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州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最新2022年苏州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苏州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22年苏州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2年苏州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由于2022年的高考还未公布分数线,现在就先以2021的录取分数线以作借鉴。
2021年苏州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序号 | 招生批次 | 招生科类 | 专业 | 招生人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备注 |
1 | 本科批 | 历史 | 财务管理 | 28 | 553 | 542 | 546 | |
2 | 本科批 | 历史 | 城乡规划 | 24 | 550 | 540 | 543 | |
3 | 本科批 | 历史 | 地理科学(师范) | 10 | 552 | 546 | 548 | |
4 | 本科批 | 历史 | 地理信息科学 | 42 | 550 | 541 | 543 | |
5 | 本科批 | 历史 | 风景园林 | 22 | 551 | 540 | 543 | |
6 | 本科批 | 历史 | 工商管理 | 15 | 553 | 541 | 543 | |
7 | 本科批 | 历史 | 广播电视学 | 42 | 551 | 540 | 542 | |
8 | 本科批 | 历史 | 汉语国际教育 | 51 | 549 | 538 | 540 | |
9 | 本科批 | 历史 | 汉语言文学 | 56 | 554 | 541 | 544 | |
10 | 本科批 | 历史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60 | 565 | 550 | 555 | |
11 | 本科批 | 历史 | 建筑学 | 24 | 560 | 541 | 545 | |
12 | 本科批 | 历史 | 金融工程 | 18 | 563 | 542 | 549 | |
13 | 本科批 | 历史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38 | 548 | 538 | 539 | |
14 | 本科批 | 历史 | 历史学(师范) | 32 | 561 | 548 | 549 | |
15 | 本科批 | 历史 | 旅游管理 | 34 | 541 | 538 | 538 | |
16 | 本科批 | 历史 | 人力资源管理 | 31 | 544 | 539 | 540 | |
17 | 本科批 | 历史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28 | 552 | 541 | 543 | |
18 | 本科批 | 历史 | 日语 | 28 | 550 | 538 | 540 | |
19 | 本科批 | 历史 | 社会工作 | 38 | 547 | 538 | 540 | |
20 | 本科批 | 历史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30 | 557 | 547 | 549 | |
21 | 本科批 | 历史 | 统计学 | 2 | 547 | 546 | 546 | |
22 | 本科批 | 历史 | 物流管理 | 32 | 544 | 538 | 539 | |
23 | 本科批 | 历史 |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16 | 535 | 509 | 521 | |
24 | 本科批 | 历史 | 学前教育(师范) | 50 | 554 | 539 | 542 | |
25 | 本科批 | 历史 | 应用心理学 | 29 | 552 | 539 | 541 | |
26 | 本科批 | 历史 | 英语 | 36 | 551 | 543 | 545 | |
27 | 本科批 | 历史 | 英语(师范) | 30 | 573 | 551 | 555 | |
28 | 本科批 | 物理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74 | 530 | 519 | 519 | |
29 | 本科批 | 物理 | 材料化学 | 48 | 526 | 519 | 523 | |
30 | 本科批 | 物理 | 财务管理 | 30 | 538 | 528 | 531 | |
31 | 本科批 | 物理 | 测绘工程 | 56 | 534 | 519 | 520 | |
32 | 本科批 | 物理 | 城乡规划 | 34 | 543 | 531 | 534 | |
33 | 本科批 | 物理 | 地理科学(师范) | 6 | 539 | 528 | 532 | |
34 | 本科批 | 物理 | 地理信息科学 | 22 | 551 | 523 | 528 | |
35 | 本科批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5 | 547 | 529 | 532 | |
36 | 本科批 | 物理 | 电子信息工程 | 113 | 545 | 529 | 532 | |
37 | 本科批 | 物理 | 风景园林 | 24 | 544 | 527 | 530 | |
38 | 本科批 | 物理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79 | 533 | 519 | 523 | |
39 | 本科批 | 物理 | 工程管理 | 98 | 532 | 519 | 523 | |
40 | 本科批 | 物理 | 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68 | 516 | 490 | 497 | |
41 | 本科批 | 物理 | 工程力学 | 52 | 537 | 519 | 523 | |
42 | 本科批 | 物理 | 工商管理 | 26 | 535 | 522 | 524 | |
43 | 本科批 | 物理 | 功能材料 | 93 | 529 | 519 | 521 | |
44 | 本科批 | 物理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34 | 535 | 525 | 527 | |
45 | 本科批 | 物理 | 广播电视学 | 2 | 540 | 537 | 538 | |
46 | 本科批 | 物理 | 汉语国际教育 | 2 | 528 | 523 | 525 | |
47 | 本科批 | 物理 | 汉语言文学 | 2 | 536 | 533 | 534 | |
48 | 本科批 | 物理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4 | 550 | 544 | 546 | |
49 | 本科批 | 物理 | 化学(师范) | 14 | 548 | 525 | 530 | |
50 | 本科批 | 物理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122 | 548 | 520 | 524 | |
51 | 本科批 | 物理 | 机械电子工程 | 56 | 528 | 519 | 521 | |
52 | 本科批 | 物理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04 | 533 | 519 | 523 | |
53 | 本科批 | 物理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29 | 514 | 499 | 505 | |
54 | 本科批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9 | 548 | 533 | 537 | |
55 | 本科批 | 物理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65 | 537 | 523 | 526 | |
56 | 本科批 | 物理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62 | 536 | 519 | 522 | |
57 | 本科批 | 物理 | 建筑学 | 34 | 549 | 534 | 539 | |
58 | 本科批 | 物理 | 交通工程 | 20 | 531 | 518 | 520 | |
59 | 本科批 | 物理 | 金融工程 | 23 | 542 | 527 | 531 | |
60 | 本科批 | 物理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 | 523 | 523 | 523 | |
61 | 本科批 | 物理 | 历史学(师范) | 2 | 531 | 530 | 530 | |
62 | 本科批 | 物理 | 旅游管理 | 4 | 522 | 519 | 520 | |
63 | 本科批 | 物理 | 人工智能 | 72 | 547 | 528 | 531 | |
64 | 本科批 | 物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28 | 538 | 523 | 526 | |
65 | 本科批 | 物理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24 | 534 | 523 | 525 | |
66 | 本科批 | 物理 | 日语 | 18 | 533 | 523 | 527 | |
67 | 本科批 | 物理 | 社会工作 | 2 | 528 | 524 | 526 | |
68 | 本科批 | 物理 | 生物工程 | 48 | 550 | 519 | 522 | |
69 | 本科批 | 物理 | 生物技术 | 44 | 535 | 520 | 523 | |
70 | 本科批 | 物理 | 生物科学(师范) | 18 | 544 | 526 | 530 | |
71 | 本科批 | 物理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74 | 559 | 537 | 541 | |
72 | 本科批 | 物理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4 | 543 | 535 | 538 | |
73 | 本科批 | 物理 | 通信工程 | 61 | 537 | 528 | 529 | |
74 | 本科批 | 物理 | 统计学 | 43 | 535 | 522 | 525 | |
75 | 本科批 | 物理 | 土木工程 | 146 | 543 | 522 | 527 | |
76 | 本科批 | 物理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32 | 523 | 502 | 508 | |
77 | 本科批 | 物理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48 | 529 | 519 | 521 | |
78 | 本科批 | 物理 | 物理学(师范) | 34 | 553 | 533 | 536 | |
79 | 本科批 | 物理 | 物流管理 | 24 | 529 | 519 | 522 | |
80 | 本科批 | 物理 |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12 | 507 | 495 | 499 | |
81 | 本科批 | 物理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33 | 530 | 521 | 524 | |
82 | 本科批 | 物理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2 | 535 | 526 | 528 | |
83 | 本科批 | 物理 | 学前教育(师范) | 28 | 537 | 524 | 529 | |
84 | 本科批 | 物理 | 应用化学 | 18 | 533 | 519 | 522 | |
85 | 本科批 | 物理 | 应用物理学 | 57 | 534 | 519 | 524 | |
86 | 本科批 | 物理 | 应用心理学 | 30 | 542 | 522 | 527 | |
87 | 本科批 | 物理 | 英语 | 24 | 540 | 530 | 533 | |
88 | 本科批 | 物理 | 英语(师范) | 25 | 551 | 540 | 544 | |
89 | 艺术 | 美术(历史) | 动画 | 4 | 525 | 520 | 522 | 综合分 |
90 | 艺术 | 美术(历史) | 环境设计 | 28 | 528 | 517 | 518 | 综合分 |
91 | 艺术 | 美术(历史) | 美术学 | 14 | 520 | 517 | 518 | 综合分 |
92 | 艺术 | 美术(历史) | 美术学(师范) | 10 | 542 | 520 | 525 | 综合分 |
93 | 艺术 | 美术(历史) | 视觉传达设计 | 32 | 527 | 517 | 519 | 综合分 |
94 | 艺术 | 美术(历史) | 数字媒体艺术 | 19 | 525 | 518 | 520 | 综合分 |
95 | 艺术 | 美术(物理) | 动画 | 2 | 492 | 492 | 492 | 综合分 |
96 | 艺术 | 美术(物理) | 环境设计 | 2 | 493 | 493 | 493 | 综合分 |
97 | 艺术 | 美术(物理) | 美术学 | 2 | 493 | 492 | 492 | 综合分 |
98 | 艺术 | 美术(物理) | 美术学(师范) | 2 | 501 | 500 | 500 | 综合分 |
99 | 艺术 | 美术(物理) | 视觉传达设计 | 2 | 497 | 495 | 496 | 综合分 |
100 | 艺术 | 美术(物理) | 数字媒体艺术 | 2 | 498 | 497 | 497 | 综合分 |
101 | 艺术 | 音乐(器乐历史) | 流行音乐 | 9 | 210 | 207 | 208 | 专业分 |
102 | 艺术 | 音乐(器乐历史) | 音乐学(师范) | 5 | 215 | 211 | 212 | 专业分 |
103 | 艺术 | 音乐(器乐物理) | 流行音乐 | 1 | 199 | 199 | 199 | 专业分 |
104 | 艺术 | 音乐(器乐物理) | 音乐学(师范) | 1 | 209 | 209 | 209 | 专业分 |
105 | 艺术 | 音乐(声乐历史) | 流行音乐 | 17 | 201 | 199 | 200 | 专业分 |
106 | 艺术 | 音乐(声乐历史) | 音乐学(师范) | 13 | 207 | 201 | 203 | 专业分 |
107 | 艺术 | 音乐(声乐物理) | 流行音乐 | 1 | 199 | 199 | 199 | 专业分 |
108 | 艺术 | 音乐(声乐物理) | 音乐学(师范) | 1 | 200 | 200 | 200 | 专业分 |
合计 | - | - | - | 3550 | - | - | - | - |
高考前三天注意事项
1、高考前不宜过度的疲劳,坚持正常作息
一般情况下,高考前三天每个高中都会放假,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充分的准备高考,但在这几天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心情紧张,混乱等心理加大复习量,以求心理上的安慰,这就造成了因过度复习而影响了正常作息,打乱了已形成的生物钟,且复习效率不高。
高考前三天不应有大量的运动,否则会造成过度疲劳,休息时间过长,生物钟失调等,会影响高考考场上的正常发挥。高考前三天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但却不宜特殊的对待,只需要在平时复习的基础上,稍加调整,保持原有的正常作息时间即可。
2、高考前不宜再增加外来心理压力
高考前学生都会接受到来自家长及亲戚的不同程度的关心,有些家长过度的关心,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盲目,不合理的复习,且心情烦躁,觉得自己对于各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模糊的,减少了对考试的自信。因此,在高考期间家长只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关心即可,若学生要求高考时不需要家长的陪同,家长应尊重其想法。
考前三天学生的大量时间应该会在家中度过,因此容易胡乱想象,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尽量不要想象高考后有关成绩的一切东西,否则会增加心理压力,减弱复习效果,只需要认真,按照自己规定的计划复习考试便可。
3、高考前的复习应该以课本知识点为主
高考前三天往往心情比较烦躁,不知道自己该复习什么,要做什么,于是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但归根到底知识点才是最值得学生重视的东西,因为习题的答案来源于知识点,且做题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尤其是高考中的大题,而且做完之后还有可能会做的继续会做,不会做的继续不会。因此高考前三天加强对知识点的复习,减弱做题强度是比较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办法了。
在高考考场上往往会发生情绪紧张等问题,容易忘记比较熟悉的知识点,就是感觉自己知道却又无法将它清晰的表达出来,也无法对知识点进行运用,之后将会在考场上产生不自信,怀疑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所以高考前应该再次复习一遍知识点,尤其是自己在平时考试中容易忘记的那种知识点。
每个人都知道高考一次,无比重要,但很少有人会知道高考前三天的复习方法,作息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考前准备也是赢得高考的关键哦。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一、理性选择,综合定位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二、筛选并优化志愿,形成合理梯度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三、结合自身实际,规避风险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