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阅读答案 > 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答题公式及常见题型指导

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答题公式及常见题型指导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答题公式及常见题型指导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常见题型指导

  一、分类

  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二、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三、概括文章主题

  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方法: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找文章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1、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2、方法

  (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五、重要句子深刻含义

  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2、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重要句子的作用:

  (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解答技巧:

  (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

  (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层含义),突出了……(深层含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答题格式:“××”词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表现了……, 突出了…….

  七、换词、省略词

  先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再分析词语含义

  第三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

  最后下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

  八、赏析句子、文章

  1、请赏析文章“……”这句话。或“……”这句话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语言特色+表达效果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简洁传神,准确鲜明,富有表现力等。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格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后揭示修辞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3、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格式:使用的艺术手法+内容+效果(作用)

  4、本文在记叙(或描写、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其作用何在?

  答题格式:表达方式的确认+在内容上的具体体现+结合原文分析其作用。

  九、句(段)作用

  1、结构作用

  (1)文首: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后文做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或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提出问题,引人思考;欲扬先抑;埋下伏笔。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照应上文,呼应下文);前后呼应;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文,转换话题;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

  (3)文末: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升华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是文章首尾圆和,结构严谨……

  2、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3、语句含义

  命题方式:理解某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或:请联系全文,说说对某个词(句)的理解。

  答题格式:本义+语境义(+情感表达)

  解题方向:(1)结合文章主旨;(2)联系上下文做答;(3)从蕴含的情感入手;(4)从修辞角度入手;(5)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入手;(6)从不同层面入手:表层和深层含义(如:寓意);(7)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入手。

  十、选材组材

  文章的题目是“……(写作重点)”,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

  答题格式:这些话看似游离了主题,实则运用“……”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文章“……”的内容(主题)。

  解题方向:(1)运用相关、相似联想,看位置。如果被文对象在重点写作内容的前面,则是为了形象地引出写作重点,更利于人们接受;或为下文作铺垫或烘托写作重点。如果被问对象在重点写作内容的后面,则是为了丰富文章写作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运用相对联想,对写作重点或反衬、对比,或突出、强调。

  十一、表现手法作用

  1、记叙文详写材料的作用:因为这些材料能突出文章……这一中心,所以详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了……的气氛(2)刻画(烘托)人物 …… 性格;(3)推动情节的发展。

  3、抒情、议论的作用:突出文章……这一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象征的作用:通过象征表现……感情。

  5、烘托的作用:烘托人物的……性格。

  6、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

  7、托物言志的作用: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

  十二、谈感受、启示

  1、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2、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理由。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答题公式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451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