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皮肤》说明文 阅读答案
《人造皮肤》说明文 阅读答案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阅读附答案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白雁
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
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
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⑥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
(选自2015年7月第8期《科学大众》,有删改)
1.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4分)
[答]_ ①丝绸之路是中西方互通有无的道路,②丝绸之路上的植物的穿行具有神奇色彩,③丝绸之路上的植物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得到了不断的改良,④丝绸之路上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
【解析】文章的“信息”自然是由文字来传递的。把标题“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拆开来、合起来分析一下就可以解读其中的信息了。标题可以简单地拆解为“丝绸之路”、“穿行”、“千年”、“植物”等部分,逐一解读就可以了。4分,最好答4点。答案示例:
2.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这几种植物的“传奇色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穿行的原因、传入的方式、历史信息、文化内涵、植物的变迁等角度。
【解析】“哪些角度”?先找文章中的“角度”: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植物名称的改变),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植物产地的改变),汉字演变(在汉字字形字义上的演变、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它的最初用途是……用法、提炼制作方法(植物用途的改变、新用途的探索开发与交流)……4分,还真伤脑筋,起码要答4点吧。
3.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 举例子,用具体的实例说明了小麦是外来植物,从而说明了丝绸之路上植物的穿行具有传奇色彩。
【解析】第③段划线句——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说明方法明显是举例子。说明小麦是“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传递了“历史信息”,增添了“传奇色彩”。
4.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⑥节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材料:“申遗”是某国家或地区以某一特殊文化遗产价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为。申遗成功后,可使该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2014年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
[答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是中西方文化和贸易交流的见证,这一项目申遗成功,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交流,扩大三国之间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进而使三国人民甚至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更加密切。
人造皮肤 阅读答案
人造皮肤
①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它好似一件天然的外衣,每天行使着“守门人”的职责,帮人类抵御外界侵袭。但是一旦这件“外衣”发生烧伤、烫伤、溃疡,要想恢复可不是衣服那样随便拿针线缝好就行。
②过去,对于烧伤与溃疡患者,治疗上多采用自体皮肤移植术,即医生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取下一块完好的皮肤,重新植入烧伤部位。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不仅会造成新的创伤,同时在无“墙”可拆、无自体皮肤可用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更多严重的后果。
③20世纪80年代,外国科学家先后研制出多种人工真皮,如来源于异体或异种(猪)皮的无细胞真皮基质、以胶原为主要原料经冷冻干燥后形成的海绵状胶原膜,此外,还有透明质酸膜、聚乳酸膜等。这些人工真皮的基本特点是可诱导自体的组织细胞浸润生长形成新的、结构规则的真皮样组织,从而重建真皮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界已成功将这种复合皮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但是复合皮制作费用十分昂贵,移植后存活率只有50%左右,所以很难普遍推广。
④我国对人工皮肤的研究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但是近年来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实验,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人造皮肤已于近期率先在陕西省西安市临床应用。
⑤据专家介绍,这种人造皮肤直径约6厘米,厚度为2毫米,外形看起来就像张饺子皮。其来源于被割掉的,没有受过污染、最为纯净的新生儿包皮。这种将包皮的细胞消化、分离、培养后提取真皮组织和表皮组织,而后再将表皮细胞、真皮纤维细胞复合于牛胶原蛋白支架上重新长成的“人造皮肤”,不仅具有真皮层和表皮层,在色泽、质感、生物相溶性上也都实现了以假乱真,很美观。这种“人造皮肤”材质来源广、价格低,体外构建了含表皮细胞的复合皮,并用于修复深度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存活率高,一些成果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⑥该人造皮肤可用于烧伤、烫伤、溃疡在内的皮肤创伤类以及皮肤缺损患者。其使用方法很简单,就像用创可贴一样,在无菌条件下打开内包装,小心清洗皮片,去除残余液体,然后分清正反面揭除尼龙膜,贴在创面,之后用纱布包住即可。专家说,目前临床使用过的患者,没有出现排异反应,一般在贴人造皮肤期间,患者也没有任何感觉,不痛不痒,以后就和自体皮肤一样。
1.细读第②段文字,给“自体皮肤移植术”下个定义。(4分)
2.第③④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结合这两节内容回答。(5分)
3.细读第③段和第⑤⑥段,指出外国科学家研究的人工真皮与中国科学家研究的人工真皮,使用之后各自的本质特点是什么?(4分)
4.链接材料: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2日下午,正在上海拍摄电视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片场发生意外,台湾艺人Selina(S.H.E成员之一)和内地艺人俞灏明因为一场爆破戏而导致严重烧伤,之后被送往上海瑞金医院紧急治疗。事后selina经纪人证实Selina全身54%严重烧伤,近八成是三度烧伤,主要分布在背部和四肢。
细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中的知识。你认为Selina在自体皮肤移植、国外人工真皮、中国人工真皮三种选择时,会选择哪一种方法?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 自体皮肤移植术是一种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取下一块完好的皮肤,重新植入烧伤部位的皮肤移植手术。(4分,内容正确3分,符合下定义句式1分)
2. 不能,(1分)第3段介绍了世界上人工真皮的研发情况,第4段介绍了我国对人工皮肤的研究应用,作者是按先总体后局部、研发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进行介绍的,如调换,顺序就变得混乱了。(4分)
3. 外国科学家研究的人工真皮:诱导自体的组织细胞浸润生长形成新的、结构规则的真皮样组织,从而重建真皮层。(2分)中国科学家研究的人工真皮:具有真皮层和表皮层,在色泽、质感、生物相溶性上能以假乱真,以后就和自体皮肤一样。(2分)
4. 示例1:选择中国人工真皮,(1分)修复深度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存活率高、价格低、以假乱真。(3分) 示例2:选择外国人工真皮,(1分)可诱导自体的组织细胞浸润生长形成新的、结构规则的真皮样组织,从而重建真皮层。(3分)(答“自体皮肤移植”不给分,因为全身54%严重烧伤,无法自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