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职场 > 职场培训 >

充电满血复活

时间: 若木620 分享

  目前,在一些企业内流行一类培训项目,叫做“满血复活”。它是一种自我更新式培训,解决员工情绪压力问题。然而,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满血复活”方式和解决方案。

  其中,“活到老学到老”已日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充电”已不是遇到业务瓶颈,或产生职业倦怠等情况才做出的选择,有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已渐入“随时充电模式”。

  MBA类学历教育渐失光芒

  近来,由天际网发布的《中国职场人充电指数》揭示了职场人充电与时俱进的新趋势:提升“软实力”成为充电主流。在参与调研的约96万用户中、有71%已经开始在本职工作之余,进行充电或有计划近期充电。其中,男性占64.2%,女性占35.8%。

  而呈现出来的几大新的趋势和特点,的确令人有些意料之外。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曾经受人追捧、趋之若鹜的学历教育,比如MBA、EMBA,以及语言能力等直接挂钩工作的“硬杠子”,不再是职场人的迫切之需。

  这是一个最显眼的新变化和趋势。

  “技能提升”非年轻人莫属

  在22-24岁,初入职场三年的职场人中,充电需求排行三甲的内容是PPT制作、新媒体运营等学校不教、但职场用处极大的技能,该需求有43%;对于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充电内容,也有28%的人热衷;还有12%的人关注职业形象打造、时间管理、整理收纳等个人素养提升之道的充电。

  也许,HR们会认为年轻人关注的这些内容“很个人”,甚至“小儿科”,但这就是接地气的现实需求,就实实在在的摆在这儿。

  为什么MBA类学历教育开始出局年轻人的三甲选择?看似出乎意料,细究起来也不难理解,因为90后越来越“国际化”,他们从小就拥有国际化视野的社会背景,在受教育程度和外语能力上普遍提高,甚至毕业后通过4、6级都不鲜见。而书本上不教、职场上又用得着的内容,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内容。

  对于HR部门来说,是否了解到了年轻员工这些“淳朴”的需求?而大多数HR会认为,企业要做的培训一定是与战略需求紧密相关,像这些员工个人本应必备的知识,还用组织去培训吗?这时就是体现HR是让员工“满意”,还是给其“惊喜”的时候了。

  但求“修行”“修心”的中坚派

  对于25-34岁,开始进入企业中层和初级管理层的职场人,充电需求排行“三甲”的是:国学、佛学、中医、养生等传统文化常识,占48%;MBA/EMBA学位教育,占19%;:鉴表、品酒、艺术品投资收藏等生活品质进阶之道,占17%。

  曾经,这些内容曾经被看作是“不务正业”的追求,在80后这些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事实上,由于80后已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学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弥补知识体系上不足的课程,以及拓展人脉。但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圈子形式所取代。

  而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对于中层骨干的要求,也是更看重其阅历、能力和未来的“升值”空间,特别是选聘人才时,更多都是通过熟人推荐、猎头、圈子获得,而这些能力指标,仅凭学历是无法证明的。

  “职场跳槽”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到年底,民营、私营企业职员中有34%的人准备跳槽。有92%的调查者表示,为了提升自身含金量,提高跳槽命中率,他们在转岗之前都会做准备,而“充电”成为准备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所有“充电”内容中,又以英语、IT技能、专业证书类培训为多。

  智联招聘职业专家表示,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培训,然后择机跳槽已成为职场发展的最新动向。而面对名目繁多的英语及IT培训机构,如何选择好的培训机构进行充电,是个首要问题。

  这是主要是一个怎么学习的问题,学习方法有很多,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在去参加培训之前,最好能够准备几个与课程内容有关,且你觉得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找方法和答案,这样的培训可能会更有针对性,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二是写文章消化学习内容。一般来说参加培训时觉得都知道了,三天后忘记一半,一周后忘记光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如果能在课程结束后三天内将课程内容过一遍并且把重点写成文章,就会对课程内容印象深刻得多。这是因为在写文章时就有一个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过程,能将课程内容全部连成一片,记忆更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好没看完一本资料都写一篇读后感增加印象。


6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