校要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示范应用三个方面承担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想要将来进入人工智能行业,怎样选专业才能不吃后悔药。

  AI志愿的三大锚点:

  师资、深造、地域

  根据教育部信息,本科人工智能专业代码为080717T,学位授予门类是工学,学习年限为四年。

  目前看来,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可选择的高校还是不少的。获得“人工智能”特设专业的35所院校既有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这样的双一流名校,也有安徽工程大学这样专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甚至还有华南师范大学和长春师范大学2所师范类高校入选。

  如果直接报考该类专业受到限制,也有许多与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发展,或是能与人工智能交叉复合的专业可供选择。

  为此我们特地查了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189名理事,其中女性比例17%,,工作单位也是百花齐放,除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所之外,还有不少深耕在计算机科学、自动化与机器人,经济管理、数字媒体等交叉学科也榜上有名。

  所以说,想要报考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几乎是一件不限男女、无论文理、分数皆宜的事儿了。

  尽管如此,不同专业、不同高校之间的细微差别,也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毕业时面临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因此填报AI类的志愿之前,恐怕需要先综合考量三个因素:

  1.师资实力。面对人工智能的风口,许多高校开始整合资源,上马相关专业。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完整的师资力量,更多可能是在某个子领域具备一定的经验,比如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机械等等,缺乏完整的师资力量。在国际化、产业端的高端人才抢夺态势下,有能力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教师资源也并不容易快速到位,导致不少学院打起了“先上车后补票”的主意,大量引入了培训速成的师资。

  因此,选择一些在 AI 方向历史悠久,体系已成规模,师资力量雄厚,产学合作项目比较多的高校,比如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教学质量会更有保障。

  2.深造潜力。这一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大多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设立的,但许多AI相关学科还是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研究背景,加上目前很多AI公司的核心岗位学历依然要求硕士起步,继续深造很可能成为一大部分学生的毕业选择。因此,就读那些联盟型或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高校,自然能在考研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中国的九校联盟(C9)院校,相互之间的交流活动很多;双一流、985、211等对体系内院校的认可度也更高。

  3.城市区位。产业基础深厚、AI企业密集的地区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就业选择。除了北上广深之外,重庆、天津、杭州、成都、南京、香港等地政府也都在积极提前占位产业,吸引知名AI企业入驻,值得确认下眼神。

  这三个要素综合起来,基本已经可以锚定一些心仪的院校了。那么接下来就重点说说,距离AI更近的专业有哪些?

  真朋友与“吸血鬼:

  AI学科名词背后的套路

  随着AI的热度只增不减,有些专业是AI的顶梁柱、真朋友,有些却是试图借着AI热度吸血的快餐专业。如果依靠望文生义技能选专业的话,很可能发生 “学了四年计算数学,却成了数学不承认,计算机也不要的孤儿”类似的人间惨剧。

  想要看懂专业名词背后的套路,恐怕还需要从学科设置与产业距离的远近说起。

  关联指数☆☆☆☆☆

  最简单直观的方向,当然是直接选新鲜出炉的人工智能专业啦。

  我们知道,AI产业是一个金字塔型架构。不仅需要高端的逻辑与算法人才,还需要完成大量应用型,甚至是数据型工作。而以往这些工作技能只能在研究生阶段培养,有的甚至到企业后还需要经历一到两年的再培养。

  而人工智能设置本科专业的出发点,就是突出机器学校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更快适应行业需求发展。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一般大一会着重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行培养,学习微积分、计算机科学等;大二就启动AI 基础课与计算机基础课交叉教学,如机器学习、数据算法等。到了大三则会细分为视觉、NLP、智能机器人等多个子领域。同时鼓励本科生参与企业实习。

  从中不难看出,本科AI专业课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的“人才荒”,但短平快的培养思路,客观上也导致了学生的基础积累阶段比较短。会不会发生“田忌赛马”的情况,无法与培训机构速成班式从业者拉开足够的优势差,是考生需要思考的一点。

  关联指数☆☆☆☆

  从目前主流的人工智能课程配置中不难看出,培养思路大体是从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控制论中各攫取一部分,融合成新的学科。因此想学AI,但又无法报考AI专业的同学,也可以选择进入计算机和自动化专业。

  还有通讯、电子工程专业,虽然看似与AI关系较远,但也是进入AI行业的通道。

  不过,由于这一类学科发展和行业成熟度都比较高,导致就业市场内对具有顶尖院校背景的人才认可度更高。因此更建议成绩较为理想的同学,进入专业排名前列的院校学习。

  关联指数☆☆☆

  应用数学、统计学、多媒体研究、语言学、数据科学……曾经这些基础学科在大众眼光看来,毕业后可选择的就业方向除了当老师就是搞科研,凉板凳坐到穿。

  然而就今天AI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人才的行业优势反而在不断体现出来。

  计学亦然,所有针对算法的调整,最后都需要一些统计数据才能说明模型真实有效,也是AI研究的必备技能。

  巨头们对基础学科有多重视呢?华为就在法国建立了数学研究所,挖掘法国基础数学资源;阿里巴巴达摩院更是为全球组织了数学竞赛,邀请顶尖数学家出题;腾讯也正在加大基础科学领域的布局。

  总而言之,如果只想成为一颗产业的螺丝钉或搬运工,总是使用前人做好的工具来解决问题,那么数学可能没那么重要。但如果企业需要基础层面的突破,比如算法创新就需要深入研究底层的数学细节,基础学科的背景优势也就展现出来了。

  不过,对于产业界而言,本科生能够运用已知的方法和工具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就足够了。

  因此,基础学科最好进行长时间学习,在读完硕士、博士之后再进入产业界。应用数学和统计学专业尤其如此。

  关联指数☆☆☆

  经常看我们文章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脑机接口、视觉机制、类脑芯片等等,这些与强人工智能息息相关的技术,都与脑科学有着不解之缘。

  原因也很简单,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机器能够自己进行理解、思考与学习,要实现这一点,摆脱传统计算机结构的束缚、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探索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就说过,“AI未来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从脑科学得到启发。”

  长期来看,脑科学和神经科学与AI的融合,将是下一周期的发展重点。这个领域的跨学科人才将会非常稀缺。具备脑科学、神经科学的人才,再融合AI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知识,将是一条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发展方案。

  但需要提醒的是,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相关专业的学习难度也比较“烧脑”,“AI+脑科学”的融合发展,又需要等候比较漫长的时间才能开花结果。在这期间,考生往往会在学术、就业等多方面承受一定的压力。

  而人工智能则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核心任务是开发计算机程序来完成需要人类智能的任务,主要还是面向以算法为主的软件行业。即使是在人造智能机器人中,AI算法也只是机器人系统的一部分,与传感器、执行器、机械编程等协同工作来完成对机器人的控制。

  之所以这么多高校“一哄而上”抢占机器人的“山头”,主要原因还是既想蹭AI的热度多招生,又没有师资开设AI专业,想了想自家机械学工程学的条件还是有的,于是就弄出了似是而非的机器人专业。

  如果抱着进入人工智能行业的念头,却选了机器人专业,结果可能就跟失败的网友“奔现”差不多,幻想有多美好,见到真人就有多忧伤。

  关联指数???

  AI和行业融合,是目前产业端的主要发展路径。人工智能的几大细分技术,比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语音、文本和情感分析,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等等,正在领军企业的努力下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想象力。

  而社会整体智能化的过程,自然也需要更多的跨学科人才来保驾护航。

  因此,在本科和硕博阶段分别读AI专业与行业相关专业,成为跨领域人才,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发展模式。

  部分学院介绍

  学院成立于2017年11月2日,下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和智能信息处理等相关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3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创新地确立起了“国际前沿+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已有百余名校友成长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

  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1月18日,将围绕数据、算法、芯片这三大要素,建立一个“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应用”三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院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构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凝聚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积极培育多学科、跨学院、有特色的研究团队,促进优秀成果的产出。

  学院成立于2018年3月21日,将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以自身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内涵式发展新道路。学院由长江学者、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周志华教授主持工作,拟招收2018年入学本科生80人,其中通过综合评价招生10人、全国高考招生70人。学校同时与京东、科沃斯、旷视三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学生实训基地,学生将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面向真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展实践学习。

  学院成立于2018年5月16日。天津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起步早,基础雄厚,在一些领域与世界同步。学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自动化和信息学院、数学学院在认知计算、数据科学、智能技术与应用等方面有长期积累,在认知计算、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语音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已取得一大批成果。

  由于2019年高考刚刚结束,各大高校的专业报考信息还没有完全出炉,考生和家长还需要密切关注高校招生信息,以高校2019年招生计划作为参考。

  虽然很多高校还没有成立独立的人工智能学院,但是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学科早已展开各层次的人才培养。其中,面向本科生的报考专业一般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可以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据悉,目前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达50余个。

  “机器人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作必备知识、技术,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主要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全国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达60余所。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及分析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

  报考“AI专业”还须长远考虑

  虽然行业对AI人才需求旺盛,国家也大力支持AI发展,不过具体到个人,我们仍需要理性看待当前的“AI热”。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所说:“目前与其说中国的 AI 人才不够,不如说是顶级 AI人才不够。对此倒也不必搞一个全民运动,像当年搞软件学院一样,弄出一堆人工智能学院,那可能又是一个灾难。顶级 AI 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些顶级学校,多投入一些资源,培养一些好一点的学生。”

  兴趣也是选择这一专业较为重要的因素,不能因为AI“热门”而随意跟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对待热门的新兴专业“一定要理性对待”,冷静分析自己是否具有学习该专业的优势、潜力。

  况且,根据《AI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AI核心职能越来越青睐高学历,博士人才需求同比增长最高,从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四季度的六个季度中,AI对核心职能的需求在不同的学历中表现为:对本科学历的需求整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AI领域的职位对博士和硕士的需求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AI融合了很多高科技元素和众多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随着它进一步发展、深化,高学历在这个领域将越来越受欢迎。因此,如果考生想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番作为,还需要有一个长远规划,考虑是否愿意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学习。

  【专业解读】高考专业解读之工学篇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一、专业解析

  能源与动力工程属于工科中的能源动力类。将“热能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力发动机”“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工程”和“冷冻与冷藏”等9个专业合并成1个专业,即“热能与动力工程”。根据专业设置开设课程不同。因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的专业方向比较广,高校会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优势特色设置课程:有的偏重电力、锅炉;有的侧重内燃机、汽车发动机;有的偏重制冷与低温。同学们可以看到各校开设的课程有很多不同。

  二、专业与就业

  现在的能源动力工程不仅涵盖锅炉、热力发电机,还包括汽轮机、燃气轮机等流体机械,以及水利机械、空调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等。如果有将来想去汽车类、航天类、核电类、动力设备、空调制冷等企业工作的学生,能动专业都是很好的选择。比如,很多同学学习热力发动机、内燃机方向,就业定位可以放在各大汽车厂,像一汽、北汽、大众、吉利等。大多数汽车厂都有发动机生产厂和研发部门,一些专门的发动机设计公司也是非常好的。还有,生产柴油机、农业机械等企业也是这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好去处。

  未来就业面最宽的专业之一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解析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一门融合了电气、计算机、传感、通讯、控制等众多学科领域,多学科相互合作、相互研究的跨学科专业。它涉及机器人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以及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等。

  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什么?

  一般而言,学生要学习三大类课程。第一类是工科通识类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基础、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计算机基础,等等。

  第二类是信息技术类专业基础课,如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

  第三类是核心专业课程,这类课程各学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及教师背景有所区别。

  三、专业与就业

  该专业主要面向的就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毕业生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系统测试、技术支持与咨询、产品销售等工作,以及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一、专业解析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从名称看,一个“新”字将它与传统能源区别开来。新能源是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二、专业与就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核能、电力、制冷、低温、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石化、冶金、化工、新能源等中外大型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关,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因各校的专业方向不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也有一定的区别。如华中科技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电力、动力、汽车、化工、冶金、机械等部门从事节能减排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自动化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一、专业解析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程理论与技术方法相结合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从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等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融汇交通运输工程与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涵盖了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与减灾、防护工程等二级学科,以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材料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工程经济学等学科为基础。

  二、专业与就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十分宽广,可以从事公路、桥梁、岩土与隧道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管理和科研工作。

  从历届毕业生就业发展看,以长安大学为例,约65%的毕业生选择就业,分布在国家交通建设的各个行业,主要从事生产、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保送研究生比例11%左右,考研和出国学习的比例在25%左右。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世界五百强公司,以及各省、市公路交通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相关企事业单位。部分学生通过各级选拔、考试进入国家公务员系统。

  除了到勘察、设计、实验、施工等单位工作,本科毕业后,部分同学还会选择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与防护工程、结构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材料、地下空间工程等。

  生物制药

  一、专业解析

  生物制药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工程,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DNA进行切割、连接、改造,生产出传统制药技术难以获得的生物药品。生物制药学是从事各种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和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制品及其相关的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和制造。生物制药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生物药物研制、生产与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以及生物医药所涉及的保健品、医药相关产品的生产与应用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的区别?

  生物制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均属于工科,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均属于生物工程类,制药工程属于化工与制药类。这三个专业的研究领域和侧重培养方向不同,生物制药即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作领域的过程,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品;生物工程专业是通过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制药工程专业涉及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农药等领域,主要注重于工程,侧重于运用化学工艺制造生产出药品。

  二、专业与就业

  生物制药专业就业领域包括:生物药物生产经营企业、生物药物研制与开发单位、药检所及药政管理部门、医院的药房或药剂室、从事药品普及教育工作的社区、各类与生物制药专业相关、相近的领域内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的生物工程公司,也可从事化学药品的生产、营销和检验及相关的其他岗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生物制药生产相关岗位操作、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一、专业解析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俊说:“简单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电子电路怎样传送、处理和储存信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应用、智能交通与导航、水下潜艇、月面机器人、超高清晰度电视、立体电视、雷达、国防军事通信等。这些正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和应用最为活跃、最有潜力的方向。”

  二、专业与就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应该非常广泛,上至神舟飞船的控制系统、宇宙空间站的控制电路,下至深海潜艇的超声波检测仪,以及身边的日用电器、电脑、手机、硬盘、遥控器……到处都可以看到电子信息工程的身影。

  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方向也比较多:

  1.电子系统设计、硬件实现、编程控制;

  2.物联网、智能硬件;

  3.通信方向;

  4.多媒体如各种音频视频编码、解码;

  5.电源,模拟电路,包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等;

  6.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电电子线路,包括天线、微波固态电路等等;

  7.信号处理;微电子方向等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一、专业解析

  信息的传递要依托一种媒介。在没有电子技术之前,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信件。有了电子技术后,电话、短信这些信息都是以电子和电磁波为媒介传递的。在不同介质中传递时,电子和电磁波会产生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效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要学习电子的这些规律,学习如何应用信息理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学技术、计算机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信息,并通过设计电子信息系统加以实现。

  作为电子类的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以数学、物理理论为基础,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为平台的宽口径专业。它的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三大知识板块。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这么几类:数理类、电子电路类、通信类、计算机类。电子电路课程基本包括:基础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类包括:通信系统原理、图像信号处理等;计算机类课程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等。

  二、专业与就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包括了所有与电子信息相关的学科,比如通信、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电子、微电子、固体电子,可以应用于物联网、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应用、智能交通与导航、水下潜艇、月面机器人、超高清晰度电视、立体电视、雷达、国防军事通信等众多领域。它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和应用最为活跃、最有潜力的方向。放眼各行各业,电子信息人才的身影无处不在。

  该专业毕业生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公司、电子整机企业等单位担任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等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专业解析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以近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研究电磁波的生产、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的学科。

  简单来说,电子和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递时会产生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效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要掌握电子的这些规律,并能利用和控制电子运动规律制成电子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正是一门以电子、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wifi等都是这个专业的成果。

  二、专业与就业

  从就业方向来看,市场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大体有三方面:“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制造调试;排除设备技术故障、监视、维修及客户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具体的就业方向包括:

  1.电源、电路。电源、变压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射频电路、微波电路等。

  2.微电子方向。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

  3.光电子方向。光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

  4.通信方向。从上面手机的例子也能看出,电子类专业可以说是电电相关,相互之间也有交叉。可以从事通信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等工作。

  5.信号处理。如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

  6.互联网方向。互联网系统集成、硬件开发相关工作。

  7.多媒体方向。各种音频、视频编码、解码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一、专业解析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多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

  二、专业与就业

  微电子学是一门极其活跃的学科,说它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信息化工业的发展动力毫不为过。它使计算机运算能力成倍数增长,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让信息化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大行其道。微电子工业已被世界公认是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

  这个专业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50%以上的毕业生保送或者考取硕士研究生,约5%的毕业生出国深造;复旦大学近几年该专业攻读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研究生的比例已经达到60%以上。毕业多年的微电子专业学生小王这样告诫学弟学妹: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做出一些成果,那么读研是比较好的途径,如果想要本科毕业就工作的话,那么必须学习好模电、数电,并精通一门编程语言。目前技术革新的趋势是软件主导,硬件步入智能化时代,未来硬件性能的攀比会越来越趋于饱和,竞争也会更激烈。

  汽车服务工程

  一、专业解析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工程技术方法相结合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培养掌握扎实的现代汽车技术和管理学知识,具备汽车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从事汽车研发和制造中的服务性工作、汽车售后服务、汽车故障检测诊断与维修设备研发、车辆鉴定评估、汽车营销、金融保险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融汇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涵盖了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二级学科,以现代数学、力学、管理学、经济学及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等学科为基础。该专业工学特征明显,适合理工科学生报考。

  二、专业与就业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十分宽广,学生毕业后可以就业于汽车生产企业,以及汽车销售、评估、检测维修、金融与保险等汽车服务领域,从事与汽车服务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到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例如,长安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有以下几类:整车制造厂,如:一汽大众、上汽乘用车、广州丰田、东风日产、北汽福田、厦门金龙、厦门金旅、苏州金龙等汽车公司;汽车行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交通运输企业及管理部门,如: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等;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每年约2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保送或者考取国内985及211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车辆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

  电子家族中的三个“好兄弟”

  电子信息大家族中的成员很多,有几个名称听着格外相似,“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就是其中三个。面对这三个名称差不多的专业时,同学们可能会感到迷惑。确实,这几个“好兄弟”有许多的共同点,它们都属于电子信息类,都以“电子”冠名,也都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都对学生数学、物理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但通常来说,“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着重点在于“电子”,以“集成电路”研究为特征;“电子信息工程”更注重工程,多研究的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如前面所说,是以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多领域交叉为特色,利用电子技术进行“通信”是关键。

  微电子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区别

  从学科上讲,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血缘关系上相当亲近,有很多交融之处,甚至可以把微电子认为是后者的一个分支。微电子侧重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中与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芯片相关的内容。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口径则更加广泛,还涉及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物理与器件、光电子等其他的内容。

  一个例子弄清不同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俊教授,以一部手机为例,让我们看到了电子类不同专业的作用。

  手机是个电子设备,要将语音传送出去,首先要将语音转换为手机能够处理的信号,这要用到麦克风也就是传感器,需要用语音信号处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语音信号需要传输的更快、更清楚,需要用通信系统(通信工程专业);处理后的信号从手机里面发出需要射频电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上述功能需要由集成电路实现(微电子专业);集成电路往往是可以编程的,则需要程序设计;手机还需要上网,视频也要传输,就有了多媒体处理。

1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