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职场 > 升迁之路 >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

时间: 成康767 分享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

  所用就要所有,是传统的企业用人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应该是一种更新且更有效的用才理念。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以供大家参考。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

  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从物质到意识的深刻变革: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主要依靠物力资本转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中国如此,世界更是如此。

  “21世纪什么最贵?人财!”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一切事物的发展中,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人是一切事情发展的决定因素。甚至可以说,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而知识型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核心,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必须获得、留住、培养知识型人才。目前,整个社会对人才,特别是顶级人才的渴求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急迫。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起“留人不拴人”的用人新机制。

  实施柔性引智措施,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工程。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季节型”、“假日型”、“侯鸟型”、“契约型”等柔性形式引进人才,即关系不转、户口不迁、智力流动、来去自由;建立起“留人不拴人”的用人新机制。

  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大力推进人才使用工程。

  要创新选用人才标准,坚持在实践中检验人才;

  要创新激励机制,建立起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允许和支持部分专业优秀人员兼职兼薪。

  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办法,对为公司创造重大经济效益的,要重奖;奖要奖得心动,罚要罚得心疼。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着重看贡献、看业绩。

  打破了隶属关系,打破了地域范围。

  我们经常把企业的员工分为五种:人财、人才、人材、人在、人灾。

  “人财”自然是企业间争夺的关键,企业会千方百计留住他们;对于有潜力的“人材”则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好平台使他转化成人才;对于“人在”,如果企业有良好的用人制度和淘汰机制,他们也难以逍遥自在;企业追求人力成本最低化,对于“人灾”,决不能姑息养奸,只有一个决定:赶走他们。

  我们要所用,不一定要所有;我们要功能,不一定要职能;我们要使用权,不一定要所有权。

  企业用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人(基层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创造财富。

  面对人才资源有限、人力成本有限等的情况下,我没有必要据为己有,只要主动出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都能“为我所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指在使用利益既得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避免为获得所有权所支付的对价。

  “所有”只能是一时,“所用”才能更持久,

  “所有”是手段,“所用”是目的,“所有”的本质也是为了“所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观念,体现出一种气魄,一种策略。

  它强化使用权,淡化了所有权,赋予了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新的内涵,是一种现代财富观念和用人理念。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对于经济欠发达、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甘肃而言,尤为宝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立足省情,把加快人才发展提高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创新载体,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引才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急需紧缺人才的短板,探索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吸引人才的新路子。

  “人才特区”集中引才

  甘肃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都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处于明显劣势地位。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紧缺,高层次金融、科技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甘肃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人才缺口有多大?2011年上半年,甘肃对急需紧缺人才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探明全省急需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1.7万人,并据此编制了《甘肃省人才需求目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短期内补上如此大的人才缺口,靠自身培养绝无可能。

  2011年10月26日和27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分别以两个整版发布《甘肃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公告》和岗位需求目录,500个重点岗位、1.2万名人才需求,引才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优惠政策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人民网、新华网、“__”网等各类网络媒体也发布了相关信息,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随之发布的《关于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意见》及配套的七个办法,组成甘肃人才特区建设工程,面向海内外,分三个层面集中引进各类紧缺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数量不限,越多越好;重点关键岗位急需人才,筛选出500个重点岗位;各用人单位急需紧缺人才,需求1.2万名。

  对于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同时在项目扶持、财税金融扶持、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

  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积极行动,结合各自实际,纷纷出台接地气的引才政策。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兰州市在2012年列支100万元“人才特区”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市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针对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兰州市聘任6名国内建设工程领域和轨道交通行业的知名专家为技术顾问团队,通过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等方式柔性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0名,引进160余名具有5-10年相关工作经验的甘肃籍人才回兰创业。几年来,万洲健顺、三一重工、大成科技、众邦电缆、海默科技、耐驰泵业、万维信息、金桥科技、奇正藏药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兰州“人才特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濒临破产的特困三线企业,发展为国内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内资及内资控股前三甲的上市公司,天水华天集团的成长离不开人才,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是集团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原动力。多年来,集团始终把引进高端人才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引擎,先后从国内外引进200多名高层次人才担任技术带头人和管理骨干。特别是2012年,引进以赛意法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六军为带头人的12人管理研发团队后,有力地推动了集团持续创新,专利及科技成果鉴定数量成倍增长。

  柔性引进金融科技人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是发展的强大引擎,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金融、科技人才是全国各地都在争抢的“香饽饽”。在人才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的甘肃,如何才能引进这样的“香饽饽”?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柔性引才方式,争取国家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支持,派出金融科技人才来甘肃挂职,挂职时间原则为2年,可延长也可提前——甘肃开创性地推出引才新举措。

  2012年以来,我省多次赴京登门求才,央地双方达成深化战略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识,分三批从中国人民银行等各大金融机构引进金融专业人才283名,分别安排到省直金融部门、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担任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州)长、副县(市、区)长和相关行政职务,实现了金融人才市县全覆盖;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引进科技人才54名,到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园区等挂职,为甘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挂职干部有实权、管实事、有作为、有所得”。本着这样的原则,几年来,甘肃各地积极为挂职干部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进的金融和科技人才,则发挥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为争取政策倾斜上下奔走,为引进建设资金牵线搭桥,为加快项目建设出谋划策,为培养本土人才奉献才智,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展示了推动力,在破解难题的改革中展示了开拓力,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展示了攻坚力,在创新驱动的实施中展示了牵引力,为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甘肃省政府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集团8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贷款规模、新设金融机构、银行间市场融资、企业上市融资、保险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方面争取了宝贵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种柔性引进的方式有效弥补了甘肃金融人才的匮乏短板,不但迅速盘活了市场资源,还极大提升了甘肃各地党委政府抓金融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本领。同时,也为中央和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人才提供了平台,探索了地方和中央单位协同培育、锻炼和使用人才的有效模式。

  短短几年时间,甘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提升,2012年以来全省存贷款增速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甘肃创新思路延揽金融人才的做法,引领带动了一轮全国10余个省(区、市)竞相向中央金融机构争抢人才的热潮。

  高层次科技挂职干部的到来,不仅为甘肃科技发展带来了“领军人”,注入了旺盛活力,也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了谋创新、抓创新、强创新的浓厚氛围。北京中医药大学选派挂任甘肃中医学院副院长的刘铜华,积极协调推进“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通过了国家初审,建设西部中医药院校第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于甘肃中医药发展意义重大。

  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二五”期间,甘肃各地各单位共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近4万人,为推动甘肃转型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观点运用

  近日来,不断接到通知,又有一些研究生学历的高材生从内地分配到单位。看着他们年轻的脸、感受着他们蓬勃的朝气,从心底涌起阵阵喜悦:西藏不再遥远,高原更有吸引力,大批人才涌入雪域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伟业指日可待!

  回想往昔。一提起高原,除了高度,就是人才问题。干啥都觉得缺人,特别是高端人才更是盼星星盼月亮发展受到人才因素的掣肘成了多年来的难点。

  然而,尽管西藏引进人才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引进人才的难度仍与内地许多地方不可同日而语。8月9日,西藏人才工作座谈会召开。会上频传喜讯:除了国家各部委、各援藏省市加大人才支持力度外,还大力倡导改变人才观念,响亮地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西藏开发。

  争夺人才是在当今全球化竞争当中成为赢家最犀利的武器。从国际到国内,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到处都是争夺人才的战场。很明显,在这场争夺中,我区处于劣势地处青藏高原,气候上属于高寒地区,经济上是欠发达地区,人才待遇与内地及沿海地区省份的条件相差甚远,这些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对于吸引人才是非常不利的。怎么办?

  过去,一提出人才问题,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才的隶属问题,就要求拿档案、办关系。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各地还变着法地加码给予人才的待遇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是待遇留人,光想让人才变成“我的”,越来越不现实。在内地,一些地方或企业动辄给房子、票子、车子,或者解决户口吸引人才的新闻屡见不鲜,但是,在经济发展差距日益缩小的今天,这些曾经很有诱惑力的举措也常常遭遇一些尴尬甚至变得无效时代变了,不是所有人都一门心思往钱眼里跳,更多的时候人们在追求自身的价值、讲兴趣爱好等等。眼光回过来看西藏,我们的经济实力没法跟内地相比,仅靠待遇去吸引人才更是行不通。所以,一定要跳出将人才引进来让他们“生根发芽”、实现“本地化”之后,才能为我所用的传统思路。西藏人才工作座谈会无疑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为全区吸引人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天地。

  在这个天地里,我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讲一千遍一万遍人才,归根结底,我们需要的只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有了这些,我们发展稳定的宏伟蓝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君不见苹果、微软等知名企业不就是靠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而如日中天的吗!

  在这个天地里,我们同样强烈地认识到,全世界的人才都是我们的资源。管他住在东京或者非洲的某个旮旯里!不一定非要想方设法将人才“固”于自家门内不可。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是要我们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种种制约,从我出发,通过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人才创业、人才派遣等多种途径,引进我区急需的各种创意、思路、设想、办法、规划、方略,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再次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叫好!


猜你感兴趣:

1.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2.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

3.企业管理工作会议讲话

58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