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形势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是社会各领域事物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综合反映。政策的本质在于政策的阶级意志和物质制约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与中国宏观经济相关的内容论文有哪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文篇1

  摘 要: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我国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提出要“再接再厉、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面临考验。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2014年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全年GDP增长率在为7.4%,略低于7.5%的经济增长目标,延续了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下滑趋势。一是经济增速连续跌破下限。进入2014年,我国第2季度GDP增速跌至7.4%,第3、4季度则继续下滑至7.3%,基本打破了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区间,全年经济增速创24年新低。二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显疲态。2014年2月,我国出口出现了-18%下滑,之后继续维持低位震荡,全年进出口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0.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30%已经回落到15.7%,其中,扣除土地购置款的房地产投资2014年11月以来已经进入负增长;消费虽然取代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但消费需求也保持着一个逐年下滑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回落到10.9%。三是物价水平持续走低。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2014年9月CPI跌破2%,连续4个月运行在2%的下方,11月和12月分别为1.4%、1.5%,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四是经济发展预期有所恶化。2014年7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51.7%的高位回落到12月的50.1%,已经靠近经济强弱的分界点50%。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指数从3月就一路下滑,从3月的62.7跌至12月的48.7。在2014年宏观经济在增速回落的过程中同时表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拉动力增强;投资结构改善,民间投资开始发力。二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呈现服务化态势;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提升,“中低速增长、高就业”格局初现。三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关系更趋协调。正如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2015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值、全球贸易政策变动等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增强[1],总体看,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

  一、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在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城镇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1978―2007年均增长率高达9.8%,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瞬间急速下滑,从2007年14.2%的高峰滑落至2013年的7.7%和2014年年均经济增速的7.4%,2008―2014年比1978―2007年低一个百分点。顺应经济增速的下滑,中央政府做出了“增长速度换档期”的判断。增长速度换档切换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反应,但是在切换的过程中也存在换档的风险,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容易陷入停滞,近期我国增长速度连续跌破7.5%的下限,出现继续探底的趋势,预计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滑,突破7.5%~8%的区间波动,这一风险值得警惕。

  (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

  从旧的发展方式向新常态过渡,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但转换过程如果发生动力断档,那将会给经济造成断崖式下跌的风险。当前依靠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弱化,新的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还没有培育起来;依赖投资、进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新的以消费为主的推动力还在上升;旧的支柱产业在衰退,新的战略性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主导性、牵引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旧的经济增长点在多年发挥作用后在削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小荷才露尖尖角。发展动力一旦青黄不接,经济可能出现失速风险。

  (三)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

  不可否认,过去多年来,在赶超型的经济模式中国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这套体制的缺陷,开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过度依赖高投资和进出口的问题更加突出,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增长方式。但在经济“新常态”要求下,发展驱动力要从投资、出口转移到创新上来,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经济体制转型势在必行。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动力程度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程度,这种体制转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波动很可能使经济发展出现断层,从而影响发展速度,而2015年恰恰是这样一个关键时点。

  二、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六大挑战

  (一)宏观调控效用递减

  2014年我国面对经济持续下滑,通过微刺激来稳定经济增长,避免了大水漫灌,但连续刺激也出现了边际刺激效应递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统计,近几年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下降。2003年到2007年,人民币贷款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提高0.73个百分点;2008到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提高0.47个百分点。基于投资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计算社会融资对资本形成的作用,2002年1元社会融资贡献的资本形成为2.27元,2008年下降到1.98年, 2014年进一步下降为1.68元。这意味着通过增加社会融资来扩大投资的边际成本在增加,随着增量资产产出率的上升,等量投资的GDP贡献率在下降,这些都增加了2015年经济刺激的难度。

  (二)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如果不通,实体经济也很难有好的表现。近年来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融而不通、结构异化、脱实入虚、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等现象,对2015年经济发展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金融总量增速下滑。货币增速连续下滑,2014年M2同比增长12.2%,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年初13%的目标。M1的增长速度更低,2014年仅增长3.2%。M2和M1增速之差已经扩大到9个百分点,意味着货币流动性下降,表明人们消费信心降低,投资信心趋弱。贷款同比增速是2005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比上年下降4.8%。货币发挥作用具有时滞,2014年连续出现的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低增长将会制约2015年的经济发展。

  2.货币流通速度降低。从M2与GDP之比来测算,2002-2008年货币流通速度一直保持在0.61-0.67的水平,2009年以来则连续下降,2014年已经下降到0.52,这意味着同样的GDP需要更多的货币来实现。

  3.融资成本高居不下。据统计,2014年我国贷款基准利率为6%,在11月22日贷款基准利率才下调至5.6%,远远高于美国的3.25%、欧元区的2.43%、日本的1.246%和英国的0.5%,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根据调研,现在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平均在15%左右,甚至20%。

  4.货币金融资源配置出现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金融与工业经济的背离,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大企业融资便利,国有企业融资便利与非国有企业融资难。我们一直在鼓励金融资源更多向中小企业与创新型企业配置,但目前金融体制下金融资源却更多向大型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房地产领域配置。2014年上半年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债券市场上,国有企业和城投平台发行债券合计占比高达87.63%,而民营企业仅占5.47%。金融体系存在的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将对2015年的经济发展形成较强的融资约束。

  (三)房地产行业新常态化后的低增长

  房地产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受刚性收入约束和库存销售双重压力,房地产投资很难出现20%以上的高增长,受市场力量的自身调节,未来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进入低速增长区间,行业竞争倒逼市场出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市场力量主导的自我调整。截至2014年11月,商品住宅施工面积50.49亿,商品住宅待售面积5.72亿平米,两者合计56.21亿平米,而过去5年年均商品房销售面积9.8亿平米,即使未来没有新开工建设,消化这56亿平米的供应就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随着保障房建设加快,住房登记制度实施、房产税等将挤出部分存量房,这都增加了潜在供应。从需求面看,我国人口拐点正在出现,20~49岁的购房人口总量在2015年将达到高峰,随后进入下降通道,城镇化速度也有所减缓,2014年城镇化率已经放缓到1.04%,国内民众对房产的投资性需求在2015年将减弱。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地产的投资意愿也有所下降。2001―2013年13年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5%,其中住宅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19%。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11月同比增长11.9%)、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增速以及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等指标全面回落,预计201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还将回落,房地产投资将从超高速增长逐步降落到中低速增长区间,房地产行业逐步回到理性、常态、均衡的状态,适度、中低速、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常态。

  (四)全球价格下行将给经济增加通缩风险

  从国际上看,现在主要经济体基本处于低通胀环境,有些经济体正在滑向通缩。美国2014年12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月率创下3年来最大跌幅,欧元区PPI已经从2013年7月持续17个月负增长,11月CPI下滑至0.3%。在原油价格不断下跌的情况下,欧元区通胀仍然有继续走低的可能。日本的物价虽然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走出通缩,但目前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通胀水平, 2014年11月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2.7%,但如果扣除4月份上调消费税的影响,其CPI仅有0.7%。全球低通胀环境通过国际贸易影响到中国的价格水平。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来看,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连带铜、铝、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于大宗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中国来讲,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使得中上游部门的通缩愈演愈烈,2014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9%,12月份同比下降3.3%,价格下跌将传导到下游消费品领域。展望2015年,有几个因素会对价格走势形成负面影响,增加通缩风险。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输入性通缩风险,2014年下半年以来石油价格暴跌将通过中上游部门向下游部门传导,这种传导效应将在2015年上半年出现;二是PPI连续负增长传导到消费品价格领域导致CPI继续走低;三是在美元升值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价格稳定导致人民币贸易指数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带来输入性价格下跌风险。在我国债务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通缩将使债务人处于一个更加艰难的环境,2015年要防止生产和价格、通缩和债务的恶性循环。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文篇2

  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

  摘 要:形势是党和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客观依据。正确的政策是党和国家事业得到胜利的重要保证。本文将用《形势与政策》理论对我国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 经济形势 对策

  一、形势与政策的概述

  1.形势与政策的概念

  形势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是社会各领域事物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综合反映。政策的本质在于政策的阶级意志和物质制约性。

  2.国际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延津,多极化趋势将日益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3.地区形势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日本受福岛核危机,经济衰退复苏步履维艰。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但是,目前日本仅靠内需尚难支撑经济复苏。欧洲地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但是油价局高难下,对欧洲地区经济复苏起到阻碍作用。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任然是全球最快的地区,亚洲地区宏观经济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胡力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教高增长。

  4.国内形势

  2010年是由保增长向保持平稳增长的转变之年。中国经济稳步上升,经济总量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经济增长温和减速,总需求小幅放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向非食品扩散;货币信贷持续收紧。“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均国民总收入开始进入中国收入国家行列,并成功跨越“中低收入陷阱”。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六大“两难”问题: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房价调控力度,收入分配改革,物价调控,人民币汇率,外贸出口。对于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证券之星研究中心、瑞银和新加坡华侨银行分析称,作为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的重点是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抗通胀[1]。

  二、我国经济面临问题的原因

  1.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仍然很多。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货币发行量、商品房年度销售价格、上一期的零售物价指数(Y(-1))对通货膨胀起着主导作用。

  2.“定价权”大战:中国制造业危机重重,投资营商环境全面恶化

  30年前,我国改革方向是成功的,孕育了大批民营企业家;错误的是把我国定义为“制造业”大国,而把设计、策划、仓储、物流等拱手让人――“定价权”大战(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输了,欧美掠夺了我国制造业90%的财富。中国失业人口2亿,但招工困难,制造业利润不断下降,几乎为“零”;制造业危机重重,投资营商环境全面恶化,大家不敢做实体经济了,资金只有转向股市、楼市。

  3.汇率大战:美国正在用对付日本的“汇率大战”对付中国,且中国正在重蹈覆辙。

  2009年9月24日,奥巴马在“峰会”上发言:“中国人民币必须升值,汇率必须下降。”2010年6月18日,奥巴马写信给加拿大峰会的其他18国领导人,让他们联合起来,用舆论逼人民币升值。而周小川对策:为避免被峰会围剿,人民币只能升值了。目前,在美国以及国际舆论压力下,人民币被迫升值了3.5%,中国制造业的利润几乎为“零”,投资营商环境全面恶化;如人民币再升值破5%,中国制造业将全面倒闭。此时,我国还实行紧缩调控,就等于在“自杀”。

  三、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1.国际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不明显,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三、主要经济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国发起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引发。四、油价高,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2]。

  2.国内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是我国经济增长才内生动力较为强劲;二是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三是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四、我国的政策

  1.把握消费模式,创造低碳产品

  大多数消费者已经认识到绿色消费模式和可持续消费模式是一种自然、和谐、健康的方式,并且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必然会是未来消费的主流模式,企业只有把握当前的消费模式,创造低碳产品,企业才能真正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有利可图,否则企业就会在发展低碳经济这引导下被迫黯然退出市场[3]。

  2.稳定物价总水平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国国务院温家宝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定物价,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力争全年农业再获好收成

  温家宝讲:“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提高作物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确保粮、棉、油、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充足供应,才能避免世界粮荒的不利影响,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尽快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强国。

  四、要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所以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学才会发展,社会才会和谐,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4]。

  参考文献:

  [1]郎咸平.《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2011(5):20-21

  [2]陈佳贵.《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2011(03):33-35

  [3]袁微.《中国企业在低碳经济下进行低碳转型探析》[J].2011(10):30-32

  [4]黄克.《发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至关重要》[J].2008(07):20-24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文篇3

  《浅谈“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摘要】在全球经融危机时,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区的中亚五国发生了短期的经济震荡,但随后不久中亚五国便恢复过来,经济不断地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满足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亚欧地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本文围绕“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分析了“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亚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商务部、外交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视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方针并推进这一方针的实施。[1]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欧亚大陆贯穿而过,经济带的两端分别是欧洲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圈,处于经济带中间的国家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重点地区为由欧洲到俄罗斯到中亚再到中国的地带,以及由地中海到波斯湾到西亚到中亚的地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区,其国外核心地区为相邻于我国的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会受中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运用新技术连接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中亚地区作为经济带的核心区域,结合其多种机制,可以推动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快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进程。并且近些年来,中亚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对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促进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进一步实现了中亚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已经渡过了经济两极化的冷战时期,走向了互相影响、一体化混合发展、多极化、区域化的地缘经济时代,这一时代形成于全球金融危机之下,正在进行区域的大整合。[2]目前许多中亚国家已经有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意识,并且越来越重视国家间的区域经济合作,这些国家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参与了各种区域和国际的合作机制。

  (一)中亚国家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吉尔吉斯斯坦是最早加入世贸组织的独联体国家,随后不久塔吉克斯坦也加入了世贸组织,在加入后其经贸部与国际贸易中心为其制定了商务指南,瑞士政府负责对该项目进行资助,这一指南阐述了其加入世贸组织后需要尽的义务,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对塔吉克斯坦发展的影响和后果,例如其国内的轻纺业、食品业、农业等优先发展部门。这份指南还对塔吉克斯坦的加入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其中的好处和弊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塔吉克斯坦需要实行一些措施改革国内经济。

  随后以哈萨克斯坦也在积极地为加入世贸组织而进行谈判,体制、农业、服务业、商品是其谈判的主要内容,加入世贸组织,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能够促进其经济利益的提升。乌兹别克斯坦自上个世纪以来就一直在为加入世贸组织而努力,在乌方看来,目前加入世贸组织是对自身最有利的选择,但加入世贸组织必须做到稳妥,才能防止出现不好的影响。土库曼斯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与国际经济联系的深化,自2013年以来就一直在为加入世贸组织做前期准备,分析加入世贸组织能够带来的经济影响,积极准备加入世贸组织。

  (二)中亚国家积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周边国家实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目标。这种经济带的建设与超国家机构并无关联,与国际组织相比机制化程度较低,并且由于其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这一经济带十分受中亚国家的欢迎,这些中亚国家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中去。哈萨克斯坦认为加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哈萨克斯坦地位的提升,使其成为中亚商业、物流、贸易的枢纽。[4]自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之后,哈萨克斯坦就一直表示大力的支持,对于这一包含了文化、投资、贸易以及经济的合作,哈萨克斯坦一直积极参与,并首先启动了合作的项目,这一项目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在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是其中心地带,位于中西方交通的必经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能够将其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加强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互联互通油气管道、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国家间合作友好关系的建设。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能够促进其稳定和平发展。土库曼斯坦同样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沟通着东西方的交通与交流,土库曼斯坦在公路、铁路的建设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就是为了将其交通的优势充分发挥,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好迎合了它的需求。

  结语

  本文以“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主题进行了讨论,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了大致的介绍,随后从中亚国家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亚国家积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两个方面对“一带一路”视域下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5]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中亚国家发展的越好,经济实力越强,经济带的建设也会越好,从而进一步推动中亚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一带一路”对于中亚国家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海运,赵常庆,李建民,孙壮志,A.B.奥斯特洛夫斯基,聂书岭,杨恕,李新,杨成,张恒龙,陈利君,陈继东,王维然,潘志平,朴键一,范丽君,张宁,王海燕,肖斌,吴宏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背景、潜在挑战和未来走势[J].欧亚经济,2014,04:5-58+126.

  [2] 卢锋,李昕,李双双,姜志霄,张杰平,杨业伟.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J].国际经济评论,2015,03:9-34+4.

  [3] 李建民,李永全,陈玉荣,王宪举,盛世良,王树春,万青松,李东,A.A.古辛,徐向梅,周延丽,王兵银,肖斌,张弘,杨进,张昊琦.欧亚经济联盟:理想与现实[J].欧亚经济,2015,03:1-62+126-127.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354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