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 >

文言文单元整合教学案例:整合教学简案

时间: 莉莎1168 分享

  学习啦: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以下是有关整合教学简案的教学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理想家园(简案)

  【课题类型】《桃花源记》《大道之行》整合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品析、比较作者表达的情感。

  2.学习文章在构思和立意上的巧妙之处。

  【学习重点、难点】

  品析、比较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内探究】

  一、读思结合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和散淡心境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物我两融的境界使他的创作洗尽铅华,韵味醇厚,形成冲淡渺远的意境美,独“开千古平淡之宗”。“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元好问说陶文“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试从《桃花源记》文中找出这样的一至二句语言,品味赏析。

  2.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求,两文作者有着共同的情感态度和愿望,请从原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看法的句子。

  二、感悟写法

  1.《桃花源记》以纪实手法写虚构故事,使故事颇具奇趣。一千六百年过去了,桃花源仍然似涓涓清泉携着陶渊明心灵的脉搏,缓缓流进心灵深处,无声却让人惊喟。美可以跨越千年,超越时空。在薪火相传的心灵呼吸中,她已淘炼成人人心中的桃花源。她美,在回眸的瞬间。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说说作者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托美捧美的?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点拨:(背景阅读,PPT出示陶渊明的生平简介资料,了解陶渊明的思想特征。)

  2.《大道之行》对“大同”社会的阐述是理论,那么《桃花源记》中对“世外桃源”的形象描述便是事实。你能从两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吗?你觉得这两种表达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延伸】

  (三)对比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光明的心曲》之“田园情怀”和“山水清音”单元相关文章,把你读到的印象最深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雅士风采(简案)

  【课题类型】《短文两篇》整合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铭”“说“这种文体。

  2.学会诵读古文并赏析语句。

  3.理解并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领会文章主旨,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的思想情操

  【课内探究】

  一、读思结合

  1.作者将自己的陋室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提并论,是为了写自己的陋室不陋吗?结尾引用的孔子的“何陋之有”与文中那句话相照应?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美好形象?作者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的理解。并说说这两篇短文托何物?言何志?

  从下列事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莲花 松树 粉笔 石子 落叶 菊花

  4.展示你的美读成果,看谁读得更能打动听众(诵读与点评)。

  二、感悟写法

  1.《陋室铭》中开篇为什么没写陋室,却写了名山、灵水?课文中还在那里运用了这种写法呢?

  2.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结尾三句话在句式上有何变化?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总结《爱莲说》清晰的结构。讨论总结:

  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拓展延伸】

  (一) 对比阅读《论语》中的片段——

  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讨论: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你还能列举几个与他们有相同精神品质的古今名人吗?

  (二)大胆思辩:

  《爱莲说》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5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