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吴太伯世家》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史记·吴太伯世家》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张无垢勤学》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3.A4.略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史记·吴太伯世家》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於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①。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
①: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摄行事当国 当:执掌 B.郑之执政侈 侈:奢侈
C.晋国其萃于三家乎 萃:聚集 D.北过徐君 过:探望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季札“见微而知清浊”的一组是C(3分)
①子臧去之,以成曹君 ②季札弃其室而耕
③无邑无政,乃免于难 ④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⑤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⑥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A,①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诸樊服丧期满后想把君位让给季札;季礼认为诸樊作为继承人符合礼义,在推让不得的情况下抛弃家室财产去做农人,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B.诸樊离世时,为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留下遗命将王位传给余祭,意思是想要按次序以兄传弟,这样就能渐渐传给季札;但兄弟们都想当国君,季札只得到延陵这块封地。
C.季札使齐,认为齐国政权将易主,劝说晏子纳邑与政;使郑,认为郑执政者骄纵,劝子产要小心以礼治国;使晋,认为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劝叔向考虑如何免于祸患。
D.季札曾造访徐君,知道徐君内心喜欢季札的宝剑,出使归来途径徐国时打算赠剑,但是徐君已经过世,季札就将宝剑解下,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才离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您本是合理的(合乎道义的)继承人,谁敢触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
(2)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
于是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栾、高之乱中得以避免灾祸。
译文: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承人,谁敢触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
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四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季札离开鲁国,就出使到齐国。劝说晏平仲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没有这两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于是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栾、高之乱中得以避免灾祸。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奢纵欺人,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从卫国到了晋国,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政权将要落到这三家吧。”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你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献宝剑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
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太史公说:延陵季子的仁爱心怀,向慕道义终生不止,能够见微知著辨别清浊。啊,又是多么见多识广、博学多知的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