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风水知识>

风水知识紫禁城为何不怕暴雨

时间: 李敏0 分享

  紫禁城的抗雨能力不仅体现在今天.据史料显示,紫禁城是久经风雨而不衰。很多人说这是风水宝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您揭秘这个疑惑。

  风水知识紫禁城为何不怕暴雨?

  7月21日的北京大雨,使得整座城市几乎瘫痪,而古老的故宫却没有出现积水。

  紫禁城的抗雨能力不仅体现在今天。据史料显示,紫禁城是久经风雨而不衰。早在明朝英宗时期,大雨导致九门城垣塌决,紫禁城却没有出现“雨坏”局面;万历年间的20天连续大雨,使得长安街积水深深,故宫依然没有大面积积水情况发生。

  紫禁城能在大暴雨中如此坚挺,固然与其明暗两套系统排水系统密不可分;而故宫风水的得天独厚,也为故宫的安然无恙提供了保障。

  紫禁城地势:依地形而建,顺势而为

  北京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向东南流。紫禁城内外的地形地貌、龙穴砂水、建筑景观,以及紫禁城的坐向和内外风水格局,都是充分利用环境自然条件,依照中国正统风水术的原则要求而布局建造的。而且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差约2米。

  紫禁城的排水设施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将东西方向的雨水汇流入南北干沟内,然后流入内金水河。

  紫禁城排水主干道:金水河环绕

  内金水河是紫禁城的内河。在紫禁城西北角楼偏东的南河帮上,有一石砌券洞,便是内金水河流入宫内的进水口,设有控水闸,可以控制水位高低,遇汛则可以关闭。

  内金水河全长2000多米,河道曲折蜿蜒,或隐或现,传流整座紫禁城。符合传统风水布局中 “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洋洋悠悠,顾我欲留,其来无源,其去无流”的上乘的流水状态。并且内金水河所经过的罗盘宫位与城外的格局完全相同,其出水口又落在“乙辰”方位。也就是说紫禁城内建筑风水,同样也是“辛壬会而聚辰”的风水格局。

  相传金水河得名与五行有关,内金水河系引西郊玉泉山水,西方五行属金,“金生丽水”,故名金水河。金水河不仅美化环境,还是建筑用水、城内消防用水的来源。

  紫禁城内大小90多个院落,通过本院的排水沟道,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就近排入地下暗沟,最后都汇流于内金水河,再至东华门南隅的水闸流出,与外金水河汇合。

  紫禁城排水系统:结合水法水系,“千龙吐水”排出台面积水

  紫禁城中的庭院都是中高边低、北高南低,遇雨先流入四周房基下的明沟。台阶或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则都开有沟眼,方便地面水穿过障碍物。地面或明沟的水再通过入水口流入地下。入水口多为方石板镂雕成明清铜币(大钱)形,即外圆中方镂成5个空洞,可以进水,称作钱眼。

  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均建在8.13米高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四周栏杆的底部,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名曰“螭首”,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辅助排水的孔道。每逢雨天,雨水从1142个排水孔喷出,呈现“千龙喷水”景观,逐层下落,流到院内,使得台面无积水。台基四周设有石槽排水沟。这些被排出的水,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泻入内金水河流出。

  紫禁城多条纵横沟渠内外排水

  在故宫北城墙内、红宫墙外,有一条东西向的大干沟,上盖石板,石板上有豁口,以便雨水漏入。沟西端与城隍庙内的金水河相通,雨水则泄入该处。东端则沿宫墙向南延伸,成为南北纵向干沟,雨水流入清史馆的金水河段。

  南北方向,不仅有四条长的沟渠纵贯,还有很多小巷内的短距离南北向纵沟,分别接通乾清门内和乾清宫后向东、西泄水的纬沟和各宫廷院落的纬沟,利用中央高、四周低、北部高、南部低和某些小沟的中间高、两端低的自然跌落,迅速将雨水汇总,排入内河,流出宫外。

67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