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的潮水是怎样形成的
钱塘江是吴越分野之地,其中杭州位于钱塘江南北两岸,可称“吴越并载之”。那么钱塘江的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钱塘江的潮水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钱塘江的潮水形成原因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文献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观钱塘潮》诗:“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3]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景区是观潮最佳处。
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钱塘江流域简介
钱塘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在距今数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新安江支流寿昌江畔便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的踪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非常丰富。
秦汉时期,历时440年,钱塘江流域城镇发展在总体上比较缓慢。但是在东汉时期,钱塘江流域出现了大转折,城镇发展迅速,广阔的中上游地区也新建了许多县级城市,开始逐渐缩小与黄河流域的差距。同时,此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在东汉时开始有所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和平环境人口的自然繁衍以及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和鉴湖的形成,另一方面是由于西汉文、景帝采用“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从东汉中后期起,开发相对较早、发展相对较快的钱塘江下游其城市逐渐崭露头角,呈现出不断加快的发展势头。
六朝时期是钱塘江流域城市崛起的时期。首先表现为郡县城市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和地域分布格局的初步形成,这与此期历代政权为稳固统治,积极进行政治地理的开拓和大量增设郡县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时期,“草市”开始出现,传统市场制度开始发生变化,城市网络联系也开始萌芽。
孙吴之后,经西晋的短暂统一,到东晋南朝时期,钱塘江流域的政治地理开拓进一步走向深化。就钱塘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全貌而言,它不仅远远超过了秦汉时期,而且与同时期的十六国北朝相比,也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北方,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在于北方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渡,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在促进江南开发的同时,使都市人口急剧增加。另外,社会的安定也促进了人口的自然增长。所有这些为提高流域的城镇建设水平,加速了流域的开发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共397年时间,这段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代以后的又一个兴盛期,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第二个全国范围的高潮期。随着经济重心的持续南移,广大南方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开始赶上中原地区,其城市发展也呈现出与中原平分秋色之势。这在钱塘江流域表现得特别明显。五代,钱塘江流域一直被钱氏所统治,杭州成为钱镠建立的吴越国的都城,一跃而成为地占两浙十三州、一军的吴越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使杭州甚至钱塘江流域有着突非猛进的发展。
由于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大量北人南移,大大促进了钱塘江流域城镇的发展。唐代以后,南方与北方的生态条件有了相对变化。整个的经济活动重心也转移到南方地区。此外,五胡乱华及金人元人入侵,迫使人民向南逃避。在经济因素之外,又增加了非经济因素,促成中国人口由北向南的长期大迁徙。
两宋时期,钱塘江流域的发展相对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当时国内外文明一世的地区。其市镇,无论就其经济状况还是社会状况而言,都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城市化的特征。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大、工商业发达的镇市,实际上已初步发展成为与传统州县城市不同的新兴经济都市。市镇的发展和兴盛,对钱塘江流域农村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元明清时期,在总体上钱塘江流域城市处于缓慢发展和相对停滞的状态,但就当时全国范围来看,流域城市在发展水平上仍保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
钱塘江的潮水是怎样形成的
上一篇:钱塘江大海潮形成的条件
下一篇:钱塘江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