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热门专题>中国梦>中国梦新闻>

让真理之光照亮中国梦

时间: 若木1 分享

有这样一个积极引导人们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全军理论研究机构——

党的召开后,他们撰写并连续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发表《让理想之光照亮心间》、《道路自信从哪里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等被理论界誉为“以好文风倡导学习宣传贯彻精神的好文章”;

闭幕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出版全国第一套《学习贯彻精神丛书》,编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等6本学习辅导书;

他们主办的网站,就如一个思想理论智库,清晰的音视频、生动的宣讲稿,每天都吸引大量“粉丝”。

这个全军理论研究机构,就是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一等功、被誉为“全国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一面旗帜”的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

“让文字沾上露珠”

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摒弃八股文,拒绝学术调,追求“理论高度、优美表达”的鲜活文风,已成为研究中心专家们的共识。

党的结束后不久,研究中心就组织了“理论大课送基层,党的声音传四方”主题宣讲活动。在解读理论热词“美丽中国”时,研究员颜晓峰首先播放他剪辑的《大美中国》视频短片,画面有巍峨的山峦,也有繁华的都市。紧接着,画面中出现被污染的河流和天空……然后是画外音:“美丽中国不仅要经济富足,还要社会和谐。如果我们只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生态文明建设,那是竭泽而渔,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由表入里的宣讲,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国防大学副校长、研究中心领导小组组长毕京京说:“为了让文字沾上露珠,专家们把百姓当老师、当父兄,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北京航天城,研究中心专家与“英雄航天员”一起,围绕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组织专题讨论。他们还深入东南沿海、革命老区、红色圣地、北国边疆、大漠戈壁,实地考察人民群众的所思、所虑、所盼,撰写出《关于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调查与思考》、《前人民群众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调研》、《思想理论领域情况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实践基础的调查报告。

为了有效提升创新理论的传播影响力,研究中心专门开设军营网站,开辟“理论视听中心”“微博天地”等专栏,定期与部队官兵进行互动交流。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

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各类难题纷至沓来,如何解除?

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形成共识:“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照抄照搬不行,当‘传声筒’也不行,必须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勇于回答现实问题。”

去年春节前,中央有关部门给研究中心布置一项重大调研课题,接到通知的时间离大年初一只有3天,而且要求春节长假之后马上交稿。当时,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周贤已准备回西安过春节,看望老人,但为了完成好这个课题,赵周贤放弃了休假,他带着问题实实在在地到基层调研。最终,他写出的报告对问题的分析透彻深入,提出的多个重要观点被上级有关部门采纳。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正因为时刻关注问题、着魔似地研究问题,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底气十足,敢于接受一两天的紧急任务,勇于挑战流行观点,掌握话语权。

聚焦党的提出的重大课题,研究中心及时发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圆好中国梦的必然选择”的时代强音。

为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防经济专家姜鲁鸣主笔完成重大课题《军民融合战略研究》,受到中央重视,进入了国家决策和立法。

针对有人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研究中心的发声饱含激情而又字字千钧:“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有一个时期,“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甚嚣尘上,研究中心立即予以坚决回击,他们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率先发表《正确认识西方“民主人权输出”的本质面目》、《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理致谨严、思度宏远的文章。

“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早晨6点钟起床,冲泡一杯茶水,翻开书页——第一任研究中心领导小组组长、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从事理论教育60年,侯老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1991年,侯老被查出结肠癌。在手术后的化疗期间,呕吐、晕眩、食不下咽等不良反应困扰着他。但从第2期化疗开始,他不顾医生和家人劝阻,坚持恢复日常作息。他把办公室搬到病房,在病床上撰写著作和理论文章,处理教学工作,经常工作至凌晨。“病房更安静,更适合工作。”侯老这样劝慰家人,“对我来说,离开马克思主义,心里就没了着落,病还会更重。”

前任研究中心领导小组组长、国防大学原副校长许志功说:“从结缘马克思主义理论那天起,研究中心专家就像侯老一样,把研究和传播科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去年一段时间,研究中心领导小组成员林培雄家属住院做大手术,他自己也因为工作劳累生病,但为了迎接、宣传,他顾不得休息,照顾家人,每天仍坚持到办公室工作。他紧紧盯着学习宣传党的的重要课题,召集大家一起研究思路,组织力量攻关。在他的带领下,在召开后很短时间里,研究中心连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关于学习精神和阐释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文章,在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

研究员孙存良到研究中心工作5年来,以办公室为家,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工作。他的办公室成了国防大学有名的“长明灯室”。(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特约记者 褚振江)

短 评

中国梦需要这样的守望者

中国梦坚实基础的根本支撑,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创新、总结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先进事迹表明,他们是中国梦的守望者,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这样的守望者。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当今社会人们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我们的事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广大干部群众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党的创新理论的引领激励。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加倍付出智慧和汗水,千方百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变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助推中国梦的加快实现。

“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顶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跟进一步。今天,学习贯彻精神,深入研究、阐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广大理论工作者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谓任重而道远。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先进事迹启示广大理论工作者,只有不断增强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使命感,直面问题,贴近群众,才能担负起中国梦守望者的重任。

让真理之光照亮中国梦

有这样一个积极引导人们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全军理论研究机构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他们撰写并连续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发表《让理想之光照亮心间》、《道路自信从哪里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等被理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3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