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公共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9)
判断题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医疗救护。(×)
1929年红新月标志被确认。(√)
传播工作不属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人道活动。(×)
国际委员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会和联合国的政府代表均应参加定期举行的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
报名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年龄要求是18—45岁。(√)
最先应用“白底红新月”标志的国家是土耳其。(√)
胡锦涛同志2004年出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香港、澳门红十字会分别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分会,这遵循了红十字运动的统一原则。(√)
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和追究其刑事责任。(√)
《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从2001年3月1日起实施。(√)
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造血干细胞后会很快增殖,完全恢复到原来水平一般只需半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实施日期是2000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1999年8月1日起执行。(×)
国际人权法适用于和平时期,属平时国际法,是在平时正常情况下对人实施保护的法律规则。(√)
现场救护最根本的目的是挽救伤病者的生命。(√)
早期心肺复苏是“生命链”的第三环节。(×)
现场救护时应该先救生命后治伤病。(√)
成人血液占自身体重的6%。(×)
止血带止血法主要用于四肢较大动脉血管出血。(√)
伤者用止血带止血后应用红色作标记。(√)
伤者扎上止血带后应在2小时放松带子一次。(×)
用卡式止血带止血时可直接扎在止血部位。(×)
前臂出血时,止血带扎在上臂中部位置。(×)
单眼受伤时应同时将双眼包扎。(×)
救护烧伤创面时,先涂上消毒药膏再包扎。(×)
救护者发现伤者创口中有玻璃碎片插入,为保证包扎效果将其拔除。(×)
伤者吸入异物时,常不自主地以双手呈“V”字型,以示痛苦和求救。(√)
成人胸外按压的深度为2-3厘米。(×)
接吻、拥抱、握手、日常工作在一起是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一。(×)
伤者腹部损伤,单人选择采用背负法搬运。(×)
伤者颅脑损伤,脑组织膨出,救护者先采用保护膨出脑组织后进行包1扎。(√)
常见英文缩写CPR表示自动体外除颤。(×)
常见英文缩写AED表示心肺复苏。(×)
心跳停止4-6分钟会引起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
肱骨骨折应用大悬吊悬吊前臂。(×)
腹部损伤者的运送体位应采用平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