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登门借书阅读答案

时间: 丽仪1102 分享

  这篇《登门借书》讲了一个毛泽东登门借书的故事。想知道是怎么借书的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关于登门借书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登门借书阅读材料

  1986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萧劲光大将讲了一个毛泽东登门借书的故事。

  萧劲光在中央苏区时,搜集到《战役问题》和《战斗条令》两本书,在长征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几次轻装,都没有舍得丟掉,一直背到延安。一次,贺子珍到萧劲光家串门,看到萧劲光保存着几本军事书籍,回去告诉了毛泽东。第二天,毛泽东就踱着方步,走到萧劲光的窑洞,神秘地说:“听说你这里藏了‘宝贝’,给我看看怎么样?”当萧劲光知道毛泽东要借那两本书时,有点不情愿。毛泽东说:“借去看看,一定还你。”萧劲光晚年回忆此事,风趣地说,当时,实在小气,感到好笑。

  毛泽东同所有的人一样,并非生而知之,他的雄才大略,来自革命实践的锻炼和一生手不释卷。1939年1月20日,他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他,一生以读书为乐,炮火连天,不忘读书;饥寒交迫,以书为伴。一本《容斋随笔》,研读一生。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要看《容斋随笔》,9月9日逝世,实践了他“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

  人们颂扬毛泽东博览群书的好学精神,但往往忽视他读书生活的两大困难,那就是“少书、缺时”。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毛泽东虽是党的领袖,但搜集图书也极为不易,正如萧劲光所说,在边区能搞到像他保存的那些书,可谓“难于上青天”。1938年1月12日,毛泽东写信给艾思奇,诉说自己缺书的情形:“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星的,《朝花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在抗日战争的后期,处境虽已逐渐好转,但毛泽东仍为搜集图书而忙。1943年12月20日,他写信给胡乔木请你就延安能找到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不论是翻译的,写作的,搜集若干种给我。听说有个什么苏联作家写了一本猴子变人的小说……诸如此类,均请搜集。”可见毛泽东登门向萧劲光借书,自在情理之中。

  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可算是最忙的人,读书,自然受到种种限制,他也为此而苦恼。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写信给岸英、岸青二儿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1944年11月2日,致郭沫若武昌分手后,成天在工作堆里,没有读书钻研机会。”鲁迅为写作牺牲了常人休闲和喝咖啡的时间,毛泽东读书更是见缝插针。1938年初,随着抗日战争的激烈展开,毛泽东的繁忙是不言自明的。他的《读书日记》,记录了 1938年2月1日至4月1日,逐日读书进度,感人至深。2月23日,毛泽东同任弼时向各大战略区发出《关于战略计划和将来行动的意见》,对部队的使用方向、战斗方向,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详细指示,当天又抓紧时间,看书10页。3月3日,毛泽东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发表长篇“临别赠言”,当天又读书22页。可见,毛泽东读书,比常人读书付出了更多的辛劳。

  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战争年代,可谓天壤之别,但读书条件的改善和读书自觉性的提高,并非必定是正比。

  登门借书阅读题目

  1、先选择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

  (1)手不释卷 释: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释:①解释;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释放。

  (2)不言自明 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①明亮;②懂得,了解;③眼力好;④公开。

  (3)天壤之别 壤: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壤:①土壤;②地;③地区。

  (4)博览群书 博: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森:①多,丰富;②通晓;③大;④博取,取得。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当萧劲光知道毛泽东要借那两本书时,有点不情愿。毛泽东说:“借去看看,一定还你。”

  当萧劲光知道毛泽东要借那两本书时,有点不情愿。毛泽东说借去看看,一定还他。

  他写信给胡乔木:“请你就延安能找到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不论是翻译的,写作的,搜集若干种给我。”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对句子中引号的运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4、分别概括第5和第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5自然段:__________  第6自然段:__________

  5、文中可用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是( )

  A.1986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萧劲光大将讲了一个毛泽东登门借书的故事。

  B.人们颂扬毛泽东博览群书的好学精神,但往往忽视他读书生活的两大困难,那就是“少书、缺时”。

  C.可见,毛泽东读书,比常人读书付出了更多的辛劳。

  D.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战争年代,可谓天壤之别,但读书条件的改善和读书自觉性的提高,并非必定是正比。

  6、毛泽东读书“见缝插针”的情形有( )(可多选)

  A.对部队做详细指示,当天又看书。

  B.对毕业同学发表长篇“临别赠言”,当天又读书。

  C.写信给胡乔木让他帮助找书。

  D.抗日战争激烈展开的间隙坚持看书。

  E.写信给艾思奇述说自己缺书的情形。

  F.重病逝世前一直在读《容斋随笔》。

  7、读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

  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战争年代,可谓天壤之别,但读书条件的改善和读书自觉性的提高,并非必定是正比。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人们的读书条件改善了,但读书的自觉性不一定__________。作者这样说,既是在颂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在告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句子,完成练习。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1)这句话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2)用这样的写法写一写关于读书、朋友、锻炼等的作用。

  登门借书阅读答案

  1、(1)③ 喜欢得不肯放下。 (2)② 不说就了解。 (3)② 形容极大的差别。 (4)① 浏览阅读很多书籍。

  2、他写信给胡乔木,请他就延安能找到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不论是翻译的,写作的,搜集若干种给他。

  3、B

  4、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毛泽东为搜集图书而忙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最忙碌的毛泽东,常常抓紧时间读书,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辛劳。

  5、B

  6、A B D F

  7、提高毛泽东热爱读书的精神 我们要多读书,提高读书的自觉性

  8、(1)采用了对比和比喻的写法把“有了学问”和“没有学问”对比着写,同时,把“有了学问”比做站在山上看东西,看得远看得多;把“没有学问”比做在暗沟里走路,会苦煞人,具体、鲜明地说明了学问的重要性,更相说服力。


猜你喜欢:

1.凿壁偷光阅读附答案 凿壁偷光阅读与答案

2.人生的第一课阅读题及答案

3.茂名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4.初一上册语文《夏》练习试题及答案

5.中考阅读读书阅读题答案

登门借书阅读答案

这篇《登门借书》讲了一个毛泽东登门借书的故事。想知道是怎么借书的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关于登门借书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登门借书阅读材料 1986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萧劲光大将讲了一个毛泽东登门借书的故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登陆火星的阅读答案
    登陆火星的阅读答案

    知道人类登陆火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吗?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可想要登陆火星,却不是那么容易。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关于登陆火星的阅读答案,希望

  • 合欢树史铁生的阅读理解答案
    合欢树史铁生的阅读理解答案

    文章的合欢树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合欢树也寄托了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合欢树史铁生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 小油灯的阅读答案
    小油灯的阅读答案

    小时侯有用过油灯吗?作者家的小油灯有什么故事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小油灯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油灯的阅读材料 我是一盏小油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答案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阅读答案

    秦淮河灯光和月色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色,深受作者的喜爱。想知道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色如何吗?来文中看看吧。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关于桨声灯影

3695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