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食品安全焦虑如何解除
公众的食品安全焦虑如何解除
近年来,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小饭馆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公众的食品安全焦虑日益增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众的食品安全焦虑解除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公众的食品安全焦虑解除方法
预算透明工夫更在公开外
越来越多地方和部门公开“晒账本”,预算公开已然成为大趋势。不过,预算公开只是手段,不是目标。预算透明,工夫更在公开外,即群众参与和监督带来的良性互动。倘若公开只是简单的报账,甚至是一笔糊涂账,监督自然无从谈起。因此,预算公开应该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尽可能地做实做细,真正让百姓看得懂、理解透。就公开事项而言,不仅事关民生利益的教育、卫生领域要公开,群众普遍关心的“三公消费”等政务开支也得公开。
潜规则是行骗的土壤
北京一无业女子涉嫌冒充药监局干部,以能帮人找工作为名诈骗了43人。分析这一案例,会发现行骗者的手法并不高明,但类似骗局却能屡屡得逞。这背后,除了“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驱动之外,更重要的恐怕是“潜规则”所提供的生存土壤。假若各种程序、规则都能得到严格遵守,“潜规则”就会失去市场,行骗难度则必然会提高。因此,若没有对程序的反思,没有公开透明的“明规则”的回归,这类骗局怕是难以杜绝。
垃圾分类有罚也要有“奖”
对于生活垃圾分类而言,要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关键是让所有人都乐意参与垃圾分类。所以,处罚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综合施治,也就是不仅要让不环保者付出“被处罚”的代价,品尝垃圾不分类的“苦头”,更要通过政策救济和利益兼顾,让那些自愿给垃圾分类、积极践行环保绿色生态理念的人们品尝到绿色行为的“甜头”。
公众对食品安全认识有误区
不合格食品≠不安全
“有种小西红柿是转基因的,吃了有害吗?”
“转基因食品现在没定论,就不应该上市!”
“超市的蔬菜上市前都要检查吗?”
“台湾的水果就那么进来了,不检测行吗?”
“应该告诉我们哪些有害、哪些无害,不能只说个大概”……在检科院逐层参观实验室时,市民的问题像连珠炮。
被“拷问”者是检科院综合检测中心的田世民,“有没有转基因成分要标出来”、“蔬菜很少有转基因的,新品种不等于就是转基因”、“蔬菜上市前是抽检”、“台湾水果在检测方面与大陆采取‘互认’,出了问题有另一套机制……”他一一回答。
记者发现,消费者说起食品安全问题就“心急”。在现场,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新产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列试纸条,据介绍能检测肉食加工中常用的亚硝酸盐、违规者浸泡水发品用的甲醛等十几种与食品相关的物质,虽然几秒钟的检测只是“定性不定量”,也可方便消费者。但一位消费者直言:“国家还是要从根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能吃什么之前都要自己检测。”
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
一、当前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 消费水平及 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现象较为普遍,多数农民属于低水平消费群体,购买能力有限,所以他们购物时多图便宜,而且识假辨假能力差,因而为成本低、价格低的 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市场。
二是经营主体的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大多数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守法经营观念。个别经营者往往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所以,即使是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为了不让自己亏本,甚至是有利可图,经营者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将 商品销售出去。
三是在农村,小卖部、食品商店等零散食品经销商大量存在,他们经营规模小,广泛分布在农村的各个角落。这些状况满足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但不利于监管。
四是农民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权,多是自认倒霉。还有的是碍于同乡的情面,不主张自己的权益,因而使违法经营长期得以生存。
五是 维权成本较高。为几元钱的食品,费钱投诉很不合算。
六是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以我局半壁山工商所为例,辖区5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食品经销单位近200户,而执法人员仅有6人,辖区面积大,经营主体多且分散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很难监管到位。同时,工商所还承担着大量的收费任务,在履行食品安全职责时,难免出现监管盲点、盲区。
二、加强我县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是利用村镇广播、发放宣传册(单)、张贴宣传画、“一会两站”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不仅使消费者知道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而且要让经营者了解进行违法经营将受到何种处罚。引导 理性消费和健康消费,改变农村消费者的 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识假辨假的能力。同时还要强化经营者守法经营观念,使食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扶持国家商务部倡导的“千乡万村工程”进文章来源719绿色食品网入农村,规范食品市场,形成连锁经营,这既有利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又利于我们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三是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恶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经营者从严 从重处罚,起到杀一儆百、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