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是怎样形成的干旱的解决途径
干旱是怎样形成的干旱的解决途径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导致干旱形成的因素你知道吗?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干旱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干旱形成的原因
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
1、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直接关联;
2、与各大水系距离远近有直接关联;
3、与地球地壳板块滑移漂移有直接关联;
4、与天文潮汛有直接关联;
5、与地方植被覆盖水平有直接关联;
6、与温室效应有关
干旱的分类
世界气象组织承认以下六种干旱类型:
1、气象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以特定历时降水的绝对值表示。
2、气候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不是以特定数量,是以与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
3、大气干旱:不仅涉及降水量,而且涉及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候因素。
4、农业干旱:主要涉及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态,或许是某种特定作物的性态。
5、水文干旱:主要考虑河道流量的减少,湖泊或水库库容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6、用水管理干旱:其特性是由于用水管理的实际操作或设施的破坏引起的缺水。
我国比较通用的定义是:
1、气象干旱:不正常的干燥天气时期,持续缺水足以影响区域引起严重水文不平衡。
2、农业干旱: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
3、水文干旱:在河流、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湖泊和土壤中低于平均含水量的时期。
干旱的解决途径
1、 灌溉设施的改善和灌溉机械的使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水量充沛,所出现的干旱是工程性缺水,而不是资源性缺水,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对于解决水稻干旱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有助于高产优质新品种在当地的采用。在修建灌溉设施的基础上使用一些大型或小型的灌溉设备能有效地解决水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稻干旱问题。
2、推广水稻旱作技术。水稻旱作是采用常规的水稻品种旱育秧、旱移栽、旱管理,全生育期以雨水利用为主,辅以人工灌溉,灌溉不建立水层,渗漏少,需水量很小,整个生育期需水量仅为水种条件下的1/4,对水源不足的高地易旱地区发展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在中国广阔的水稻栽培地区有一系列的水稻栽培节水技术,主要包括下面几种:①旱育稀植技术。旱育稀植技术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栽培方式可节水1/2~1/3,省种60%~80%,而且能提高秧苗的抗病耐旱能力。②薄膜覆盖技术。试验表明,在覆膜湿润栽培条件下,与常规淹水栽培相比,其节水率达78、3%,单产增加33、9%。该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③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来进行灌溉,能大大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浪费。比较成熟的节水灌溉模式是“薄、浅、湿、晒”水稻种植模式。④保水剂或抗旱剂的使用。
4、 用旱稻替代水稻。旱稻种植管理方式与小麦相似,耗水量仅水稻的1/5~1/3,灌水量仅是水稻的1/5甚至更少,推广旱稻的种植是解决水稻干旱的一个可能的途径。培育本土旱稻品种和引进国外优良旱稻品种来替代部分地区水稻品种,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和水源缺乏的问题。
5、 通过培育具有耐旱性的水稻品种。利用传统育种和基因改良方法来培育新的耐旱水稻品种。被广泛种植的“威优35”和“汕优63”,在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望天田”,平均产量可以达到6000㎏/hm2。国际水稻研究所已经将分子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水稻耐旱品种的培育。历史上也曾经有过通过引进相对耐旱品种来缓解干旱影响的情况,北宋时期福建引进越南品种占城稻(Champa),因该品种耐旱耐瘠的特性,极大地减少了江淮两浙地区的高旱农田因干旱而导致的欠收。
中国还缺乏具有普遍适用的耐旱水稻品种。由于缺乏对中国干旱环境复杂性的全面认识和缺乏适当的水稻抗旱性标准评价体系,抗旱性育种进程相对较慢。
看过“干旱的解决途径”的人还看了:
1.干旱是怎样形成的
2.干旱形成的原因
3.干旱的原因是什么
4.潮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