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业用地政策
2017年工业用地政策
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工业用地的新政策有哪些可以推荐的看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工业用地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工业用地政策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38号),明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PPP模式)实施项目建设时,相关用地需要有偿使用的,可将通过竞争方式确定项目投资方式和用地者的环节合并实施使用。”
业界人士解读,这是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对土地问题发文之后的又一权威重磅发声。
该文作为产业用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激活土地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将产生重大积极意义。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十大看点:
1、光伏和旅游业福音——符合条件的光伏用地和旅游用地下可以按原地类认定和管理;
2、以租代售降成本——各类产业用地均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使用土地,租赁环节实施招牌挂之后可直接出让;
3、定性标准拓宽降成本——兼容多种用途的工业用地、科教用地可以按建筑面积也可以按功能确定主要用途;
4、土地利用灵活化——PPP、铁路投资等项目之投资人与用地者可多招并一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公租房可以作价出资或入股;
5、用地保障降低拆迁难度——旧城改造中的搬迁户可通过协议出让安排用地;
6、配套设施用地终有说法——产业配套设施用地可一并纳入供地条件;
7、去库存利器——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发展国家支持产业、行业的,可享受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用途的过渡期,过渡期满需改变的可协议出让;
8、特定行业优惠出让——优先发展的工业与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产业用地,土地出让底价可优惠确定;
9、集体土地用途拓宽——除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以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
10、农家乐模式再次获认可——乡村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
附文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
为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培育发展新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依据国家和部关于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用地政策,制定本指引,供地方各级特别是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工作中使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产业用地政策含义)产业用地政策是指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针对特定行业制定的专项用地政策。
相关政策清单见附录,并可在中国政府网和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查询。
上述“特定行业”,不包括房地产业。
本指引适用于上述特定行业涉及的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供应计划编制及登记等工作。
解读:
本指引指向了“特定行业”的“专项用地”并明确了可以查询的途径。
需要强调的是,本指引明确排除了房地产业,我们理解38号文意在扶植产业发展。
从产业用地政策的定义可以看出本指引并不是专门针对PPP项目而作出,但是从本指引立法意图及内容看,其对PPP项目的用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填补了立法空白。
第二条(基本原则)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执行产业用地政策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符合用地分类国家标准和土地使用标准,坚持规划确定用途、用途确定供应方式、市场确定供应价格、用地主体一视同仁原则。
第三条(本指引的细化与更新)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按照本指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细化实施措施,推进产业用地政策落实。
对本指引印发后国家和部新出台的产业用地政策,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自行纳入本指引适用范围。
第二章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
第四条(可按原地类管理的情形)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和《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光伏发电站项目使用未利用地布设光伏方阵的,可按原地类认定和管理。
其中的未利用地按照土地调查成果认定,光伏方阵用地面积按照《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5〕11号)核定。
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的旅游项目中的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可按原地类认定和管理。
解读:
本条规定了符合条件的光伏用地和旅游用地可以按原地类认定和管理,对于促进光伏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产业占地面积大,用地性质的认定一直处于模糊地带。
此前,社会上对此一度存在争议,本指引对此作出了一定的突破和界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光伏项目前期开发投入。
但是笔者理解,对于光伏项目永久性建筑用地部分,仍应依法按建设用地办理手续。
光伏电站项目中的永久性建筑用地部分主要涉及变电站、综合楼和生活服务设施。
第五条(优先安排计划指标的原则和层级)对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集聚区及使用未利用地发展产业的,要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时,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产业发展情况,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确保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第六条(优先安排供应计划的行业类型)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应根据产业用地政策相关要求,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0〕117号),优先安排下列产业用地供应:
(一)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发布的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重点产业。
(二)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发布的产业促进政策中明确的重点产业。
(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前述规划、政策明确的本地区重点产业。
各地制定供应计划,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要求,积极保障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用地。
中西部地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27号)要求,加大加工企业用地供应。
第七条(土地用途的确定)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组织新供产业用地时,应当依据规划部门给出的规划条件,确定土地供应用途。
对于现行国标分类中没有明确定义的新产业、新业态类型,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按照国土资规〔2015〕5号文件规定,结合现有土地供应政策要求和当地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主动商同级城乡规划、产业主管部门提出规划用途的建议意见,促进项目落地。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合同中的宗地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010-2007)规定的土地二级类填写;规划部门给出的规划条件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无直接对应类型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经内部会商后,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二级类填写,必要时可征求规划、投资部门意见。
根据国土资规〔2015〕5号文件规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工业用地、科教用地兼容相关用途设施建筑面积不超过15%的,仍按工业、科教用途管理。
其他情形下,同一宗土地上兼容两种以上用途的,应确定主用途并依据主用途确定供应方式;主用途可以依据建筑面积占比确定,也可以依据功能的重要性确定,确定主用途的结论和理由应当写入供地方案,经批准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