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形成的条件降水是如何形成的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那么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降水形成的条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降水形成的条件
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海陆位置
2、地形
3、大气环流
降水的形成原因
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使云滴不断凝结(或凝华)而增大。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最后降至地面。人工降雨是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的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滴迅速凝结、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降水的形成过程
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有:
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降水量是用在不透水的平面上所形成的水层来计量的,单位为毫米。常用雨量器、自记雨量计,近年来也用遥测法来进行测量。固体降水量,是指固体降水融化后水层的深度值。中国日降水量时制采用北京标准时,并以20时为日分界。在水文研究中,降水过程的观测用自记雨量计,雨量器则主要用于定时分段观测。由雨量站测得的雨量值,只代表某一点或较小范围内的降水情况,称点雨量。在水文学中常利用点雨量推算整个流域或某特定水文区的平均降雨量(又称面雨量)。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的方法很多,比较简便的有加权平均法和等值线法等。
加权平均法(垂直平方法或泰森多边形法)常用于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具体方法是在流域图上将各雨量站用直线连成一些三角网,对各边作垂直平分线,连结构成一些多边形,每个多边形内都含有一个雨量站,假设每个站的雨量可以代表该多边形面积内的平均降水量,则全流域上降水量的平均值(塣)为:
式中xi为雨量站的雨量,单位为毫米;fi为该雨量站所在多边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F为所计算的流域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公里。 各测点控制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称各雨量站的权重,故塣即加权平均降水量。
看过“降水是如何形成的”的人还看了:
1.关于降水的谚语
2.降水是怎么形成的
3.降水形成的条件
4.暴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