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工龄工资”有什么好处
一是有利于把老百姓理解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落到实处。自从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发表讲话时说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来,有各种解读。有人解读成“不争论”,“要干”,“要实干”;也有人解读成“当然要干”,关键在于“怎么干”......好,不管它,若纠缠于它,就真成“空谈”了。反正,我觉得,近一个多月来,无论是报告,还是近段时间的讲话以及政治局的八项规定,都在向党的看家本领——群众路线回归,把“人民”举过头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但也有人仅“保持谨慎地乐观”。为什么?就像许远国网友昨天说的,由于有前车之鉴,“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政策你们说行,我们就继续办,你们说还不行我们就改进,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造福人民,但说归说,做归做……”嗯,好听的听多了,但没看到多少实效,人们就只好“保持谨慎地乐观”了(不过,我个人认为,前任主要领导尽力了,但干扰太多施不开手脚)。所以,如今就要吸取教训,老百姓理解的“实干兴邦”就是说到做到,就是要把“人民”举过头顶的一些具体事项一样样地落实粑实。所以,我觉得,提高“工龄工资”并增加它在职工工资和退休养老金中的比重,有利于把老百姓理解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落到实处,增强老百姓对新领导班子“实干”的信心;
二是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工龄工资”偏重于体现公平,“岗位工资”偏重于体现效益;适当提高“工龄工资”的比例,两者同时实施,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眼下,如像上面那位老工人的例子所表明的,“岗位工资”(职级工资)已在“职工工资和退休养老金”中得以充分体现,所以有必要马上提高“工龄工资”,并将其“全面纳入职工工资和退休养老金之列”。这符合的精神,也是“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的具体做法之一;
三是有利于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既讲效率,又讲公平”过渡。这符合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适当增加“劳”在分配中的比重;
四是有利于社会风气和学术风气的好转。知道吗,现在的“职级评定”和“职称评定”什么什么的,其本身也“藏污纳垢”。有本事的要上,没有本事的通过各种手段和关系“创造本事”也要上,搞坏了学术风气,带坏了社会风气,败坏了“职级”和“职称”本身。你问为什么有本事的要上,没有本事的通过各种手段和关系“创造本事”也要上?唉,还不是为了那个职级职称的高待遇嘛,所以适当增加“偏重于体现公平”的“工龄工资”在职工工资和退休养老金中的比例,可以使人们不必对职级职称趋之若鹜,力所能及地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从而有助于学术风气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五是有利于遏制官员权力腐败和学术权力腐败。其实这第五点与上述第四点是相关的。说到职级职称评定“藏污纳垢”,相信许多人也对此并不陌生。除了职级职称评定本身,这还涉及到一系列围绕各类论文、政绩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剽窃或改头换面或找枪手,各类期刊和杂志的腐败,各种奖项评定时的腐败,以及评委的腐败,官员的首肯等等。总之就是为“有本事的要上,没有本事的通过各种手段和关系‘创造本事’也要上”创造了条件,使得各类滥竽充数的高职称者不计其数。有时使人不得不感叹:与其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般地去求职称、求官,除了个别公认的、特别优秀的之外,还真不如论资排辈,按工龄来更妥。所以,增加“工龄工资”并提高“工龄工资”在“职工工资和退休养老金”中的比重是有利于缓解官员权力腐败和学术权力腐败的。当然,局外人或许会问:既然各类职称评定腐败这么多,或不干脆取消之?呵呵,取消?若取消了,各类把持资源的人们(如各类期刊,博导及各类评委)还怎么发财,是吧?说实话,把本来很超脱、很严谨的学术界都搞成这样,是非常令人寒心和痛心的。
六是有利于雷厉风行,立马实施。增加“工龄工资”的比重有利于“增低限高、扭失衡”,注重公平。同时它又是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国企职工的一个普惠建议,所以相对其他争论较大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而言阻力较小,可以立马实施。当然,对非公系列的各类人员有关部门可以加快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办法的研究,切实按要求,缩小贫富差距;
七是有利于拉动内需。为了拉动内需和公正公平,以前有人主张过“按人发钱”,总体上我是同意的。实际上,曾加工龄工资也是普惠,是一定意义上的按人发钱——“按工龄发钱”;无工作的,可以一次性地发给一定数量。当然,辩证地看问题,什么事情都有利有弊。只要利大于弊,尤其是大众容易接受的,我们就该果断推行。不能像前二十余年那样,偏听精英的,而忽视了民意。
增加“工龄工资”有什么好处
上一篇:公务员工资随工龄等有变
下一篇:关于员工工龄工资的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