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百问百答
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百问百答
消防安全工作与人民群众国泰民安,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密切相关。那么你对消防安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百问百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百问百答
1、什么是火灾?
失去控制并对财务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可以分为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和D类火灾。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用户数和财务直接损失金额,火灾划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1)特大火灾:烧死10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火灾。
(2)重大火灾:烧死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火灾。
(3)不具备以上两项情形的火灾,为一般火灾。
2、火灾如何分类?
(1)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2)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3)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4)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钴、锂、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5)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3、什么是消防观念?
人们对消防工作性质、任务、规律、特点等综合观察、判断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观点和概念。它具有可变性,随着人们对消防事物认识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支配着人们的消防行为。解决消防观念问题,是消防宣传教育和消防活动实践的一项长期任务。
4、什么叫消防意识?
人们对消防工作的知觉认识、思维和态度的综合。人们的意识对其行为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通过国家对消防事业的管理,社会教育、公众舆论和个人体验、家庭影响等,可以增强人们的消防意识,提高遵守消防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什么是不安全心理行为?
人在完成各种作业过程中,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的一种潜在危险性。其表现形式可能有多种,如思想麻痹、精神不集中、误判断、误操作、违章作业以及漫不经心、不负责任、瞎指挥等。实践证明,大多数火灾爆炸事故都是由于人们的不安全心理行为造成的。6燃烧的本质及其条件是什么?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化学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如木料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并剩下碳和灰)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化剂,但氧化剂并不限于氧气,氧化并不限于同氧的化合。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3)要有一定温度,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点火源)。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称为燃烧三要素,当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并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燃烧。
燃烧是指燃料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化学反应,并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燃烧不单纯是化学反应,而是反应、流动、传热和传质并存、相互作用的综合现象。
7、燃烧条件在消防上有哪些应用?
燃烧条件在消防上的应用是:控制可燃物,消除着火源,隔绝空气,阻止火势蔓延。
8、容易引起火灾的火源有哪些?
火源是引起燃烧的直接原因,是火灾的发源地。生活和工作中,应防止和控制好火种火源,具体是:
(1)人们日常点燃的各种明火,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火源,在使用时必须控制好。
(2)企业和各行各业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超负荷运行、短路、接触不良,以及自然界中的雷击、静电火花等,都能使可燃气体、可燃物质燃烧,在使用中必须做到安全和防护。
(3)靠近火炉或烟道的干柴、木材、木器,紧聚在高温蒸汽管道上的可燃粉尘、纤维;大功率灯泡旁的纸张、衣物等,烘烤时间过长,都会引起燃烧。
(4)在熬炼和烘烤过程中,由于温度掌握不好,或自动控制失灵,都会着火,甚至引起火灾。
(5)炒过的食物或其他物质,不经过散热就堆积起来,或装在袋子内,也会聚热起火,必须注意散热。
(6)企业的热处理工件,堆放在有油渍的地面上,或堆放在易燃品旁(如木材),易引起火灾,应堆放在安全地方。
(7)在既无明火又无热源的条件下,褐煤、湿稻草、麦草、棉花、油菜子、豆饼和沾有动、植物油的棉纱、手套、衣服、木屑、金属屑、抛光尘以及擦拭过设备的油布等,堆积在一起时间过长,本身也会发热,在条件具备时,可能引起自燃,应勤加处理。
(8)不同性质的物质相遇,有时也会引起自燃。如油与氧气接触就会发生强烈化学作用,引起燃烧。
(9)摩擦与撞击。如铁器与水泥地撞击,会引起火花,遇易燃物即可引起火灾。
(10)绝缘压缩、化学热反应,可引起升温,使可燃物被加热至着火点。
看过“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百问百答“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