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健康养生知识 > 如何进行中医养生保健

如何进行中医养生保健

时间: 杭威854 分享

如何进行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对于养生保健有着很好的功效,你知道该如何使用中医进行养生保健吗?中医进补养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告诉你如何进行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1.进补的时间。

  早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就曾指出:“年五十以上,四季勿阙补药。”认为人在中年以后,进补不分季节。一般来讲,进补的时间应掌握以下原则:

  季节性进补:

  根据不同季节的特性,选用不同的进补药物。如冬季以滋补、温补为主,秋季以润补为主因秋季较为干燥,夏季以清补为主,春季以柔补为主,而平补则可用于一年四季。

  冬令进补:

  是指在冬至前后进行进补,这是自古以来认为最佳的进补时机。为什么呢?有四个原因:

  其一,冬季为封藏之令,也是生发之气始萌之季,在冬季进补可以预防来年的春季患病,所谓“冬令进补,春季打虎”。

  其二,冬至前后,气候寒冷,各种活动减少,人的代谢活动相对较为低下;同时人的胃口较好,对各种物质容易吸收。因此,冬令进补有利于对补品的吸收。

  其三,大多数滋补品容易变质,不宜储存,遇热则更易变坏。而冬至前后,气候寒冷,一般补品易于储存而补变质。其四,中药的药品中以温性居多,而冬季对人体的阳气要求较高,损耗也较多,因而需要温补。

  随时进补:有些老年人体质虚弱,但靠冬令进补显然无法在短时内改善其虚弱状态,必须长期进补,不分季节。

  2、进补原则:

  总的原则就是必须遵循“虚则补之”,无论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只要出现了虚损现象,就可进补。在具体使用时应坚持一下几点:

  长期性。

  坚持少量、长期、多次、平衡的原则,做到细水长流。老年人的虚损并非短时内所致,有的是生理性,有的是因疾病因素引起。因此在进补时切忌有一口就想吃成胖子的想法。短时内服用大量的补益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有反作用。只有坚持细水长流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同时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或一类补益药的长期使用都有可能导致机体的不平衡,因此必须综合进补保持平衡的原则。

  个体性。

  坚持辨证施补,缺啥补啥的原则,做到进补用药有针对性,因人而异。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朋友之间互相推荐某种补品,但服用以后,有的有效,而有的则无效,甚至出现副作用。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体质状况和虚损状况不一样,自然补益药物的选用也应不同。也就是说,补益药物的选用必须具有个体性。如气虚则补气,可用黄芪、人参类的药物;血虚则补血,用熟地、何首乌、当归等药物;阴虚则补阴,用沙参、枸杞、麦冬等药;阳虚则补阳,可用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杜仲等药物。如是气阴两虚或气血不足,则气阴双补、益气补血。

  多样性。

  坚持在辨证施补的基础上,强调全面综合的原则这其实是上面所提到的个体性、时段性、季节性的综合。多样性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用内容的多样性。因人的身体状况随时在发生变化,服用的保健品的内容也必须随之改变,包括季节性的改变。二是服用形式的多样性。既可以服用包装考究的保健品,也可以是菜肴、食品、点心、茶水等形式。

  服用保健品的个体性、时段性和季节性。

  所谓个体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应因人而异。如有的人脑功能减退明显,记忆力、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反应迟缓、注意力集中困难等。就可以选用有一定健脑补脑作用的保健品。还有的人怕冷明显,手足不温。中医认为主要属于阳气不足,应选用温补性质的保健品。而有的人则面红,怕热、性急、烦躁、口干,属于阴虚内热,应选用具有一定的养阴泻火作用的保健品。每个人的体质、身体状况不同,表现形式不一,自然,选用的保健品也就不一样。切不可不加区分,随意选用。这就是选用保健品应注意的个体性原则,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则。

  所谓的时段性是指保健品的服用必须根据人体的身体状况、气候变化、环境改变等因素而随时调整、停用。 这是在服用保健品期间必须遵循的原则。人的身体状况随时在发生变化。在服用某种保健品期间,如发生了感冒、发热,或者腹泻,或其他问题,就应暂时停用该保健品。即便该保健品对其很有作用,也应如此。因为在感冒期间,治疗上当以发散祛邪为主,如同时服用保健品,一则浪费,二则惟恐闭门留寇,从而不利于感冒的治疗。同样,发生腹泻时,应以止泻为主。待感冒或腹泻治愈,再开始服用有关保健品。而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同样会引起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对保健品的服用也应有所调整。

  所谓季节性是时段性原则的一个方面。春、夏、秋、冬,季节气候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对人体影响也是很大的。人的养生保健也应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保健品的选用也必须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象在梅雨的夏季,一方面温度高,气候炎热;另一方面,雨水不断,湿气很重。人居于上晒下蒸之中,非常的难受。有不少人出现所谓的“疰夏”,就是因为季节气候所致的湿热困脾,脾胃功能不和,从而出现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体困重、口粘乏味、舌苔厚腻等。因此,在夏季就应适当的选用具有调理脾胃、祛湿功能的保健品。如绿豆、米仁等。而在秋季,则秋高气爽,少雨干燥。人体往往会出现一些干性表现,尤其是对肺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秋季就应适当选用具有养肺润燥作用的保健品,如百合、白木耳等。

  中医养生保健常用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的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的热型中药。

  这样,我们对中药有了简单而直观的认识。

  其实,以上我们对中药只是说了一半,现在开始说剩下的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药包括两大类,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的“风、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其实,“邪实”只是外因,是因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还有一类情况是:并非因病邪侵入造成,而是由于自身的虚弱而造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正虚”。

  “邪实”分为风、热、瘀、寒、水五小类,“正虚”也分为五小类:阴、阳、气、血、津液。

  对于“正虚”,中医采取的办法是进行“补虚/扶正”。

  “补阴”:鳖甲算是最常见的补阴中药,吃个王八补一补。龟鳖在深水里,属于“阴”所以用来补阴,而不是补阳。

  “补阳”:鹿茸是用来补阳的。读过小说的人一定记得喝鹿血能够激发男人欲望的故事,所以,鹿茸补阳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补气”:我们常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

  “补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同样,送礼的阿胶,也是用来补血的中药。

  “补津液”:我国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嗓音之所以那么好,据说是因为他听从老中医的遵嘱,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让宋世雄的播音更加洪亮淳厚。
看过如何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的人会看:

1.春季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2.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3.保健心得6篇

4.大学生如何养生保健

5.秋季中医如何养生保健

125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