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党的以来,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如何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论述?本刊就这一重要问题与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座谈。
实现中国梦对军队来说就要实现强军梦
主持人: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情描绘了170多年来中华民族不懈求索奋斗的历史,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那么,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历史意蕴?中国梦对军队又意味着什么呢?
刘茂杰: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蕴独特而厚重。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写就了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四大发明”等辉煌成就,开创了“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辉煌盛世。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造成了中华民族长达百年的血泪史、羞辱史,也促使“东方睡狮”从苦难中觉醒,在屈辱中抗争,开始新的寻梦之旅。中国梦主要是针对近代以后积贫积弱的状况提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寄托着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强军的共同意愿。实现中国梦,体现了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历史担当,成为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
张明仓:军事上落后对国家安全产生致命影响,这是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伤痛!历史地看,中国梦是被西方列强“打”出来的、“逼”出来的。从1840年到1949年,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举世罕见的深重苦难。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反思近代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主要是清朝中后期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既错失了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又未能抓住发生在16至17世纪的火药化军事革命和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的军事工业化革命,导致清朝军事体系全盘落后,决定了清军在与西方军队较量中未战先败。军力衰弱加剧国运衰落,使中国加速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也使强军成为救亡图存最紧迫的课题。
主持人:深刻指出,中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中国梦与强军梦,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的历程,实际上也是呼唤和追寻强军梦的历程。是否可以说,中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
王幸生: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强军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中国梦相融共生,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孙中山在1912年的一次演讲中就曾强调,非兵力强盛不能立国。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政治势力和仁人志士对强军作了艰辛探索,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等原因,包括洋务运动等在内的强军努力无不归于失败。真正把中国人民带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并在汲取大革命失败教训后把建设强大人民军队作为不懈追求。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使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有了坚强力量保证,推动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重大胜利。
刘茂杰:自古以来,但凡强国,都离不开强军,而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强大”。中国近现代史的沉痛教训启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富军弱也要挨打。今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发展势头最强劲、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影响最深刻的新兴大国,我国越是快速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可能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可能会越多,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中无法回避的挑战。与西方列强过去所走的“国强必霸”道路不同,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忽视军事手段的保底作用,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紧实现强军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强军梦支撑和保障中国梦。
主持人:如何理解强军梦的时代内涵?
张明仓: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正是着眼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运筹,体现了当代中国强军梦的本质属性,顺应了化解大国崛起遏阻效应、应对各种安全威胁、保障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中国梦对军队来说就要实现强军梦,实现强军梦就要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这将是我军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主持人: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鲜明指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
刘茂杰:是的。关于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富国和强军的辩证关系,指明了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基本方略和路径。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曾讲过: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安全与发展,永远是一个国家的最基本需求,是治国的永恒主题。富国与强军,更是一个民族昌盛发达不可缺少的双翼。探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凡是雄视万方、彪炳史册的强盛时期,其共同的特点都是经济发达、军力强大。无论是雄汉,还是盛唐,莫不如是。北宋经济文化曾经盛极一时,宋王朝“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政策,造成军力羸弱,最终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从国外看,20多年前,富甲天下的科威特“一夜之间”被伊拉克军队占领,举世震惊。事实表明,富国是强军的基础,强军是富国的保障。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王幸生:某些小国或许可以把国防“外包”或靠所谓的“中立”而自保,但大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和与自己安全需求相称的军队,就如“泥足巨人”,不仅自身难保,也不可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布热津斯基认为,世界大国地位的维持必须有四个缺一不可的因素,即军事上的超强优势,经济上的火车头作用,科技的领先地位和巨大的文化感召力。应该说,这一认识是有见地的。
主持人:指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那么,为什么我们必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怎样才能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刘茂杰: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自古以来,既有“有犁无剑”的“泥足巨人”,也有“有剑缺犁”的“虚弱汉子”。在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资源过于向某方面倾斜,就会影响国家整体发展。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党的群众观点和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推动了“军民结合”向“军民融合”转变,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强调,要加紧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明确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
张明仓: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大体形成三种模式:一是军民一体模式。它在经济技术水平很高和市场经济成熟的基础上实行,如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二是军民相对分离模式。它主要是在经济技术比较落后或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实行。三是军民融合模式。这是一种由“分离”走向“一体”的中间模式,如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我国目前军民相互融合的领域和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和利益藩篱还依然存在。学习贯彻关于军民融合重要论述,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基于现实的国情军情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我军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军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内在需要。
王幸生:实现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的同步发展,必须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过去往往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单纯理解为一种“分蛋糕”的关系,此大彼小、此消彼长,“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事实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完全可以像“合金钢”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机地熔铸在一起,产生出双赢互补的效应。
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
主持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我们必须敢于担当。指出,敢于担当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如何理解这一重要思想?
刘茂杰: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是强烈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无数仁人志士以民族大义和历史担当,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精彩华章,形成了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骨血里的红色基因。“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就把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为神圣责任,一代又一代在历史担当中奋力前行。在当今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的历史阶段,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新进步、呈现出新气象。建设强大人民军队是我们党接续奋斗的重要体现。现在,强军的历史责任落在了我们肩上,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勇敢地担当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神圣使命。
张明仓:中国梦强军梦是人民的梦、国家的梦、军队的梦,也是每个官兵的梦。当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就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自觉担当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但也要看到,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改变。我国正处在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某些西方国家打心眼里不希望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我国周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大国地缘竞争、军事安全较量、恐怖主义威胁等问题更加凸显。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必须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王幸生:前事不忘,后世之师。120年前的甲午一战,随着一支舰队的沉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再次被拦腰斩断。回首中国近代史上一道道惨痛的伤痕,每一个有血性、有担当的中华儿女,莫不扼腕叹息、痛彻肺腑。联系到中国军队当时的羸弱无能,强调指出,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目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军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练就过硬本领,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敢于担当,是全面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的现实要求。
主持人:担当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作为革命军人无疑应当搞清为谁担当、怎样担当。
刘茂杰:是的。担当首先要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我是谁?“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我们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了谁?当然是为了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 “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写在鲜红的八一军旗上。“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就是人民军队的价值所在。毛泽东说过: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庄严地提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大担当。我们每一个革命军人都要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勇敢地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张明仓:实干兴邦,实干兴军。担当与拈轻怕重、明哲保身、夸夸其谈格格不入。敢于担当,就不能遇到矛盾绕道走,关键是要勇于攻坚克难,能啃硬骨头。就是要像所指出的那样,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修养,强化政治定力,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加强党性锻炼,保持浩然正气,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无私情怀履职尽责。要注重实践磨砺,到中流击水,锻造能够“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过硬本领。要锤炼战斗作风,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担当起强军兴军的历史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