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面对选择时你是否感到头疼
健康知识:面对选择时你是否感到头疼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人每天要做70个选择。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选择僵局”,小到洗发水选去屑的还是柔顺的,大到毕业生决定考研还是找工作、白领选择生孩子还是升职……不少人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好不容易做出选择,到头来却后悔,下次选择更纠结。更有甚者感觉脑袋里有不同的思想在打架,内心痛苦。
关于“选择恐惧”,国内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有过这种现象,半数人身边有害怕选择的人。关于“选择恐惧”的原因,五成人认为是完美主义作怪,42%的人认为这类人易受影响,还有人认为其源于担心承担责任、心智不健全等。更有人笑称,“选择恐惧”就是因为穷,但实际上,追求完美、性格内向、缺乏独立意识的人即使有钱,也容易害怕选择。深层心理原因大致有下面3点。
1.过于追求完美。有人凡事求完美,赋予所选事物太多意义,甚至有些强迫,无法轻易做抉择。
2.选错路形成心理创伤。有人曾在重大事务上选择失误,比如选错专业、工作等,在人生某阶段举步维艰,会影响今后的选择。
3.独立意识差,害怕担责任。包办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长大后往往不敢轻易做决定。简单粗暴型父母可能会教育出害怕承担责任的孩子。
此外,可选东西太多是选择恐惧的客观因素。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两组顾客分别品尝6款和24款果酱,结果前者有30%买了果酱,后者仅有3%决定购买。
有句外国谚语说,有选择权的人是最富有的人。敢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是成熟的标志。因此,面对选择,与其纠结,不如行使好自己的权利。选择并不难,人生许多事也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心理舒服,就大胆去做。实在拿不准主意,可采取“自问自答”的心理自疗技术,如“为什么选择不升职,因为要陪家人”,有助于拆掉思维里的墙。心理学研究发现,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适合的,不妨相信直觉,由心来选择。
家长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当参谋,决定权给孩子,让他们从小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