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大全>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翻译

时间: 郭佳664 分享

  《道德经》的思想解释认为,“道”,“道”是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八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第八章》

  作者:李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翻译: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道德经·第八章》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道德经·第八章》解读: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

  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第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

  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的思想解释认为,道,道是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八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经第八章》 作者:李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七章》的

  • 道德经第六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第六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有些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语、格言、座右铭。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六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道

  • 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

  •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

39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