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阅读答案 > 《何蕃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何蕃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何蕃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方孝孺,字希直》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兵久顿大名顿:驻扎B.孝孺被执下狱执:执行

  C.成祖颔之颔:点头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法:效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吴沉、揭枢荐姚广孝以孝孺为托

  B.此庄士,当老其才诏檄皆出其手

  C.进而蹴之,不难矣而陈瑄以战舰降燕

  D.宜且与报书且哭且骂曰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9.按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4分)

  ②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3分)

  (2)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请任举两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文言实词】B(执:逮捕。)

  6.【文言虚词】B(他的,代词。A.因为,介词;把,拿,介词。C.表承接,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D.暂且,副词;一边一边,连词。)

  7.【文意理解】A

  8.【内容归纳】B(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9.(10分)

  (1)【文言翻译】(7分)

  ①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4分,末视明致各1分,大意1分。]

  ②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3分,济死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3分)

  ①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②燕兵作乱,朝廷讨伐的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③明成祖发兵之前,姚广孝劝说他不要杀了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从侧面表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答对1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找出的例句要能体现方孝孺的文学才能,方可给分。]

  何蕃传阅读附答案

  何蕃传

  韩 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①,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②,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迭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③,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馆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

  【注】①助教、博士:太学教师;②司业、祭酒:太学官员;③朱泚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泚反唐。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齿:交谈

  B.以之升于礼部 升:上报

  C.初入太学,岁率一归 率:大约

  D.蕃之力不任其体 任:承受

  11.下列几组句子,能表现何蕃孝勇的一组是

  A.①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 ②蕃,纯孝人也

  B.①岁率一归,父母止之 ②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

  C.①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②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

  D.①葬死者之无归 ②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蕃求学二十多年,刻苦自励,每年参加进士考试。他毫不气馁的精神感动了太学生们,太学生纷纷写文章向朝廷推荐他。

  B.了解何蕃情况的公卿大夫虽多,但因不是礼部官员,爱莫能助。而何蕃又与一些礼部官员不合,故不被录用。

  C.何蕃是个孝子,决定回家奉养父母。太学生们想方设法阻拦他,向司业阳城求助,结果因阳城外调,事情没有成功。

  D.何蕃才德俱佳,却像卑下的湖泽一样难以施展才华。作者对此深表惋惜,同时借本文对埋没人才的社会现状给予了披露。

  1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3分)

  (2)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4分)

  (3)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3分)

  答案:

  10.A (齿:并列)

  11.B

  12.A (感动太学生的是学问深厚,品行受人尊敬,即“学成行尊”。)

  13.(1)(何蕃)忧虑双亲年老而不能克制自己(的心情),一天,行礼告别诸生想要回到和州去供养父母。(“闵”、“自克”宾语前置、“揖”各1分)

  (2)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并把他们养育起来。(“居”、“不为非义”、“字”各1分,定语后置句1分)

  (3)所以,凡是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哪里只是何蕃啊!(“凡”、“立”、“独”各1分)

  译文:

  太学生何蕃,进入太学有二十多年了。年年应进士科考(被推举参加礼部进士科考试,称为“举进士”),学问深厚,品行受人尊敬,因此,太学生那些人都尊崇称誉他,不敢和他相比较。他们一起向助教、博士说起何蕃,助教、博士又把这种情况向司业、祭酒陈述申报,司业、祭酒撰写条列何蕃的众多品行中,昭然的事情多达几十件,(他们)又把它们上报给礼部,进而又借此使天子知道了。京师的太学生们来荐举何蕃而写文章的人,多到无法计算。知道何蕃的公卿大夫多得不得了,但无人在礼部担任官职;在礼部为官的,又大多与何蕃不合。因此,何蕃不被录用。

  何蕃,淮南人,父母都健在。刚入太学的时候,大约一年回家一次,父母阻止了他;这以后,间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父母又阻止了他;没有回家已经五年了。何蕃,至孝之人,忧虑双亲年老而无法克制自己(的心情),一日,行礼告别诸生要返回和州供养父母,诸生不能劝阻,就将何蕃关在空房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太学六馆的士人一百多人,又将何蕃美好的品行向太学司业阳城先生陈述,请他发布命令挽留何蕃。在这个时候,太学空缺了祭酒(的职位),适逢阳城出任道州刺史,没有挽留得住何蕃。

  欧阳詹说:“何蕃,是仁爱勇敢的人。”有人说:“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把他们养育起来,大小好事,一定努力而为,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仁爱吧!何蕃看起来力气不能承受他的身体,相貌平常,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现在哪里。”欧阳詹说:“朱泚作乱,太学诸生发动起来想要跟从他,来请何蕃出面,何蕃正色叱责他们。太学六馆的士子不跟从作乱,这不是他的勇敢吗?”

  可惜了啊!何蕃居于下位,他能够替人做的好事不能广及众人。这就好像水,成为了湖泽,不能成为河流啊!河流地势高,湖泽地势低,地势高的流动,地势低的停止,所以何蕃的仁义,充满了内心,施行于太学,善行积累得多,施行到的地方却不远啊。天将下雨,水气向上蒸腾,无论高低的河川沼泽溪流水气都会上升,既然这样,那么湖泽的抱负,也会有施展的一天!大约是需要等待那水气上升的时机吧!所以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哪里只是何藩啊!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不要让何藩的事迹被埋没了。

451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