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旅游知识 > 自驾游 > 贵阳花溪公园自驾游景点攻略

贵阳花溪公园自驾游景点攻略

时间: 文桦657 分享

贵阳花溪公园自驾游景点攻略

  园内主要景点有:
尚武俱乐部、棋亭、坝上桥、柏山亭、憩园、清晖楼、防空亭、碑亭、麟山飞云阁、平台、黄金大道等处。这些景点分布于园内各处,点缀了公园秀美的山水。

  花溪公园的最大特色是天然秀美。山岭玲珑小巧、错落有致;溪水纯净澄碧、曲折善变;花木繁茂葱笼,秀拔多姿;桥榭亭阁,各具特色,以少胜多。

  音乐广场

  音乐广场于2002年建成,此前是一幢苏式风格的大楼,称为“和平礼堂”。[23] 原大楼修建于1951年,修建之初意为当做西南军干校。后因贺龙元帅不愿占用花溪公园之地而勒令停工。已经盖了顶的礼堂在搁置了一段时间后成为贵阳博物馆。贵州是一个有着47种少数民族的大省,主要以苗族、侗族、布依族三大少数民族为主。花溪,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地,主要居住着苗族、布依族,音乐广场对花溪的少数民族来说更是尤为重要,每到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例如: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各个地方的民族同胞们都会盛装打扮聚集到此载歌载舞欢度他们的节日,非常的热闹。

  放鸽桥

  1943年将介石游花溪,途径此桥时遇一只被枪击而落的斑鸠,斑鸠遭枪击却并无大碍,蒋介石放飞斑鸠,因斑鸠形似鸽子,因而桥得名放鸽桥。

  放鹤洲

  放鹤洲又称芙蓉洲。由于贵州优越的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温度15℃,加上优质的水源,丰富的水生物,所以每年都吸引很多候鸟到此栖息,每到冬天就会有很多的白鹤飞到此处,白鹤与水中的一座座的芦苇小岛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于是便把这里叫做了放鹤洲。

  何应钦旧居

  何应钦,原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抗战时期母亲及姐姐何应香、四弟何辑五就居于这里,何应钦经常都会到这里小住陪伴母亲及家人。

  百步桥

  百步桥,又称跳墩,因由一百三十多个相隔两尺左右的石墩立于河上,游人跳踩石墩而过,故名。

  东舍

  花溪公园内有两座小洋房,一座在公园东侧(东舍),一座在公园西侧(西舍)。东舍兴建于1940年,于1941年初竣工。起初这里是景区招待所。1944年5月,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曾与萧珊在此“举行婚礼”,共度蜜月,当他把萧珊送上车去四川后,独自在此写完了他构思已久的中篇小说《憩园》。建国初期进行过简单修整,仍保持原样。但因巴金老先生的中篇小说《憩园》,而改名为“憩园”,并挂有白底黑字的小木牌“花溪小憩”。1958年,贵州省政府在花溪兴建宾馆,把花溪小憩给撤掉,改建成两层楼户,盖琉璃瓦。为与西舍对称,把花溪小憩改为东舍,并挂牌。八十年代,东舍又经过修整,将屋面瓦改成了土红色。1992年以后,花溪组建了旅游公司,并派人到上海走访巴金老先生,征集资料并成立了巴金纪念馆。

  麟山

  花溪河两岸作为“公园”来建设,是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天开始的。但作为“风景名胜”,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花溪有一山名为狮子山(今麟山),自从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把它定为贵阳名山之后,就常有人到花溪游玩。这一时期,花溪河两岸是明山配秀水,绿树荫苍苔,“风景出自然,非由人力造”的自然原始时期。到了清乾隆嘉庆年间,花溪开始出现“亭台掩林间,楼阁连霄汉”的人工景观。这是花溪白杨寨(今吉麟村)周奎及其子孙所为。周奎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作《麟山记》。他说,白杨寨东半里许“有山。壮若伏狮”,但也接着说,“狮麟之辨”、“狮无角而麟一角”。他把山头上一巨石认为是“一角”,说“麟兮麟兮,夫复何疑?”于是把狮子山改名叫麟山,并说“狮不得争也”。

  生聚教训

  此摩崖是何应钦为纪念抗日期间贵阳被轰炸所提的。后来由贵阳县县长刘剑魂所书写。是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的有力见证。“生聚教训”四字典出于“卧薪尝胆”,该摩崖所蕴含的意义、哲理同样对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未来都有极强的启迪意义。

  黔山一柱

  刻于公元1993年,出自贵州书法家王鄂华之手,意为景点留名。

  防空亭

  亭上刻有“无防空即无国防”,刻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民族复兴节”,字有斗大,字体为魏碑体,浑厚有力。刻此摩崖,意在突出抗战中防空的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被铲掉,现在只能见到被铲后的痕迹。

  坝上桥

  坝上桥原是一座石墩木板桥,桥上朱栏,鲜丽夺目 ,取“坝桥风月”之意命名为坝上桥。

  平桥

  平桥位于花溪公园西侧大寨村旁,横跨花溪河上。桥畔一弯清水,碧波荡漾,走上以青石块砌成的踏步桥,感受清清的河水在脚下流淌,很是惬意。花溪平桥旁有大片的油茶花田,阳春三月,油菜花开时节来此赏花、野炊、放风筝,更是一番美丽景象。

  西舍

  西舍与东舍一样是花溪最早的招待所,后经几次翻新,一直以来都作为宾馆来使用。[25] 朱德、陈毅、贺龙等国家领导人来到花溪也都下榻于此。1960年5月,周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期间,中途回国停留,代表团全体成员均住在花溪,周和邓颖超同志就下塌在这里。[26]

  棋亭

  棋亭原叫“旗亭”,书上记载,“旗亭”之名是借唐人“旗亭画壁”和宋人“旗亭卖酒”的典故而来。是供游人休息、饮茶、娱乐之处。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抗战时期,棋亭原是一座办公楼,每天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要在此举行升旗仪式,于是叫“旗亭”。

  公园开放以后,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来此游览,一些棋类爱好者就聚集到这里下棋一比高下,后来便把“旗”字改为“棋”字。陈毅元帅来到花溪公园游览时也参与到下棋的行列中,并写下了:“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更高。”的诗篇。

  戴安澜将军墓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凤和村人。民国十四年七月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后来还当上了营长、团长。戴安澜在各种战役中与日军殊死拼搏屡建占功,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成为陆军二百师师长。

  1941年(民国三十年),戴安澜奉命率部迁驻贵州安顺,他的夫人王荷馨女士带孩子也从广西全州迁到贵阳。戴安澜经常到花溪小住,与家人团聚。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戴安澜将军殉国,时年三十八岁。戴安澜将军的殉国,牵动了亿万颗国人的心,全国许多地方都举行了公祭或追悼会,戴安澜将军的灵柩辗转经昆明、安顺、贵阳、然后到达广西全州暂厝于香山寺。

  1944年猖狂的日军由湘桂线直下,进占广西,戴安澜的灵柩只能撤离全州,辗转由桂林到柳州经独山和都匀回贵阳。当时他的妻子儿女均住在花溪,经贵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商议,认为花溪山青水秀,又方便寓居花溪的戴将军家属每年清明祭扫,征得戴夫人王荷馨女士和戴安澜胞弟戴子庄的同意,便将戴安澜将军灵柩“浅厝”于花溪葫芦坡西麓。

  1948年戴将军灵柩随家属从花溪东归,迁回故乡安徽芜湖。依花溪人民之愿,以将军生前穿戴过的一双皮靴和一顶军帽,在原葬灵柩处,兴建了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墓,清明时节,为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墓立碑志记。并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时节周边的学校及单位都会来为戴安澜将军扫墓,纪念戴安澜将军。

23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