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阅读答案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下面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阅读材料
①近日,一场大雪将北京从深秋带入了寒冬。阳光普照,冰雪消融之际,捧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赏,甚是应景。四行行书,流畅自如,圆劲古雅,像是穿越历史的山谷,与现代的我们进行了一次隔空的对话。
②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艺史上的深根。而汉字书法所形成的独特艺术,在今天依然能够以其不朽的生命力给现代文艺创作带来启示。
③每一个孩子在童年习字时,都是从田字格或是九宫格开始。红色的格子,横平竖直,帮助我们摆正了每一个汉字,使其布局均匀,站立平正,也约束着每一个汉字不逾越其外框,帮我们树立了最初的“规矩”意识。现代文艺创作也不应失掉这种孩童般的认真,文艺作品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其发展呈现了人类思想文明的进步,作为创作者,不论身居何位,都不可失掉敬畏之心。
④柳公权曾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因此,在他的“玄秘塔碑”中,每一个字都有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质。弘一法师晚年以抄经度日,用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慎重,使写字成为一种虔诚的修行。很多传世佳作,作者都只是纯粹地注入心血,倾入真情。文艺创作,也应摒弃浮躁,摒弃名利等杂念。如果是以夺人眼球为目的进行文艺创作,那么,其作品最多也只是一时的哗众取宠。
⑤王羲之留下的字帖,很多都是他日常写给朋友的书信,寥寥数语,展现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奉橘帖”不加修饰,毫无矫揉造作,却是字字可圈可点。张旭的“肚痛帖”也仅仅记载了一件似乎难登大雅之堂的琐事:“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篇一气呵成、放纵恣肆的草书,却成了传世佳作。正是因为这些风格独特的作品,才有了中国书法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而好的文艺创作,也并非一定是鸿篇巨著,“接地气儿”也是文艺创作重要的元素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为“正蒙养而裨后学”的“古文观止”确实是古代文言文之集大成者,而叙述魏晋名士轶闻琐事和玄言清谈的“世说新语”却也不失为一部清新脱俗的传世经典。
⑥“新唐书•艺文传”中记载,公主出行时,车马行人争抢避让,复又匆忙腾挪,张旭从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用笔和意趣,又从高低有序、忽远忽近的吹打鼓乐声中领悟到书法的缓急和节奏。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将汉字笔画拆开,主张从自然的观察中洞悉书法的真谛:“横”如①,“点”如②,“撇”如陆断犀象,“折”如③,“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蒋勋先生在“汉字书法之美”一书中就这样评价“笔阵图”:“它也是美学上很基本的感觉教育,使从事任何创作途径的人,不管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都可以互通。先回归自身,开发了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丰富了身体的感觉,创作的能量自然源源不绝。”文艺创作也应如此,抛开创作本身,屏息凝神地去体悟与感知,才能触碰到文艺创作的真谛。
⑦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现代文艺创作,应正己正心,应____,也应怀有一颗能够感悟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赤子之心,才能创作出阳光雨露、清风绿水一般的好作品。
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阅读题目
21.将下面四幅书法作品,按照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乙丙丁
A.乙丙丁甲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D.丁丙甲乙
22.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⑥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千里阵云乙高峰坠石丙百钧弩发
A.①甲②乙③丙B.①丙②乙③甲
C.①甲②丙③乙D.①丙②甲③乙
23.根据文意,将文章第⑦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24.阅读第⑥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屏息凝神地去体悟与感知,才能触碰到文艺创作的真谛”展开论证的。(3分)
25.这篇文章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己的阅读、写作实际作简要说明。(4分)
你的思考:
你的说明:
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阅读答案
21.答案:B(2分)
22.答案:A(2分)
23.答案示例:贴近最真实最朴素的生活(2分)
(“接地气”得1分,前后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24.答案示例:作者首先举张旭、卫夫人从生活、自然中领悟书法的用笔和意趣的两个实例,接着引用蒋勋的话阐述了“丰富的感觉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最后强调了体悟生活与感知自然的重要性。(共3分)
25.答案示例:
你的思考:文学与艺术创作都是相通的,只有注入浓烈的情感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你的说明:读过的散文“白梅无价”中,许老痛悼师兄所画的“白梅”图,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注入了真情实感,就能打动读者。
(共4分。“思考”2分,“说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