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健康养生知识 > 有关眩晕症的知识

有关眩晕症的知识

时间: 欧东艳656 分享

有关眩晕症的知识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

  临床将眩晕分为真性眩晕及假性眩晕:

  1.真性眩晕: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1)前庭性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颈椎病多见)、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

  (2)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车上长时间盯着窗外景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在高桥上俯视脚下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就会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晕。

  (3)本体感觉障碍性眩晕,也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

  2.假性眩晕: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这些患者都有轻重不同的头晕症状,会有“飘飘忽忽”的感觉和没有方向的转动感。


眩晕

  伴眩晕的常见疾病:

  1.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但神志清晰。

  2.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

  4.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

  5.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

  6.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低血糖。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

  7.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8.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

  中医治疗眩晕症

  无痰不作眩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以化湿祛痰为主。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无风不作眩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以平肝熄风为主。

  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无虚不作眩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

  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以上各型以辨证要点为依据,处方治疗,临床可选用相应汤剂或中成药,也可配合针灸、推拿、理疗等疗法。

25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