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6-2017江西户籍政策相关规定

2016-2017江西户籍政策相关规定

时间: 华炫968 分享

2016-2017江西户籍政策相关规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 号)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7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江西政府提出了如下江西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16-2017江西户籍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6-2017江西户籍政策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 立足基本省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 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不得采取强迫做法办理落户。

  (三)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四)坚持统筹配套、提供基本保障。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工作目标

  按照“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有序放开南昌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级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总思路,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四、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一)有序放开南昌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

  1.投靠类:夫妻之间投靠配偶到城市落户,不受居住年限限制,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子女投靠其父亲或母亲到城市落户,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父母投靠其成年子女到城市落户,不受年龄限制,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2.购房类:凡通过购买、受赠、继承等合法途径获得住房所有权的人员,不受住房面积、金额限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3.投资经商类:凡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人员,不受投资纳税额限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4.人才类:凡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已就业的,可在就业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未就业的,可通过先落户后就业的办法办理落户手续。

  5.务工类:凡办理《居住证》满两年并按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二)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

  1.投靠类、购房类、投资经商类、人才类:落户条件与南昌市中心城区一致。

  2.务工类:凡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合法稳定职业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三)全面放开县(市)城区及建制镇落户限制。

  在县(市)城区及所辖建制镇凡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四)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

  认真落实优先解决存量的要求,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尊重自愿原则,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五、加快办理城区农业人口转户

  着力推进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失地、半失地农业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按照随征随转的原则,及时将城区被征地农业人口登记为居民户口;根据各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能力,逐步将城区其他农业人口登记为居民户口。

  六、妥善解决新生儿落户问题

  新生儿应在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持《出生医学证明》、父母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未婚的不需提供)等证明材料向新生儿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各地不得自行设立限制新生儿落户的规定,不得将户籍登记与社会抚养费征收、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相挂钩。

  七、创新人口管理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还原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二)建立健全居住证制度。 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居住证持有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公民义务。

  (三)建立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建设和完善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省级人口基础信息库,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一)完善农村产权制度。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二)建立健全教育保障机制。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的实施办法。

  (三)建立健全就业促进制度。 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未就业农业转移人口,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与城镇居民一样纳入城镇就业失业登记范围,享受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

  (四)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规范接入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五)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并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制度。 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卫生机构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居住地享有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七)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 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符合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政策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原农村五保对象纳入城镇“三无”人员保障范围,需要集中供养的进入当地福利机构集中供养。

  (八)建立健全优抚安置制度。 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其子女服兵役期间落户城镇的,子女退役后享受所在地城乡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享受抚恤和生活补助的优抚对象,其抚恤和生活补助从其落户城镇后次年开始执行城镇标准。

  (九)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机制。 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全面推进“三房合一、租售并举”,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拓宽住房保障渠道,重点解决已稳定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

  (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机制。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力均衡力度,保障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

  相关阅读:南昌户籍制度改革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1+13”政策体系

  保障新市民享同城待遇

  随着南昌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面前: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稀少难以支撑发展;大量想进城的人又难以融入城市,农村“空心化”、“三留守”问题日益凸显,加快推进户籍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呼声。

  去年,南昌按照“分类实施、完善配套、有序推进、尊重自愿”的原则,围绕“在落户条件上应放尽放、能放全放,在利益保障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在工作措施上综合配套、细则同步”的要求,在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同时,综合配套设计了土地、住房、社会保障、卫生、教育、就业、计划生育等13个方面的政策,形成了“1+13”的政策体系,实现了城乡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加速推进了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各城区“一元化”户口改登工作已完成,城区72.47万户、228.98万人完成身份置换,统一登记为南昌市城市居民户口,并享有教育、保障房、城市低保等同等待遇。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民权利的平等,让农业转移人口能真正放心地融入城市。”我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昌将力争到2018年实现中心城区350万常住人口的发展目标,城镇化率提升至72%,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

  落户门槛降低

  稳妥有序推进户改工作

  新户籍制度实施后,管理户籍的基层派出所无疑是最热闹的地方。去年4月,我市各派出所的户籍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队,有些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甚至天还没亮就赶到了派出所。由于人太多,派出所不得不实行叫号的方式。

  过去新生儿办理户口登记时,派出所要核验《生育服务证》或《再生一胎服务证》,而现在派出所只需要市民提供真实合法的《出生医学证明》及相关手续。这一政策实行后,新生儿落户人数急剧增加。

  由于落户门槛放低,南昌人才落户、投资落户、买房落户的人数也逐渐增加。去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南昌新增户籍人口达到15.59万人,增长数达往年的5倍以上,其中新生儿落户为 118482人,迁入人口37421人。

  “南昌户籍制度改革将坚持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方向,以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覆盖为保障,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稳妥有序地推进。”我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南昌全市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以人为本、城乡统一、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新型户籍制度。

2016-2017江西户籍政策相关文章:

1.2017年江西省户籍制度改革细则

2.2016-2017江西省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

3.2016-2017年江西省首套房贷款新政策

4.2016-2017江西本科生当兵政策解读

5.2016-2017年农转非政策

232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