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是如何形成的与治疗方法
外痔是如何形成的与治疗方法
外痔位于齿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曲张或肛缘皱襞皮肤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血栓瘀滞而形成的肿块。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外痔的形成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外痔是如何形成的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外痔形成的原因
解剖学原因
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静脉向上回流颇受障碍。直肠静脉及其分枝缺乏静脉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积。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过肌层,容易受粪块压迫影响血液回流,静脉又经过粘膜下层的疏松组织,周围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扩张屈曲。
职业关系
人久站或久坐、长期负重远行,影响静脉回流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扩张,又因运动不足、肠蠕动减少、粪便下行迟缓或习惯性便秘,压迫和刺激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
肛门部感染
痔静脉丛先因急慢性感染发炎、静脉壁弹性组织逐渐纤维化、变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扩大曲张,加上其它原因使静脉曲张,逐渐加重生成痔块。
肛门静脉压力增高
因肝硬变、肝充血和心脏功能不全,等均可使肛门静脉充血、压力增高,影响直肠静脉血液回流。
遗传关系
静脉壁先天性薄弱,抗力减低后不能耐受血管内压力因而逐渐扩张。
局部刺激
肛门部受冷受热、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以致静脉壁抵抗力下降。
腹内压力增加
因腹内恶变、子宫恶变、卵巢恶变、前列腺肥大、妊娠饮食过饱或蹲厕过久等都可使腹压增加,妨碍静脉的血液回流。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咳嗽导致腹压增高,腹压增高可引起痔疮。腹压增加是引发痔疮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感冒咳嗽、妊娠、持续用力排便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腹压。像这样的痔疮要在治疗之前一定要明确病因,辩证分析,对症治疗。建议患者秋季多饮水,避免过食辛辣,适当运动,排便或感冒咳嗽时避免过度用力,当出现痔疮后需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以防病情加重,避免痛苦。
外痔不会传染
传染病是指由病毒、细菌引起,并通过空气、食物及其他各种接触而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必备条件有三个: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对象。它的致病原因是病毒或细菌,痔疮的发生并非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而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直肠肛门部位粘膜及肌层的静脉回流障碍、淤积、曲张所致,与病毒及细菌感染无任何直接关系。有时痔疮粘膜有糜烂,甚至感染化脓成为肛门脓肿,但与痔疮本身的成因关系不大,它只是诱发痔疮的一个因素。
此外,痔疮本身也不能产生病原体。因此,痔疮病人本身不会传染。如果痔疮病人患有肠道传染病,那么只有被传染肠道传染病的可能,久而久之诱发痔疮,不可能立即患上痔疮病。
外痔的分类
结缔组织外痔
结缔组织外痔因其形态而命名,又称赘皮痔,皮肤下垂物和赘皮性外痔。这种外痔是肛门缘皮肤皱襞增厚肥大,有结缔组织增生,痔内无曲张静脉,血管甚少,底宽尖长,呈黄褐色或褐黑色,突出易见,大小形状不等。有时只有一个,在肛门后部或前部正中,有时数个围绕肛门一周。
病因病理:常由便秘引起,当干大便通过肛门时,过度牵拉肛门部皮肤,撕伤肛门皱襞,引起感染发炎、水肿、纤维组织增生。炎症消散后,皱襞不能恢复正常,这样多次损伤,则使皱襞增生肥大,成为外痔。肛门和直肠的各种炎症,如直肠炎、肛门狭窄、内痔、肛窦炎、肛瘘、肛裂等,也是生成结缔组织外痔的原因。另外,肛门部手术,如痔切除术、肛窦切除术等,因切去皮肤、缝合、结扎等操作不当,也会影响肛门部淋巴和血液回流,常引起结缔组织外痔。
结缔组织外痔如无炎症发生,病人仅觉局部有异物感或排便后肛门部不易清洁,常有少量分泌物和粪便积存,刺激肛门部,可发生湿疹和瘙痒。如有发炎,则感疼痛,坐立行走不便。初起只是皱襞肿大,中间有粪便和分泌物积存,皮肤暗红色,有表皮脱落;因反复的炎症刺激,则肛门外皮肤有突起,质软,色黄,常在肛门后中线上,也有时在肛门前方或两侧。
静脉曲张性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曲张,在肛门缘形成圆形、椭圆形或棱形柔软肿块。如有水肿,则形状变大。在祖国医学中,它属于气痔范畴。如《疮疡经验全书·痔漏图说》中说:“气痔,感气即下。”本病一般不疼痛,不出血,仅觉肛门坠胀或有异物感。多与三期内痔和混合痔并发。
病因病理:凡是引起痔疮形成的各种病因,都可引起静脉曲张性外痔,其主要因素是:由于饮食不节,久坐或久站,长期便秘或腹泻刺激,腹压长期持续增高,加之感染损伤,以致痔外静脉丛扩张、瘀血、屈曲而形成。
炎性外痔
病因病理:常因肛门受损后感染,或因肛裂引起肛门皱襞发炎和水肿所致。痔疮患者自己觉得肛门部灼痛、湿痒,便后或活动过多后症状加重。检查时,可见肛门皱襞充血、肿胀,并有少量分泌物。
血栓性外痔
病因病理:血栓性外痔是外痔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因排便时用力过猛,剧烈活动或用力咳嗽使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到结缔组织内,成为血块,在肛门部皮下生成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小不等,位于肛管内或肛缘外。肿块初起时较软,几天后变硬。如未发炎,肿块可在3--4周内完全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反复发炎,肿块内结缔组织增生,可变成结缔组织外痔;如发生感染,可生成脓肿。
排便或用力后,在肛门缘皮下忽然起一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病人感觉异常疼痛,活动或排便时疼痛加重。因括约肌痉挛,感觉直肠下部、肛门有异物感,妨碍行走,坐卧不安。肿块表面颜色稍暗,有时呈紫红色,稍硬,触痛明显,有时经2--3天血块吸收,疼痛减轻,可以自愈。有时感染化脓,表皮破溃,就会生成肛瘘。
外痔与内痔的区分
外痔位于齿线以下,以疼痛、肿块为主要症状,肛门周围长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皮赘。根据其病理特点不同,又可分静脉曲张性、结缔组织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种。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见,主要表现为肛缘皮肤皱襞突起,红肿热痛、水肿、充血明显,有压痛,排便时疼痛加重,并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适和发热。
发生在肛管齿状线以上的为内痔,内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严重时会喷血、痔核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还有大便困难、便后擦不干净、有坠胀感等。根据内痔病变程度和临床表现又可分为三期:一期内痔排便时带血,无脱垂,齿线上粘膜呈结节状隆起;二期内痔便时带血、滴血或射血、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三期内痔排便时或咳嗽、劳累、负重引起腹压增加时,均发生内痔脱出,并需用手还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