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燮《密游集序》+《梁书·居士阮孝绪》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叶燮《密游集序》+《梁书·居士阮孝绪》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梁书·居士阮孝绪》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思自勖勖:勉励B.竟获免竟:竟然
C.累日不值值:遇,遇到D.诸甥岁时馈遗遗:给予,馈赠
B.竟:终究,最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亲友因呼为“居士”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与相见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木其衰矣其皆出于此乎
D.副词,表揣测,译为“大概”(A.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B.介词,和/连词,和;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1)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虽”“恒”及语句流畅各1分)
(2)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及”“亲戚”“咸”及被动句各1分)
(3)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乃”“炊”及语句流畅各1分)
9.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2分)
①从小就有隐居的志向(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②长期屏居独处,不见家人(屏居一室,家人莫见其面);③生活简单,居住环境特别(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翻译】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父亲阮彦之,任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做后嗣。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阮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十三岁的时候,他对《五经》就全部精通。十五岁,行冠礼之后去见父亲,父亲告戒他说:“行加冠礼后,你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长大成人参与人事的开始。你应当常常想到自己勉励自己,用以庇护你自己。”阮孝绪回答说:“我愿意追踪松子的足迹直到瀛海,仿效许由的行为隐居山谷。希望籍此保住短促的一生,免去世俗的拖累。”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称他为“居士”。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家中。孝绪估计他一定会倾败,所以常常躲藏起来不跟他见面。他曾经吃到一种肉酱,觉得很好吃,就问酱从哪儿来,听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并倒掉肉酱。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为此而害怕。孝绪说:“我们虽是亲戚,但未结为一党,怎么会连累到我们呢?”后来最终获得赦免。
义军围攻京城的时候,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鹿床,房子四周竹树环绕。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阮履之,想要顺便拜访他却又不敢,最后望着阮孝绪的房子感叹说:“房子离我们虽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崇尚竟然到了这种程度。
后来阮孝绪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说:“孝绪天性暗通神明,他一定会自己赶回来。”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赶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孝绪母亲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钟山出产人参。孝绪于是亲自翻山越岭,进深山幽谷寻找,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忽然间看见一只鹿在前面走,他似有感应,就紧跟着鹿往前走,走到一处,鹿突然消失,孝绪赶上前来,果然找到自己所要的人参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
以前,在建武末年的时候,青溪宫的东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大风吹拔宫门外的杨树。有人就这件事去询问阮孝绪,阮孝绪说:“青溪宫是皇上原来的住宅。齐五行属木,东方是五行中木的方位,现在东门自己崩塌,恐怕是木将要衰败了。”
鄱阳忠烈王妃是阮孝绪的姐姐,鄱阳王曾经想驾车到阮孝绪那儿去游玩,阮孝绪凿开墙壁逃开了,始终不肯与鄱阳王见面。外甥们逢年过节馈赠的东西,他全不接受。有人对他这样做感到奇怪,他回答说:“受礼不是我本来的愿望,所以不接受。”大同二年,阮孝绪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叶燮《密游集序》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密游集序
古今有才人之诗,有志士之诗。事雕绘,工缕刻,以驰骋乎风花月露之场,不必择人择境而能为之,随乎其人与境而无不可以为之,而极乎谐声状物之能事,此才人之诗也;处乎其常,而备天地四时之气,历乎其变,而深古今身世之怀,必其人而后能为之,必遭其境而后能出之,即其片言只字,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者,此志士之诗也。
才人之诗可以作,亦可以无作;志士之诗即欲不作,而必不能不作。才人之诗,虽履丰席厚,而时或不传;志士之诗,愈贫贱忧戚,而决无不传。才人之诗,古今不可指数;志士之诗,虽代不乏人,然推其至,如晋之陶潜,唐之杜甫、韩愈,宋之苏轼,为能造极乎其诗,实能造极乎其志。盖其本乎性之高明以为其质,历乎事之常变以坚其学,遭乎境之坎壈郁怫以老其识,而后以无所不可之才出之。此固非号称才人之所可得而冀。如是乃为传诗即为传人矣。
我友沈子云步,自少即善为诗,藻思掞发,绮丽要眇,称于世久矣。予尝读其诗,谓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予老废山中,云步谒选得一官之秦,去别余十年。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余读之而惊曰:“君之诗已不为才人之诗,而为志士之诗矣!”云步负隽才,掇科名,期有所树立,以抒其志,乃仅寄百里于数千里外沙碛荒凉之区,即卑之以展其簿书期会之能,亦有不可得者。虽欲不拂衣以归,安能耶?今观其诗,见其所历之地,皆周秦汉唐成败兴废之墟,昔贤英哲之所回翔,骚人羁客之所凭吊而永叹者。其所遭如彼,而所触之境又如此,欲无所动于中,胡可得耶?其诗也,皆其抚心感魄之见于言者也。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
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
【参考译文】
从古至今,有才子之诗,有志士之诗。善于雕琢与描绘,善于细致刻画,而驰骋于辞藻华丽的文字之中,不必选择合宜的人和情境就能写诗,顺应周围的人和情境就没有不可以写的,并且能极尽那调和声调描摹物象的擅长之事,这就是才子之诗;处于他生活的常态,完整地经受天地四季之气,经历其中的变化,而深深感受到从古至今人的遭遇变故,一定是这样的人,一定遭遇过这样的境况,而后才能写出诗,即使那诗句只是片言只字,也能让人长久回味反复咏叹而不能弃置不顾,这就是志士之诗。
才子之诗是可以写,也可以不写的;志士之诗就是想不写,也必定是不能不写的。才子之诗,虽然可以让人享受丰厚的俸禄和很高的职位,但常常没有流传下来;志士之诗,更显得诗人贫贱而内心忧伤,但绝对不会不流传下去。才子之诗,从古至今数不胜数;志士之诗,虽然每一代都不缺抒写之人,但能够推到极致的,像晋代的陶潜,唐代的杜甫、韩愈,宋代的苏轼,是诗歌的成就达到极点的,事实上是将他们的志向抒发到极致的。大概他们以高远明达的性情为根本来成就诗歌的本质,经历世事变化而使他们的学习更坚定,遭遇过境况的困顿与忧郁烦恼而使他们的学识更老成,而后以无所不可的才情写出诗句。这本就不是号称才子的人可以写出和有希望达到的,像这样流传诗歌就是为了流传写诗之人啊。
我的朋友沈云步,从小就擅长写诗,文思舒展顺畅,语句绮丽美好,被世人称赞很久了。我曾经读过他的诗,认为他占有才子的一席之位罢了。我年岁已老,归隐山中,云步于吏部应选得一官职到秦地去,与我分别十年。有一天弃官归来,到草堂拜访我,拿出最近写的一卷诗稿给我看。我读后惊叹道:“你的诗已经不是才子之诗,而是志士之诗了!”云步负有俊才,取得功名,希望有所建树,来抒发他的志向,却仅仅寄身于百里到几千里之外的黄沙漫地的荒凉之地,委屈自己来施展掌管文书、施行政令的才能,(即便这样)也有不可以实现的。虽然不想愤然归去,怎么能够呢?如今看他的诗,看到他所经历之处,都是周秦汉唐由兴盛而衰败的废墟,(是)以前贤能的英哲施展抱负之地,(也是)文人骚客和羁旅客居之人凭吊和吟咏慨叹之处。他所遭遇的都是这些,而所接触的情境又是这样的,想在心中无所触动,怎么可能呢?他的诗,都是发于内心的感慨而显现在语句上的诗啊。我叹息他的志向,知道他有不得不写的东西,而断定他的诗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呀。
我和步云早年就是世交,所以最了解他,因而云步以诗序嘱托我,我不敢推辞。为他详尽地说说他写诗前后像这样接近的风格,以此来赠给他。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乎其变历:经历
B.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者置:弃置
C.谓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擅:擅长
D.云步负隽才,掇科名掇:取得
16.C【解析】擅:占有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乎其常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B.而决无不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云步谒选得一官之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其所遭如彼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7.C【解析】A.于,介词/……的样子,形容词词尾;B.但是,表转折/并且,表递进;C.动词,去、往;D.他,人称代词/那,指示代词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今之诗有“才人之诗”与“志士之诗”两类,并对这两类诗进行比较,得出“志士之诗”高于“才人之诗”的结论。
B.作者认为陶潜等人能将志士之诗推到极致的原因是,以高远明达的性情作为诗歌本质,经历世事变化而坚定学习,遭遇困顿烦恼而使学识更老成。
C.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沈云步的诗歌创作道路,指出他的诗歌转变与家庭出身、生平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D.作者把总结诗歌史上的一般规律置前,又把对沈氏诗歌的个别研究置后,有意造成宏观与微观、一般与个别的前后对照。
18.C【解析】并未提及家庭出身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
19.【答案】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断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3分)
(2)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4分)
20.(1)有一天弃官回来,到草堂拜访我,拿出最近写的一卷诗稿给我看。
【一旦:有一天,1分;访余草堂,状语后置1分;示:给……看,1分】
(2)我叹息他的志向,知道他有不得不写的东西,而断定他的诗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呀。
【太息:叹息,1分;所字结构:不得不写的东西,1分;决:断定,1分;为: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