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车改革有哪些难题
2015公车改革有哪些难题
导语:公车改革被呼吁了这么多年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大快人心,这是大势所趋,人心向背,无可厚非。但是规模庞大的公车存量和体制内的司勤人员去向何处?公车取消后对公务员的补贴标准如何界定?如何让广大民众认同和支持改革?多年来公车改革的三大难题,也将影响本轮公车改革的成败。
“从1994年‘两办’下发公车管理文件算起,公车改革已进行整20年。”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韩晓青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尽管此前一直没有中央层面的强力推动,但全国公车改革并没有处于停滞的状态,部分中央部门和地区一直在积极探索。“以前领导干部的阻力比较大。”参与讨论的国家发改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20年的公车改革探索,除了面临难解的“特权思维”,还存在三个棘手问题:一是规模庞大的公车存量和体制内的司勤人员去向何处?二是公车取消后对公务员的补贴标准如何界定?三是如何让民众和公务员都认同、支持改革?这关系到公车改革的成败。
公车改革是政府部门自己改自己、真正触动现实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此次市场化公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发端,能撬动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社会化服务采购,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颇具标本价值。”韩晓青说。
三大难题
存量车及人员安置、补贴幅度、民众认同度,是此次全面公车改革的三大难题。
“公车拍卖的价位很难定,定的价格高没人买,定的价格低,老百姓说你们让国有资产流失,卖多少都说国有资产流失。”上述国家发改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方案讨论时,很多部门和人员都面临舆论压力。而体制内的司勤人员是公车改革的利益受损最大群体,讨论中有人曾开玩笑说:“李自成就是司机,他下岗就造反了。”
而对于涉及金钱的车补,更是难以达成一致,车补成为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杭州一局级领导在公车改革后,因一个月可获2600元补贴饱受诟病。而昆明准备在全市全面推行公车改革时,最高可达1800元的补贴标准在当地引起舆论反弹,最终不了了之。
调查表明,车补高于基本工资线、低保线的现象,在许多试点地区普遍存在。例如,2004年,海南省澄迈县公务员的月工资水平,正科级1500元左右,正处级1700元左右,而车补每月分别达2200元和3200元。
2005年,在昆明市曾制定的车改补贴中,副厅级干部的月补助1800元,即使是办事员、工勤人员,其车补金额也高于最低生活保障金,而当时的昆明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是210元。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车改革后,账面上看肯定节省了财政支出,但同时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考虑减少改革内部阻力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公平问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
中央破题
基于上述困扰公车改革多年的难题,中央国家机关的本轮公车改革方案将会做出指导性示范。
《财经国家周刊》得知,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案会提出,对取消的公务用车,要制定统一规范公开的处置措施,处置好取消的公务车,避免造成闲置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