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重点(3)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第七章 我国优抚安置政策法规

  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1、1988年就颁布了《军人抚血优待条例》

  2、复员军人指:在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

  3、退伍军人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

  4、死亡抚血的对象:现役军人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依照规定享受抚恤。

  5、我国现役军人的死亡性质分为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三种

  ①烈士: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烈士:对敌作战死亡或者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或者被俘、被捕后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折磨致死的;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者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死亡的;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死亡的;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称为后人楷模的。另外,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救灾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烈士对待。

  ②因公牺牲: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其他因公死亡的。此外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

  ③病故:现役军人除因公牺牲种类里面因患职业病死亡的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以外,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确认为病故。现役军人非执行任务死亡或者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对待。

  6、死亡抚恤的类型: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

  7、一次性抚恤金给予的形式:货币形式

  8、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标准: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民政部门按下列比例增发,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立一等功的增发25%,立二等功的增发15%,立三等功的增发5%。

  9、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顺序:发给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二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10、定期抚恤金是:按月给予的抚恤金。

  11、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烈士遗属、因公牺牲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给定期抚恤金,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该军人生前供养的。

  12、定期抚恤金的发放及终止:对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遗属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从批准为烈士,确认为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之日起发放,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其领取定期抚恤金的证件。

  13、残疾抚恤的对象: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

  14、因战、因公致残,残疾等级被评为一级至十级的,均可享受抚恤,因病致残,定为一级至六级的,方可享受抚恤。

  15、现役军人的残疾性质:分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和因病致残三种。

  16、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①《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残疾军人的抚血金标准应当参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②优抚安置不低于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③转业士兵安置由当地政府按不低于当地生活水平。

  17、残疾军人的抚恤金待遇情况:①残疾军人死亡,其遗属享受的抚恤待遇。增发12个月的残疾抚恤金②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③配制辅助器械,退出现役的由省级民政部门负责解决。

  18、供养终身的两种方式:集中供养和分散安置。

  19、对分散安置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发给护理费,标准的:因战、因公一级和二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因战因公三级和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因病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 30%。

  20、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享受的交通优待:残疾军人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残疾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免费和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

  21、优抚对象及其子女享受的教育优待:①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出现役后,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②残疾军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寂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与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报考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③接受学历教育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助学政策,现役军人子女入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

  22、优抚对象享受的住房优待由地方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二、1、安置一般是指对特定对象(如退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及其随军家属、无军藉退休退职职工)或生产、生活有困难者的扶持,帮助或就业安排。

  2、士兵包括:义务兵和志愿兵,义务兵服现役的期为2年。

  退伍义务兵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人员。

  3、服役期未满,因下列原因之一经部队师级以上机关批准提前退出现役的,第一因战因公负伤(包括因病)致残,部队发给《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的,第二,经驻军医院证明,患病基本治愈,但不适宜在部队继续服现役以及精神病患者治疗半年未愈的。第三部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第四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以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和人民武装部证明,需要退出现役的。第五建设需要调出部队的。

  4、退伍义务兵安置的原则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退伍义务兵安置的方针是:妥善安置,各得其所。

  5、退伍义务兵原工作单位已撤销或合并的,由上一级机关或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安置,在具体工作中,如果没有上一级机关或不存在合并的单位,一般由当地人民政府与其他退伍义务兵一并安置。

  6、士官退役的条件:①服现役满本期规定的年限,未被批准继续服现役的②服现役满30年或者年满55岁的③军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④国家建设需要调出军队的⑤经驻军医院诊断证明本人健康状况不适于继续服现役的。

  7、士官退役包括:复员安置、专业安置和退休安置

  8、退役士官复员安置的规定:复员安置的条件和复员安置的办法

  9、复员安置的条件:①服现役满第一期或者第二期规定年限的②符合转业或者退休条件,本人要求复员并经批准的。

  10、复员安置的办法:①农村入伍的初级士官服现役期间,保留承包土地、自留地,中级以上士官复员后没有承包土地,自留地的,重新划给,农村入伍符合转业条件的士官,本人要求并经批准作复员安置的允许落城镇户口②城镇入伍的复员士官待安置期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发给生活补助费。

  11、关于转业安置的条件:①服现役满10年的②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③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二等、三等伤残等级的④服现役未满10年,国家建设需要调出部队的⑤符合退休条件,地方需要和本人自愿转业的。

  12、关于退休安置的条件:①年满55岁的②服现役满30年的③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特等、一等伤残等级的④服现役期间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并经驻军医院诊断证明,军以上卫生部门鉴定确认的。

  第八章 我国社区建设与管理政策法规

  一、1、农村组织法1998年开始实行,城市组织法1989年开始实行。

  2、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两大类。

  3、居民委员会的职能是:实行社区居民自治

  也希望在它在社会管理运作中,在城市公共管理中承担相应的职能,发挥特有的作用,这又使得它的任务还有一个方面是涉及协助政府或其他派出机关开展工作,承担一些相关事务。

  4、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②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③调解民间纠纷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⑤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⑥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要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5、居民委员会的其他任务: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管理居民委员会的财产,在多民族居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监督和教育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即社区矫正工作。

  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人会。

  6、居民委员会负责人的选举: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任期为三年,三年一次。

  7、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办法有三种:一是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产生,二是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这可以称为严格的直接选举办法,三是由每个居民小组先选举出2-3名代表,再由他们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各负责人。

  8、居民委员会选举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差额选举原则等。

  8、居民会议是:居民自治的最高决策机构

  9、居民会议的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年满18周岁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

  10、居民会议的职权:①讨论决定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②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③讨论制定居民公约④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以及工作经费和成员生活补贴费的补助。

  1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2、村民委员会的性质:①基层性②群众性③自治性

  13、村民委员会的核心职能是实施村民自治

  14、村民委员会的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

  15、村民委员会的任务是:①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工事务和公益事业②调解民间纠纷③协助维护社会治安④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6、村民委员会的其他任务是:①促进本村经济发展和相关服务保障②资源财产管理和保护③自我教育④社区矫正

  17、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18、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都由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选举由村民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推选组成。

  19、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程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村民名单公布,侯选人提名投票公布结果。

  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方法: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秘密写票。

  20、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最高决策机构。

  21、村民会议的职能:①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这主要属于监督方面的职能②讨论决定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这属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方面的职能③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这是管理方面的职能④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这是民主选举方面的一项职能。

  22、村民会议的组成:由本村年满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村民会议的召开:应符合两个条件之一,或者有本材年满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

  村民会议的决策: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数的过半数通过。

  村民会议的召集: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二、1、200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主要的政策文本。

  2、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①以人为本,服务居民②资源共享,共驻共建③责权统一管理有序④扩大民主,居民自治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3、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是:不断满足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4、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服务社区居民

  5、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要以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衡量社区建设成效好坏的标准。

  6、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和社区治安。

  7、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重点发展的项目,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2017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重点相关文章:

1.2017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重点

2.2017社工中级政策法规重点

3.2017社会工作师中级政策法规大纲

4.2017年中级社会工作政策法规

5.2017年社工政策法规考试真题

352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