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管理
知识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知识的获取、存储、传递、转化、创新等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师要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教师知识管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一、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内涵
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教师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拓展,是教师个体或教师共同体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专业知识的获取、积累、转化、分(共)享、应用、创新和评价等过程的管理。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是指高校教师个人或教师共同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获取、存储、转化、分(共)享、应用和创新的过程,并在这些过程中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进而提升高校或组织的竞争力和效率。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个体或共同体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获取新知识,不断建构、丰富、完善个体和组织的知识体系;二是对个体或共同体已经获取的各种零散知识进行分类、编码和管理,使其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知识;三是对个体或共同体已有的知识,尤其是对教师极具个性化的隐性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显性化,进而构建知识库,以利于知识的存储、分(共)享、使用、交流和创新。
二、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核心
知识管理理论指出,知识的转化与创新是知识管理的重点、难点和核心。知识的转化是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即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知识创新是在知识获取、存储、转化、分享、应用等基础上的组合、集成与协同过程,是知识的增值与再生产。无论是知识的转化,还是知识的创新,其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至为关键。知识在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荣·扬(RonYang)认为,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具体到教育领域,相关教师知识研究也指出,隐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实践和生活世界中形成的实践机智和智慧,具有经验性、情境性、缄默性,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对教师接受的外界信息起筛选和过滤作用;其次,它发挥着行为指南与价值引导的作用,影响教师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再次,它可以真正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是最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实践。很多时候,“教育理论”或“信奉理论”在变动不居、多姿多态的教育实践面前常常无济于事和苍白无力,只有教师的隐性知识或教师的“使用理论”,才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即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分(共)享与创新是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重点与难点。
三、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过程
1.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教育教学实践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的过程。知识获取是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起点和基础。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研读文献资料、利用互联网、合作交流、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等各种专业发展和教师学习活动,不断丰富、完善知识储备。
2.知识存储。知识存储是指教师个人或教师共同体对知识进行有效地分类与整理,使之结构化、体系化与系统化,以方便使用。知识存储是知识管理中实现知识再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中,可以通过建立教师知识库、教师知识地图以及信息技术等方式,将专业的教学知识与经验加以分类和整理,以系统化的结构存储在个人或共同体的知识库中,以方便教师的提取和有效利用,以及知识的共享。
3.知识分(共)享。知识共享是指教师之间愿意并能主动分享各自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的过程。知识的特性告诉我们,知识只有经过共享才能产生知识增值的效果。因此,教师知识共享不但能激发教师创新专业知识的潜能,也能实现教师共同体知识资产的极大增值。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专题报告会、教师论坛、研讨会、师徒制、个人网站、Blog、BBS等活动与信息网络技术,积极创造教师知识共享的空间和机会,促进教师之间交流经验,分享知识,共同发展。
4.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是知识获取和分享的目的,也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高校教师应将获取、存储和分享的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研以及知识创新的过程之中,以实现知识的价值和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目的。
5.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高校教师知识创新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知识获取、存储、分享和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组合、集成、协同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完成的,是知识增值和再生产的过程。
四、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方法
1.认知学徒制。认知学徒制即通常所说的师傅带徒弟,抑或老教师——新教师“结对子”。目的是通过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观摩指导、互动交流等活动,让新手教师感受、习得、掌握专家教师身上那些极具个性化、情境性和缄默性的教育教学经验、知识、机智和智慧,从而促进新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经验的丰富以及机智和智慧的增长,实现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一过程正是专家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分享、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
2.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教师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反思、交流、分享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教师知识管理过程。首先,教学案例是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重要载体,而教师整理、分析和加工案例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其次,通过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交流、分享、探讨组织或个人积累的隐性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再次,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零散知识组织化、系统化和内在化,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素养和教学水平。
3.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研究,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问题。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围绕某个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合作,运用已有的相关知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师知识管理的视角分析,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运用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去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与水平。同时,教师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思路,进而创新知识。
4.教学反思。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是教师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即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过程同样是教师知识管理的有效过程。首先,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和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有利于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显性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结构化,从而实现知识增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即讲有关教育的故事,是指教育主体(教师)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实现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与揭示以及教育真谛的体悟过程。教育叙事研究在教师知识管理中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回望、分析、思考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经验、行为和认识,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与感悟,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系统化。同时,通过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一方面可以修正、完善自己先前的知识储备与结构,进而促进知识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智慧和对教育的理解。
五、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工具
1.Blog。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它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随着Blog的广泛应用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它正日益成为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过程中,它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交流等。教师可以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所感以及教案、论文、教材、视频、音频等各类教育资源发布到Blog上,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同时,通过Blog,教师、专家、学生、社会人士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讨论与互动,实现经验、心得和资源的共享。
2.Wiki。Wiki被译为“维基”或“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在Wiki中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都可以对一定的主题进行探讨和扩展。在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中,教师通过Wiki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与大家共享,也可以发起新的有意义的话题,分享集体的智慧,实现知识的存储与转化,构建完善的知识库。同时,通过使用Wiki,教师能够及时捕捉、记录、整理自身的才学,最大程度地激发群体和个人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以构建新的知识。
3.RSS。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使用RSS订阅能更快地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RSS对高校教师收集资源、管理资源提供了很大方便,有利于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中的获取和存储。对于提供知识的教师,RSS提供了实时、高效、安全和低成本的信息发布渠道,使得教师可以自愿主动提供知识。对于需求知识的教师,通过RSS的过滤传递功能,教师只需打开所需信息的类型项,信息订阅中心就会把最新的教育信息推送到教师面前,节省教师时间,方便教师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有目的地积累知识。
看过“教师知识管理“的人还看了:
教师知识管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