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大全>

古代年龄的代称解析(2)

时间: 恒辉636 分享

  《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而立”“不惑”“知命”,分别指代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而立立,本指站立、成立,这里是自立的意思,即在人生追求上开始获得自我,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不惑指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遇事能明辨不疑,有自己的主见,不被外物所迷惑。

  知命上文中“天命”并不是上天的旨意和命令及自然的禀赋的意思,而是指人生应当履行的道义和职责,也即人生的价值。“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中年,已经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老年:花甲、耳顺、耆艾、古稀、耄耋、期颐

  花甲指六十花甲子。在干支纪年法中,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错综参互,构成六十甲子,所以称为“花甲”。计有功(南宋文学家)《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挼(nuó,揉搓)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后世即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耳顺即“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郑玄语)也就是对外界五花八门、相反相异的现象、言论,不迷惑,不动摇,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明白其旨趣、根源及产生的必然性,从而听之泰然。因为“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耆艾古代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荀子》:“耆艾而信,可以为师。”也泛指老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出自杜甫《曲江》诗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ào﹒dié)耄,指八九十岁的年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西晋名将、学者)注:“七十曰耋。”耄耋,指高龄、高寿,如耄耋之年,寿登耄耋等。

  期(jī)颐代指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意思是说,人活到百岁,饮食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抚养了。

15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