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从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篇1

  《浅析大学生就业情况》

  摘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我们国家目前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正日益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话题。虽然我国的专业人才总量比较缺乏,大学生在毕业后本应该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是由于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比较明显的不足,所以造成了目前这样一个就业难的局面。

  关键字:毕业生 就业形势

  1、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高校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2010年,高校大学毕业生高达630万人;2011年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高校大学生比2010年新增20万人;至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是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关键词。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总数达699万,是建国64年以来,高校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来自用人一方的数字显示,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下降大概15%。这一增一减,使得2013年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由此在网络上盛行开来的“最难就业季”的说法也成为对广大毕业生们最苦涩的调侃。

  而就在2013年的699万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全部落实工作,2014年的几百万毕业生就已经提早涌入了就业市场。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较去年将再增28万,达到727万,再创历史新高。此外,还有史上最大的回国潮的出现,社会人士集中跳槽,待业的“过期毕业生”、“国考”落榜生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可以想象2014年人才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

  2、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2.1 总体原因

  2.1.1外因:1、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影响了全球就业。2、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出现阶段性困难。3、大学生就业承受着额外的社会转型压力。4、我国的户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还不完善。

  2.1.2内因:其实,就业问题实质是一种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其中分为:1、总量失业。2、摩擦失业。3、结构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为:a、专业设置不匹配。b、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c、选择观不匹配。

  2.2 政府政策措施不健全

  2.2.1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主要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不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其中,就城乡差距而言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1倍。这些发展水平不均衡贫富差距加大,发展机会不平等,使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是城市出现“催生候鸟族”

  2.2.2原有制度惯性发挥作用。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惯性依然存在。一些大学生认为没有户口就没有归属和安全感,而一些移植户口的大学生毕业后享受不到所在地城市居民的福利。因此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

  2.2.3社会保障缺位。有关大学生灵活就业及失业等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大学生不愿下基层,因为他们若到基层或农村就业,就意味着放弃城镇人口享有的社会保障。同时,他们也不愿去私企。由于一些私企与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员工缴纳保险。使员工失去保障同时多了一份负担。使原本不多的工资大大减少。这个给他们带来经济压力与适应工作的消费压力。

  2.2.4就业机制体制不完善。例如:就业信息不对称、人才消费现象严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现象。

  2.3 社会:就业环境不公平

  (1)社会阶层固化,对于毕业生群体而言,他们缺乏上升通道,在社会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很难发生改变。

  (2)社会资本占有不均。

  (3)劳动力市场双重分割,相对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工资高、就业稳定、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工作条件好。因此有人就说“我宁愿在一级市场失业,也不要到二级市场就业”。

  (4)用人单位盲目选才。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几大误区:过度看重文凭、歧视女性、看重工作经验。这样导致用人单位腐蚀大学生的可塑造性。

  2.4 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与市场需求及时对接。例如: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专业设立、招生人数自己主宰!

  (2)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钩。规定动作太多,自选动作太少。以致一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方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需求。

  (3)高校办学定位贪大求全1、不切实际的拔高2、追求综合,失去特色。一味追求办学上层次、招生扩规模、学科全覆盖,加剧不合理竞争

  2.5 大学毕业生:能力和素质不全面

  (1)个人认知有偏差:妄自尊大、妄自菲薄、过分高估自己、抱着攀比心理找工作。

  (2)就业观念存在误区:1、价值取向模糊;2、过于强调专业对口;3、急于一步到位找到理想工作;4、过分以来考研。

  (3)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缺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针对性。

  (4)心理素质有待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弱、习惯外部归因、自信心不足、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

  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逐步推进,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变缓,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新的就业环境下,通过对就业政策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就业背景;就业政策

  一、大学生的就业背景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加,数量呈跳跃式增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与往年持平。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经从106万增加到652万,毕业生的急剧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1、国际、国内的形势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从国际形势看,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就业。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导致许多出口行业的经济不能高速发展,使得这些行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大幅下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从国内形势看,自2006年起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新增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新增就业岗位,高校逐年扩招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2、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从地区分布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结构性矛盾已经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但短期内这一矛盾将仍然存在。

  3、新的就业环境下四种毕业生成为就业的难点。(1)偏远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由于就业的学生不断增多,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偏远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2)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多的强调工作经验的重要性,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我国的教育体制多是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被多方占领,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3)专业相同的人多,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2011年这一现象将更加明显。(4)受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量中小企业受挫,金融部门最不乐观,银行、证券等行业处于低谷,可以预见,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大。

  二、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这里的基层主要指的是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基层单位。一方面国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管理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导向来分流一部分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种的就业可能与就业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推动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新的环境与机遇。高校连续扩招的背景下,城市吸纳人才的能力已经远远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推动了人才由城市向农村的回流,既是增加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大学生资源流向农村的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具有同样性质的政策还有几项,比如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招聘,择优录取;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等。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在引导大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把择业面放得更宽一些,把目光放远一些。对于毕业生来讲,留在大城市,有一份理想的稳定的工作,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期待,但是目前的就业状况是我们势必要选择一个曲折的择业过程,国家也正是通过一些后续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鼓励引导毕业生走上择业的多样化道路。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如果说以上政策是国家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则是主张大学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具体政策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国家在一年内免征其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与其它工作的工作环境相比,自主创业是充满风险且比较辛苦的,大学毕业后又自谋职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传统观念的国家中,还没有大范围地被认可,稳定和有保障的工作依然是多数毕业生及其家人的心理期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整体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西方的以及社会上成功的个人奋斗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经验的不足也是必然的,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配套政策给予帮助和扶持。国家提供的这项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打消目前还存留在多数人心中的犹疑和偏见,创造百花齐放的就业前景。

  3、高校及政府部门为暂时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便利。毕业生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两年并免收服务费用;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是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特别困难的毕业生实施低保救助等等。这些政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的状况,但也能从思想上情感上来减压,为一时还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缓冲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就业前减少因经济压力、生活问题等带来的不安和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求职择业的努力中去。

  上述这些政策可用两个词来概括,就是分流和减压。一方面为大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多种就业的便利与可能,另一方面从实质上和心理上都给予减压。如果要解决就业难的根本问题,就必须从宏观和长远考虑: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和就业状况的统筹力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创业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等等。这几项可以说是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不管是促进高校建设及面对市场的专业设置还是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这些都是“远虑”的体现,使国家、学校、个人都能真正培养一种面向市场、面对未来的竞争意识。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的就业政策也会在各个方面逐渐跟上实际的需要,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继续完善政策框架,在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可能的同时,建立健全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在目前国家普及高等教育的大形势下,国家这些政策说到底只是一种引导性政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作为高校来讲,要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意识,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的大学生则需要在学业、能力、实践、意识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地迎接新的挑战。

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2017就业形势与政策论文

2.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范文

3.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4.2017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5.2017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356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