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实用阅读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实用阅读题答题技巧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导学案编写的问题
导学案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为、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有效途径;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是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是以后复习迎考的最好资料。可以说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资料,也是课堂练习本、课堂笔记。是教师的教案,板书设计,课外辅导书。导学案设计质量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导学案的组成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知识链接
即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课外知识介绍,如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也包括课前预习部分,例如字音、字形的辨析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4、学法指导
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5、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6、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步骤。
1熟悉教材。导学案的编写,是吃透教材是基础,在吃透教材中把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
2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3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在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的基础上,根据导学案的环节,设计出教学的思路。
4查阅资料。根据教学思路的设计,查阅相关资料。例如相同教学内容的导学案、教案、教学实录等。
5根据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教学重担点组合筛选资料。
三、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设置要精炼。教学内容问题化是导学案编写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满堂灌,把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我们应该把原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总结归纳为几个问题,然后采取学生预习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科目成绩较好的学生讲解,教师讲解点拨相结合的方式解答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问题的设置要少而精,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可以旁征博引,但切忌节外生枝。问题与问题之间不要交叉重复。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宜太多,太碎;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仔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分析,提高能力。
2思路要清晰,逻辑要层层深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导学案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解决问题,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上设计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把知识与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结合。这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所选择资料要紧扣教学重难点。在导学案的编写中,不能单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选取许多的资料,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连看完资料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大量的资料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喧宾夺主。
4、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避免“知识习题化”和 “知识过度问题化”,切忌在设计导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的教学优势。所以导学案绝不是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
5、导学案上板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为了走过场,做包装。
6、备课组可以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制作导学案。但各科任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对备课组上制作的导学案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