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年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

2017年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2017年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

  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将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

  一、“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改革从方案准备期步入深化攻坚期

  今年年初,中央深改组第二十次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头三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三年,2016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在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则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这表明,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如期搭建完毕,下一步改革将从方案准备期步入深化攻坚期。社会上也存在“文件多、落实少”的质疑声音,而我们相信“四梁八柱”立稳之后,2017年及之后的改革将更强调深化、攻坚和落实,回应社会诉求和民众获得感。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改革上。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我们可以预期到,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实体经济发展、三农问题、房地产、国企等宏观经济的主要方面,甚至宏观经济政策本身,都会更多地采用改革的方式来谋取更长久的发展动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有实质性进展,突出振兴实体经济

  中央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出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

  不可否认,2016年供给侧改革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去产能”过度依赖行政化举措,很多地方不是去产能,而是去产量,导致去产能没能真正形成一种平衡的动态的供求关系;“去库存”没有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推进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却拉动了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去杠杆”民企杠杆率降低了,但国企、地方政府平台负债率高企,等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7年将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会议针对五大任务进一步提出攻坚方向,部署具体,重点明晰。“去产能”方面,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做好其它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去库存”方面,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去杠杆”方面,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成本”方面,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补短板”方面,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会议将振兴实体经济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2014-2016年在货币超发下房地产金融过度繁荣,与之相对应的是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风险加剧。为了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会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此外,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农业。农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一环。根据会议,明年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从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改革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确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施力重点。

  三、宏观政策之中寓有改革深意,短期稳增长也可落实长期改革意志

  以往习惯于从需求侧想办法,靠投资拉动和增发货币来解决问题,但这一传统的调控理念、方式和路径是一种增长导向型的调控,已经难以为继,例如货币发行和实体经济增长率已严重不一致。事实上,中国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主要不是靠政策刺激,而是需要推进相应的制度调整与制度创新。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在政策中嵌入改革意志尤为重要。

  对于财政政策,会议直接强调了财政支出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配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这表明,宏观调控政策不仅自足于短期的稳增长,还要照顾到长期的结构改革,在短期的调控政策中贯彻落实长期的改革意志,要弱化短期增长的总量平衡,强化长期增长的结构均衡和升级。

  对于货币政策,此次会议延续了权威人士年中在人民日报的论调,强调货币不能过于宽松,“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大水漫灌可能带来一时的股市、楼市或大宗商品的大涨,可能取得暂时的高增长,但是与长期结构调整的改革精神相违背。同时,会议还指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与以往不同增加了“中性”的说法。事实上,“中性”相比以往的“稳健”有更强的经济理论支撑,中性特指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言下之意2016年的“脱实向虚”必须遏制,相关的经济风险必须防控。

  还要指出的是,稳增长在2017年经济工作中地位有所下降。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变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调整了改革和扩大需求的顺序。需要强调的是,这不仅是改革与增长地位的对调,而且是政策协调性的增强,要在宏调中落实改革。既要做好短期风险防范和应对,也要更加注重挖掘中长期增长潜力,既要扩大总需求,也要改善供给质量。

  四、与“去杠杆”相一致,金融改革主要工作是控风险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呈现“债务-投资”驱动模式,央行增发货币、财政发债、地方发债和PPP的债务融资方式明显,并且资金主要流向央企、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地方国企,投资于铁路、公路等传统的过剩产能行业而非创新型的高科技行业,投资效率低、债务风险累积。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预见,依靠发债驱动国有部门高投资的模式在2017年难以持续,更加健康、高效和市场化的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将得以释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五、房地产弱化金融属性,建立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6年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同比增长超过五成,地王数量和金额也屡创纪录。居民信贷超过企业信贷水平,显示出经济“脱实向虚”的危险信号。此次会议特别强调了房地产的住房属性,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并提出了“管住货币”、“增加土地供应”等多种应对举措,有利于扭转宏观经济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和房地产市场严重分化格局。同时,不同于以往只是应急之策或权宜之计,会议指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健发展。

  六、混改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注重保护企业家精神

  当前,国企改革尚未达到理想效果。一方面,改革的正向激励不足,国企高管“求稳”心态较普遍,具体举措缺乏突破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对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国企出让股权的收益能力、国企治理结构的嵌入程度等方面存有顾虑,民间资本实际参与混改的热情低于预期。为此,此次会议特别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会议还对产权、企业家精神的保护提供了承诺。同时,在党员干部积极性问题上,指出“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所以,2017年的国企混改将会更有魄力、更富创造性的作出更多实质性举动。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年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

348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