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职场 > 职场法则 > 有一种职场智慧叫钝感力

有一种职场智慧叫钝感力

时间: 护托1061 分享

有一种职场智慧叫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钝感力》。诠释的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强调面对困难时具有的一种忍耐力。“忍耐、包容、专注”是钝感力的三个元素。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有一种职场智慧叫钝感力的文章,欢迎阅读。

  有一种职场智慧叫钝感力篇1

  毕业两年,我已经先后换了四份工作,而每次促使我离职的都不是什么大事。比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广告公司做文案助理,开会的时候主管偶然拿过我的笔记本扫了一眼,开玩笑说作为一个中文系研究生你这字儿可真有点拿不出门啊!当着所有同事的面,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此后便总是躲着主管……还有一次,我穿了一套浅粉色套装上班,行政部的大姐看见我后竟然说了一句:“你怎么穿这个颜色的套装,看上去就像城乡结合部的小大姐……”一旁的同事哄然大笑,我顿觉颜面扫地,此后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甚至产生了离职的想法。

  其他几份工作,也和上述的情况差不多,要么就是领导太过苛刻,要么就是同事们的行为让人难以忍受,逼得我不得不离开令人窒息的工作氛围。一来二去,我就成了传说中的“跳跳族”。

  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忍不住向大家抱怨公司的同事都是极品,特别难相处,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只有老同桌李纯说:“这样看来我还挺幸运的,公司的氛围还不错,同事之间也相处得挺融洽。”大家也纷纷向李纯表示羡慕。得知我有意换工作,李纯便告诉我她所在的公司正缺一个策划,如果我愿意,可以把我介绍过去。我便开心地答应了。

  一个月后,我跳槽到了李纯所在的公司。没过多久,我就发现,那里的工作环境并不像李纯说的那样单纯。比如吧,业务部的几个人总是面和心不和,背地里常常不露痕迹地相互贬损;前台的小妹也不是盏省油的灯,特别喜欢见风使舵;还有李纯嘴里的靠谱老板,其实就是个爱慕虚荣的家伙,他身上的阿尼玛一看就是A货……

  当我把这些“新发现”告诉李纯的时候,她竟然有些不以为然,不相信地说:“不会吧?我看业务部的人挺团结的,前台那姑娘也很勤快。还有啊,你没事老看老板的衣服干吗呀,你要认真听他说什么……”见李纯有些一根筋,我顿觉话不投机,也就没再说下去。

  没几天,又发生了一件让我瞠目结舌的事情:周一下午,李纯跑去向老板汇报方案,老板大约是在哪里受了气,正急需发泄,李纯便这样撞在了枪口上。老板当着几个新同事的面便劈头盖脸将其骂了一顿,还抛出了“我真怀疑你脑子是被驴踢了,一个高中生做出来的东西也比你强”、“我要是你,早就找个窟窿钻进去了,没的在这里现眼”这样极具杀伤力的话。当时别说是李纯,就连站在一旁的我也感到窘迫不安,心想这下李纯可窘大了,当初她还在我面前夸老板来着,这下真要钻地缝了……

  没想到第二天在茶水间见到李纯,她竟然还是一脸平静,好像昨天那件尴尬事从未发生过。我不免感叹李纯强大的承受能力。慢慢的,我发现李纯确实非常不简单,她不怎么受他人态度的影响,有时候遇到讽刺或者调侃也只是一笑置之,然后该干嘛干嘛。而比起她的神经大条,我就显得有些玻璃心,一遇见不友善的态度就会如坐针毡,还特别留意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为了一点小事而反复纠结,甚至屡屡产生逃离环境的念头……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李纯:“我发现你的内心真的特别强大,所以不会受到负能量的干扰。能不能教教我,怎样才能变成你这样的人,让自己不再那么爱纠结?”“我其实不是内心强大,只是比较钝感而已。”李纯想了想,认真地说。

  “钝感?那是什么意思?”我忍不住问道。

  “打个比方吧,两个人都被蚊子咬了一口,很快起了一个包,A的皮肤比较敏感,就不停地抓啊抓,最后皮肤就溃烂化脓了,近而患上了湿疹;而B呢,就比较钝感,他虽然也觉得有点痒,但却没有当回事,所以身上的包没多久就消了,也没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如果你太敏感,不断去挠身上的包,那当然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但如果你钝感一些不去理会,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其实困扰不到你。”李纯解释道。

  听了李纯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的问题不在于工作环境太糟糕,而在于我太过敏感。从那一刻起,我便决定要向李纯学习,修炼职场钝感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对环境不那么敏感的人,将更多精力用在完成工作本身。

  有一种职场智慧叫钝感力篇2

  作为企业的外部顾问,我经常有机会去到不同公司与管理者交流。在谈到公司人才时,我经常问他们一个问题:你眼中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是什么样子?你最赏识他/她哪一点?

  “很能干啦”、“我喜欢他的执着”、“最优秀的员工都是对公司忠诚度最高的”—— 他们的回答莫衷一是,一千个管理者眼中似乎会有一千种不同的优秀员工类型。

  如果说优秀管理者必然会形成某些共性如高瞻远瞩、善于团结士气等,那么优秀的人才也必然会有某种共性存在,但这种共性会是什么呢?

  “最优秀的员工都有一种看不见的韧力,他们不一定是最有能力或最聪明的,但他们一定是对公司的生态环境洞察最深、理解最深、把握最到位,从而能够最合适的状态及心境应对一切的变化。”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总这样跟我说。

  我深以为然。

  的确,在对多家公司的仔细观察中,我发现这些被管理者视为优秀人才的员工,他们除了有一般性的优秀品质之外,都具有一种韧力——在与公司共同发展过程中,他们无论是处于逆境、顺境,面对表扬或批评,都无法轻易动摇他们对于自己工作能力或自我价值的判断。

  很多时候,他们是同事眼中不识时务的顽固者,他们是别人眼中环境反应的迟钝者,但经过许多次的考验之后,这些“迟钝者”却往往以其坚忍不拔的精神最终获得管理者的赏识,成功实现晋升的梦想。

  在职场生态圈中,“钝”也能成为一种力量或者一种优势吗?

  李航为何能胜出?

  李飞与李航都是顺达公司刚引入的两名高级营销人才,出任公司的营销副总监,分管不同的市场,共同向总经理及董事会汇报。

  经过多年的发展,顺达公司已经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但同时,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一方面竞争对手步步进逼,公司的市场不断受到蚕食;另一方面,营销体系及相应的制度都有些混乱,区域市场的管理出现许多漏洞。顺达公司引入李飞与李航这个高级人才,正是为了解决公司当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从工作背景来看,两个人都极为相似:毕业于不同的名牌大学、都曾任职于著名跨国公司,而且二人都对工作充满高度的热情与信心,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成就。在公司欢迎会上,两个人都向董事会许下重诺:一年半之内会让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市场大为改观。

  在正式接过令箭牌之后,两个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人员、营销体制、激励体制等,引入外资公司一套成熟的制度进行实践。

  虽然职业背景非常相似,但李飞与李航两人的工作作风却大相径庭。李飞很有外企经理人的工作风范,做事雷厉风行,而且说话直言不讳。他的洞察力与市场判断力,让许多下属都很是佩服。

  而李航却很像职场版的“许三多”,平时总是憨憨而笑,性格不温不火,做事从不急进。许多人都认为李飞将会比李航更能做出成绩。

  由于李飞与李航对区域市场进行大改革,触及了公司中诸多人的利益。在他们上任几个月后,一些员工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各种各样的非议纷至沓来,更不断有人写匿名信编造各种借口去举报他们,李飞与李航都面临着上任以来的巨大压力。

  李飞的性格如火,性格急躁。对于这些无中生有的指责表现激烈,同时对于公司管理层的询问又表现出极大的反感,认为领导层应该给自己充分的信任与支持,而不能以这些莫须有的指责扰乱自己的情绪。

  在一次内部的营销会议上,李飞按捺不住怒火,对着所有营销经理吼叫:“我是个光明磊落的人,所以你们要是对我有意见就当面提,哪个龟孙子要是敢在我背后再放暗箭,小心点!”

  李飞激烈的反应当场让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谁也没想到李飞的性格这么火爆。

  同时,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李飞不断向区域经理下达死命令,不断地进行开会督促。一旦某一项任务没有完成,李飞会表现怒急冲冠,并以降职、减薪、裁员等威胁警告团队必须如期完成。

  李飞的情绪化表现非常明显。他心情好时可以与团队打成一片、称兄道弟,整个团队都会洋溢着积极的情绪。但当他情绪低下时,他整天阴沉不语,经常为一点小事发怒训人,让下属根本不敢与他沟通。更严重的是,他有时怀疑某些下属暗地里向公司管理层打小报告,所以经常以此借口训责下属,互相猜测与怀疑的情绪在团队中不断漫延。

  李航的表现则平静得多。虽然也肩负重担,但他似乎表现得有条不紊。无论是任务布置还是工作推进,无论是取成绩还是遇到障碍,他都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团队共同研讨对策。而对于各种各样的非议与批评,李航充耳不闻,依然淡定自如,他似乎并不太在意别人的点头评足,只是一心走自己的路。

  “在任何公司中,利益冲突是难免的,但都是为了工作嘛,日久见人心,冲突总会化解的。”面对着压力,李航这样对说。

  更令下属佩服的是,由于某区域经理的失误、导致业绩下滑整个团队受到董事会严厉批评之时,李航却一个人抗住压力,耐心向董事会解释其中原因,并阐述接下来的应对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取得了谅解。

  他的从容不迫给整个团队以极大的信心,虽然他从未在团队面前许下过任何豪言壮语。

  一年半过去了,李飞与李航都以各自的方式顺利完成了向董事会承诺的目标。公司管理层决定提拔两个人中的一个出任营销总经理,在经过许多方面的考察,多数员工支持李航升级营销总经理,原因很简单,虽然李飞的能干让人佩服,但李航的“钝”让人更有持久的信心。

  在公司内部的总结会上,总经理这样对两个人评价:“李飞是个将才,但李航更像是帅才。敏于心,钝于外,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稳健型领导者。我们相信李航在面对压力与挑战时,更能从容地去面对以及克服,他有一种看不见的韧力。”

  如果说敏感力是一种外在的洞察力,那么钝感力则是一种内在的坚持力。相对于洞察,坚持力是一种更持久的耐力与爆发力。在职场生态圈中,有太多的聪明人,有太多的见风使舵者,某些时候逆向而流的“钝”感,却更加赢得别人的信服。

  钝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按照单纯的字面意义,我们可以意为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钝感”相对敏感而言更像一种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形象之所以广受欢迎,正好是说明了钝感力的妙处所在。

  职场就是一个个不同生态圈,在这种生态圈中,互相的竞争、斗争在所难免,弱肉强争、优胜劣汰也是常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是必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价值的内在认同、对目标实现的不变坚持,从而在努力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排除各种杂音与干扰。正是这种貌似“迟钝”的顽强意志使人能够突破重重障碍,步步向前,最终实现自己的发展梦想。

  形成钝感力的二种支撑素质

  一个人钝感力的形成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是必然有着某些素质的支撑。但我们仔细分析那些有着钝感力的成功者时,可以清晰看出,在其钝感力背后有二方面的素质支撑:

  钝感力素质一:自我认知力

  钝感力之所以让一个人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胜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钝感的背后是强烈的自我认知力,或者称之为自信力。

  认知自己是困难的,但是能够正确而深刻地认知自己,无疑是一种出色的能力——许多出色的成功共同拥有的素质之一就是:他们都清晰地知道自己优势何在、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要往什么方向去。

  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中,自我认知能力能够让一个人冷静分析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判断出自己优势与劣势,从而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华人首富李嘉诚早年生活艰苦,经历过无数磨难。少年他曾在香港的茶楼里做侍应生。虽然身为侍应生,但李嘉诚有种强烈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实业家。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钱的人,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

  自小早熟的李嘉诚对自我有强大的认知能力,他相信自己有做销售员的潜质,而且做销售员可以为自己更快积累资本成就实业家的梦想——在这种强烈自我认知引导下,17岁的李嘉诚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他辞掉了茶楼里的安稳的工作,成为一家塑胶厂的推销员。

  在辛苦的推销生涯中,尽管经历种种艰苦困厄与打击,但李嘉诚毫不退缩,而是“迟钝”地去回应各种嘲笑,因为他从17岁那一年他就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与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凭着自己的潜质终会成就一番惊人事业。

  由于自我认知而形成的钝感力是一种高度的智慧,可以让我们在充满压力与挑战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时,依然能看到远方摇曳着的希望之灯,鼓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向前,最终抵达辉煌的终点。

  钝感力素质二:激励力

  日本保险界最成功的推销员原一平,小时候因为家境富裕,他从小就象个标准的小太保,叛逆顽劣的个性使他恶名昭彰而无法立足于家乡,后来家境中落,他在23岁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孤身到东京打天下。

  原一平刚刚涉足保险时,毫无经验,不仅言辞笨拙经常得罪客户,而且由于他身材矮小,而饱受讥笑,作为一名曾经家境辉煌的富公子,生活的天空似乎一下子塌了下来。

  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原一平,贫富两重天的生活变化令他明白激励自己的重要性——在原一平内内心,他时刻为自己燃着一把“永不服输”的火,激励着他愈挫愈勇。

  27岁时,原一平的业绩成为全公司之冠,并且夺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36岁时,原一平又成为美国百万圆桌协会成员,协助设立全日本寿险推销员协会,并担任会长至几十年。最后因他对日本寿险的卓越贡献,原一平荣获日本政府最高殊荣奖。

  原一平辉煌的营销生涯是由一连串的成功与挫折所构成的,他的成功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过程,“钝感”所形成的强大激励力,使得他步步跨越障碍,走上了成功的巅峰。

  职场生涯就像一场战斗,是一场不间断的、让人无喘息余地的追逐。在一次次胜利中间夹杂着许多次失败和拒绝,在喜悦、期待、得意与兴奋之中往往夹杂着恐惧、拒绝和失望。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况,也不论遇到多少次挫折,但对于拥有钝感力的人来说,他们始终相信: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从许三多到原一平,他们的成功就是钝感的力量。

  有一种职场智慧叫钝感力篇3

  “钝感力”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钝感力》。诠释的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强调面对困难时具有的一种忍耐力。“忍耐、包容、专注”是钝感力的三个元素。

  “钝感力”又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的反义词是“敏锐”,这好像和我们从小被灌输的“积极”思想相悖:读书的时候,老师在要求学生思想敏捷;在职场中,我们要努力表现自身的才干,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恋爱的时候,我们要积极主动去争取自身的幸福。尽管两者的思想有出入,但是钝感力没有要求我们抛弃这些能力。

  因为“钝感力”绝不是让人处处木讷,事事迟钝,它的迟钝只是为了把挫折和敏感慢慢吸收转换成积极的力量,踏踏实实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培养“钝感”

  在如今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心理病,现代人内心的脆弱。紧绷的神经让它们随时处于一个临界点,仿佛若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导致其全线崩溃。

  于是,我们开始反思,与其事事讲究主动出击斤斤计较,不如换一种思绪,丢弃“敏感”,培养“钝感”,在一种更宽松、更平和的环境中面对人生百态,譬如人际关系,或者恋爱婚姻,甚至职场。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里,难免会有和朋友意见不合而发生矛盾的时候,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会让人产生烦恼和痛苦,内心也会产生许多计较心理,出现语言不逊,行为过激,影响人际关系上的团结,害人又害己。

  也有些人总是在算计别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就是利益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朋友之间流传着一个不算太高明的方法: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朋友,你就借钱给朋友吧;如果你想失去一个朋友,你也借钱给朋友吧。那些会还钱给你的,必然是朋友,如果是借钱不还看着你躲躲闪闪的话,那些借出去的钱就当买了一个教训吧。

  其实何必要这么复杂,倘若你是基于这种心态借钱,那么从你把钱借出去的一刻起,你就已经在猜疑着他是不是一个言而无信借钱不还的小人。朋友之间讲究信任,同事之间需要和睦,而员工和上司交往时候更是需要尊敬,彼此之间的沟通就是为了减少摩擦、内耗。

  钝感力就像一瓶润滑油,给生锈的锁点上几滴油,本来还打不开的锁就轻而易举被打开了。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因此当朋友之间关系剑拔弩张时候,滴上几滴钝感力,彼此之间的问题也会和开生锈的锁一样迎刃而解。

  受到同事排挤工作无法圆满而顺利地开展,勤奋工作还是遭到上司的冷眼相看……看来职场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少,职场中人每天和职场高手过招,倘若没有一招半式傍身又该如何是好?

  在职场中,钝感力就像太极拳,钝感力以柔克刚的优势在职场交往时候表露无遗。职场新人常常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自我夸耀,他们锋芒毕露难掩其傲慢的气势,与上司大吵大闹固然痛快干脆,但是对自己的损害大大超过了一时的痛快。

  黄金法则

  1、迅速忘却工作中不快之事。

  处于情绪低潮当中的人们,很容易迁怒于周遭所有的人、事、物之中,在职场中流行着一个词叫做“踢猫效应”。

  故事是这样的,某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物,许诺每天早到晚回,谁知道有一天早上起床发现快迟到了,便焦急地开着车往公司直奔,结果因为超速驾驶,被警察拦下开了罚单,最生气的就是最后依然迟到了。

  董事长气冲冲地回到办公室之后,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踢猫”现象的发生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泄愤连锁反应,但是“踢猫”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假如猫狠狠咬那儿子一口,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类是一种很情绪化的动物,很容易受到坏情绪和好情绪的煽动,如果在职场中坏情绪占主导地位,他们身边就会弥漫一种不和谐的气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过来,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

  在工作中渗入过多的私人情绪并不是明智之举,而且会让老板觉得你不是一个可以担当的人,因此,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最简单的便是微笑。微笑时一种宽容,也是一种魅力,当我们在职场中与小快乐不期而遇时候笑容满面,轻轻地将那些不愉快给抹掉。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也要勇往直前。

  具备钝感力的人在工作中,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才能,这样的人一旦决定了要做什么事情,就不会允许外界的种种因素来干扰自己,面对失败时候依旧勇往直前。对于钝感人来说,这就是一种“认死理”。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被分到了红三连五班,这里被誉为“班长的坟墓,孬兵的天堂”,只有空旷的哨所和方圆几十里的荒原,士兵除了打牌就是喝酒,基本无事可做。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三多终于接到了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人修路。许三多没有考虑路能否修成,但他就是认了死理要修路,“修路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必须完成”。

  认定了这个目标之后,许三多屏蔽掉了很多世俗的精明,他起早贪黑,锹刨肩背,也不理会战友们的讥讽,终于铺成了三条道路。

  成功大都是无数次的失败锻炼而来的,这个过程可能过于漫长,于是有人会放弃目标。这时,我们适当运用这种“有意义的感觉迟钝”,将失败的阴影淡化,将逆境的羁绊钝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不放弃,就像许三多一样,“迟钝的力量”让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从而走向自我的成功。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在职场中,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谣言,小道消息可以在办公室里横行霸道。在职场中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流言蜚语一旦产生后,很多人想着赶紧采取措施来遏制,例如出面澄清,但他们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

  坦然面对流言蜚语,首先要大度宽容,谣言止于沉默,在这个世界里很多时候是不需要揭解和澄清的,那些恶意的,妒忌的谣言在事实面前常会不攻而破。那些好狠斗勇之人,无奈的就是对手剑不出鞘,让流言在时间的长河中自生自灭为好。别人说累了,说厌了,舌干唇枯,自然嘴哑了。

  4、对嫉妒长怀感恩之心。

  对嫉妒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谁也不会去嫉妒一个平庸,无为的人,正如时下的某些人,不惜代价去攻击名人想借此扬名,如果你不是“名人”,谁又愿意理你呢?他人的嫉妒恰好证明了你的才干。

  不公正的批评和恶意,其实都是一种更有效的恭维和赞美,如果经常抱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在职场上面对嫉妒就会游刃有余了。

  5、面对表扬要得寸进尺。

  当我们面对着上司的表扬时候,就该得寸进尺,过度谦虚就让人觉得是虚伪了,有才能的人身边总会听到掌声。

  职场钝感力很单纯,典型的“得寸进尺”,他们听到表扬声,就会高兴,为了下回可以再次听到好话,他们就加倍地努力,事情便会做得更加出色,周而复始,员工就会不断地进步。

313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