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都做起代购,还有会员制
小学生都做起代购,还有会员制
“代购”在成人的世界里司空见惯,而近来,在大连有的学校小学生中间也有了“代购”这一“行当”。到底怎么一回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代购目标通常是家长不允许吃的零食。小学生代购者接受同学“下单”,先收钱后“发货”,去小卖店买回来的商品会加几角钱或者几元钱,还实行积分制,并设置普通会员和VIP会员,甚至接受同学入股。
小学生同学间“代购”零食
加价“块八毛钱”还有VIP会员
4月24日是周三,大连市民刘女士在帮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收拾书包时,发现了遗落在包里的一些小零食,经过详细询问,刘女士得知,这些小零食竟是通过班里同学“代购”而来的。
刘女士的儿子小刚(化名)在甘井子区一所小学读六年级。
据小刚讲述,班里从六年级上学期开始有一位男同学发起“代购”。该男同学代购的商品主要是零食,“因为他说过自己对各种零食的了解超乎常人。”小刚说,起初代购的品种并不多,以小零食为主,到今年已经发展出了副店长,代购的商品也从各种小食品延伸到漫画书、新奇的文具等,“一份代购单列成表格,有20多个品种,每个都有标价。”小刚说,相比去店里直接购买,这些商品会有不同程度的加价,比如一袋类似于辣条的“武汉热干面”会加价0.5元钱,有些小零食加价一两角钱,最多5角钱,而书籍和新奇文具代购价则会比自己去店里买高出一两元钱。
小刚说,这种“代购”发起后,都是悄然进行的。同学们通常趁课间提前一天“下单”并付账,代购者根据“订单”去购买,并于第二天“发货”,所谓的发货其实就是送到订货同学手中。时间长了,渐渐发展出来一些“常客”,于是,还实行了积分制,积分高的则成为VIP会员,享受一定的“折扣价”。
据小刚的另一位同学小聪(化名)反映,班上两位代购的“店长”还接受“入股”,加入股份的同学能享受到“分红”。发现代购“生意”红火,小聪曾要求“入股”,最终未果。
不少同学成“常客”
“求代购”有隐情
记者赶到小刚所在的学校附近观察了一下,该学校周边至少有四家文具店,店内同时有“热门”零食在售。正赶上放学,有些穿着校服的学生在零食货架附近流连。
距离校门不过十几米的距离,为何孩子们自己不去购买零食,却让别人“代购”呢?前述被采访的学生小聪告诉记者,上了六年级,很多同学不再需要家长接送,自己可以上学放学,这样便给代购者去“采购”的机会。而“求代购”的同学们之所以不会自己去买,多数是上学放学都有人接,没办法去买家长不允许吃的小零食。
采用头一天下单,第二天发货的流程,则是“求代购”在上学的课间就把零食吃掉,回到家,家长也并无察觉。小刚说,他经常能看到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偷偷吃零食,甚至有几位同学私下传递零食吃。而有的同学则趁老师不注意,翻看买来的漫画书。“感觉特别影响学习。”小刚说,自己曾一度心痒痒,也想成为一位“商人”,但并没有零花钱,所以也没有参与过买卖,但班里的确有很多同学经常“求购”,因此“代购”非常有市场。
已跟不上孩子的脑回路
此时“做生意”时机不对
“学生‘代购’零食给其他同学,你怎么看?”记者在一个六年级的家长群里发起了这一话题,立刻引发不少家长的热议。
有的家长对做代购孩子的“财商”加以肯定。一位家长表示,听孩子说班上有同学很会赚钱,“了不得,有头脑。”这位家长如是评价。还有一位徐姓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有思想,有胆识,出发点大概是猎奇和表现自我。“感觉已经跟不上现在孩子的脑回路了。”一位家长表示,头一回听说小孩子中间有“代购”,很吃惊。
更多家长则持不提倡的态度。一位王姓家长说,孩子还应该以学习为重,小学阶段便“做生意”为时尚早,而且,这么做肯定会影响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干扰正常的课堂秩序,“对不花钱的孩子来说诱惑太大。”该王姓家长表现出隐隐的担忧。一位家长则觉得,自己有必要收回给孩子的零用钱了,或者好好“查查账”,了解孩子零钱的收支情况。
一位家长则私信给记者,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曾做过“代购”。“在一次闲聊时,孩子透露自己正在做代购,并且认为自己凭劳动赚钱,没有什么不对的。”这位家长说自己家里是做生意的,也从来不干预孩子有自己的“小金库”,虽然知道孩子在外面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但她发现孩子竟然去发起“代购”赚钱,认为这一苗头不对,“一方面如果别的家长知道了,会认为我家孩子是骗钱,另外,他净长外路精神头,自己的学习也很受影响。”这位孩子妈妈便收回了财权,制止其代购的行为。
应当作校园事件看待
小学生代购是“跑偏”了
记者采访了一位小赵所在小学的高年级老师,该老师表示,并不了解学生之间有“代购”的现象,但的确发现有学生偷带零食。“学生还是应该明确自己在学校的任务,如果把心思都放在别的事情上,那么肯定会分散精力,不能专心学业。”这位老师认为,学生“代购”这种现象应该当作校园事件来看待,而不是单纯的一个学生的偶发行为。对于设置积分制、VIP会员、入股等,该老师哑然失笑,在她看来,既然学生代购拥有不少“常客”,说明这件事对一个班级的很多人都产生了影响,必然会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应该用“对事不对人的方法”对学生们加以教育引导,扭转类似的势头,避免整个事情“跑偏”。
一位初中老师的个人观点则是,这种“代购”至少应该讲究诚信,不反对,但也不提倡。
家长应引导孩子
避免参与类似“代购”事件
“儿童在成长中主要通过模仿来学习,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不可小觑,儿童的社会化过程的模仿往往难以明辨是非,出现兼收并蓄的情况。”大连市心理学会理事,世纪学校心理老师孙文毓认为,成人商业社会里的运营模式,销售方式方法,孩子在耳濡目染里会不自觉地加以模仿,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毁誉参半的“代购”事件里,有积极的商业思维和所谓“财商”的色彩,但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商业利益的追逐,金钱利润带来的沾沾自喜,演化成为孩子自我价值观的目标之一,是不妥的。不利于孩子均衡和谐健康的心灵发展。
孙文毓说,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同样会对孩子本应当集中在经营纯洁同学关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学习技能的精力等方面造成冲击。把单纯的同学关系变成了“顾客”与“主顾”关系,共同学习进步不求回报的同学关系里因此掺杂了互相利用的利益关系。
孙文毓建议家长应当引导孩子避免参与类似事件中,
一方面是经营类活动与小学阶段年龄不符,不仅分散精力,更会冲击价值观念。
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不利于互帮互助的同学友谊和合作意识培养,在商业活动中无形植入了斤斤计较的商业利益观念。
“这个事件中,类似于孩子每帮父母做一个小事就要零花钱作为报酬一样,让孩子认为无论为别人做什么都要用钱来衡量,哪怕这个是亲人或者同学。”但孙文毓认为,家长对待此事,鼓励或者训斥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应在情感与道理的分析里引导孩子走出这样的“代购”或者“被代购”。
孩子代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