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热门专题 > 中国梦 > 中国梦新闻 >

“中国梦”可以具有普世性

时间: 达巍1 分享
  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后,在这一概念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挑战:“中国梦”能引起外国人的共鸣吗?
  美国国务卿克里今年4月结束访华后在日本工业大学发表过一次演讲,称“美国有‘美国梦’,中国新任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我今天要谈一谈‘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设计和确立一个太平洋地区之梦的机会’”。克里的“太平洋梦”大致强调三点,即“太平洋梦”是全球化时代的梦,是整个亚太地区的梦,是基于共同价值、共同规则的梦。客观地说,克里的讲话对“中国梦”并无批评或冒犯,但他以“太平洋梦”对比“中国梦”似又暗含一种竞争意味:即“中国梦”只与中国有关而非与地区、全球有关;“中国梦”是民族主义时代而非全球化时代的梦想;“中国梦”没有价值观或仅以中国的价值观为基础。克里这篇讲话反映了当前国际舆论对“中国梦”所持的一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无关论”。相当多的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与其他国家无关。积极一点的会表示支持和尊重;中性一点的不大感兴趣;个别消极的则把“中国梦”看作别国的“噩梦”,是升级版的“中国威胁论”。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中国梦”的听众本就主要在国内,外国人怎么想并不重要。但如果我们希望世界上其他国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希望中华民族在向世界输出商品之外,或多或少地也能在观念层次为世界有所贡献,我们恐怕还是需要思考,“中国梦”如何引起别人的共鸣?换言之,“中国梦”是否有可能超越“民族梦”,进而拥有一定的普世性?
  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民族复兴”并不仅仅是当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1840年以来一代代中国人的集体梦想。今天之所以能提出“中国梦”,是因为经过170多年的摸索,中国人近年来越来越开始拥有一种自信,认为我们可能已经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复兴之路。“中国梦”既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也是对过去成功实践的总结,建立在过去170多年、60多年、特别是最近30多年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成功实践之上。这种成功实践使“中国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了普遍的参考意义。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国情异常复杂的国家,中国能够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复兴梦想,证明只要一个国家真正致力于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拥有一个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外融入国际体系,对内不断改革创新、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一个国家就有可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实现和平发展。换言之,“中国梦”的普世意义在于,中国这个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实践,将证明当今国际体系与后发国家之间的包容关系。
  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中国梦”已有的实践以及未来的充分实现是一个好消息。“中国梦”证明了一种可能性:一个国家即使像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那样落后、分裂、被列强殖民半殖民,即使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政治经济制度相距甚远,但只要这个国家及其人民有强烈的发展意志、有稳定的环境、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就有可能实现国家的和平发展与人民的幸福。如果说“美国梦”的核心是“只要一个人努力,就有可能实现个人幸福”;“中国梦”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可以意味着“只要一个国家锐意进取,就有可能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这样一个梦想,值得每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去憧憬。当然,必须指出,“中国梦”具有启示意义不意味着其他国家要复制“中国道路”。“中国梦”证明的是一种和平发展的可能性,而非具体的实现梦想的路径。中国人找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各国基于不同的国情,发展道路也必然会具有本国特色。
  从国际体系及其维护者的角度看,“中国梦”已有的实践以及未来的充分实现也是一个好消息。中国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学者曾经指出,德国、日本等国的崛起,是人口千万级国家的崛起;美国、苏联的崛起,是人口亿级国家的崛起;中国及印度的崛起,将是人口十亿级国家的崛起。如果以中国如此大的“块头”也能实现和平发展与崛起,那就证明,当今国际体系容得下后发国家的崛起。后发国家不必像过去那样非要通过战争手段才能实现崛起。如果说“美国梦”强调“个人机会的平等”,“中国梦”的成功实现,在国际上可以证明“国际体系的开放与包容”。 “中国梦”如果完全实现,中国与美国等大国也就真正建立了“新型大国关系”,打破了国际关系当中所谓崛起国与守成国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发达国家如果希望证明主要由其创立的当今国际体系是合理的、包容的,就应当与中国人民一道,维护“中国梦”顺利实现的友好国际环境。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任何梦想当然也都有其价值观。“中国梦”包含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属于中国人,而且同样也能够引起世界多数国家的共鸣。“中国梦”内容是国家发展、人民幸福,而其价值观的核心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观与“进步”观。当代中国人普遍相信: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追求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历史应该是不断发展而非循环往复的,今天应该比昨天好,明天也应该比今天好。发展是对的,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是好的,现世幸福与世俗幸福是值得追求的。正是这种信念,推动着整个中国以及每一个中国人不断奋斗。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天然亲和关系,但更与近代中国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冲击有关。从哲学意义上看,笔者并不认为基于现代性的这种进步史观相对于循环史观就一定是对的、好的。但一个客观现实是,今天世界多数国家、民族都接受这样一种现代性的观念和逻辑。因此,“中国梦”在价值观上不是孤立的。“中国梦”当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勤劳敬业、不断改革、开放包容等观念,在世界多数国家和民族那里都能够引起共鸣,也是任何一个希望实现国强民富的现代民族需要的观念。
  有一种观念认为“普世的”就一定是西方的。事实上,“普世”本身只是一个中性词,意味着全球多数人接受并共同使用的东西。今天西方人谈的所谓“普世的”东西,在资本主义席卷全球之前只是欧洲地方性的。在中国逐渐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在观念层次与世界各国对话、交流。而如果我们希望对方听得懂我们的所思所想,对话就必须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自甘于把自己的话语体系永远放置在地方性的位置上,中国人及其观念就永远只能被描述为是“怪异的”、“神秘的”、“东方的”、“非主流的”甚至“威胁性的”。更何况,讨论“中国梦”的普世意义,并不是要取代别人的梦想或观念,而是要与其对话、交流、相互补充。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通与相同之处,还是要多过不同与不通之处。这也是在上周末庄园会上作出如下表示的道理所在:“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原标题:“中国梦”可以具有普世性)
3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