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人生哲理文章 >

关于人生智慧的适合初中生看的哲理文章

时间: 析娜1196 分享

  生活中,跑不过昨天的时间就跑过昨天的自己。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人生智慧的适合初中生看的哲理文章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荒谬的故事

  作家王蒙讲过一个民间故事:一人说《水浒传》中有个好汉叫李达,另一人说那叫李逵。于是两人赌20元钱,去问一位古典文学权威。不想权威竟判读李达者对。读李逵的人当然有意见,说权威荒.唐。谁知这权威讲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你不过是损失了20元钱,而我们害了那小子一辈子,他从此认定好汉乃是李达,还不出一辈子丑吗?”

  本来我就替那读李达的无知者悲哀,认定权威可恶,没想到王蒙先生居然对这故事还很是欣赏:“这个故事的最深刻之处是在于告诉我们:对谬误唯唯诺诺随声附和,恰恰是——至少客观上是——對谬误的最大惩罚。”

  这真是仁智不同啊!故事是很深刻,但我总以为告诉我们的是:有些人喜欢耍他的“大聪明”,而这“大聪明”实在又是于人有害——至少很失为人敦厚或是缺少向善之心。不知一向宽容的王蒙先生,怎么会面对一个仅仅是无知之人,一下子变得如此地不宽容了呢?

  其实以华夏之大,有“大聪明”而又耍“大聪明”的人多得是。下面几则聚在一起,可以看出国人不仅聪明,且各有千秋。但无论如何,我对这些是不会像王蒙先生那样欣赏的。

  话说春秋战国时,孔子一行被困于陈蔡,饿得要死。得知附近有家餐馆,孔子就让弟子仲由去找点吃的。不想,那掌柜的见圣人门徒来,狂言道:“我写一字,你若认识,就免费招待,包吃包喝。”然后写了一个“真”字。仲由一看不禁乐了:这不过是一个“真”字,有何难的?谁知那掌柜的听了,竟骂圣人的门徒为白痴,还令手下人将仲由乱棒打出。学生逃回,向老师禀告一切,孔子出了阵。掌柜的也太小看圣人,仍写一“真”字考孔老先生。圣人一看说:“这是‘直八’。”那个掌柜的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称赞:“果然名不虚传,学问大得可怕。”一顿酒足饭饱,仲由忍不住问老师:“明明是真字,你怎么认‘直八’?”圣人长叹一声:“不能认‘真’的地方,你偏要认‘真’,只有活活饿死。”

  在不能认“真”的地方认成“直八”,固无不可,可倘若大家都这么做,那世上便会失去“真”字,仁人志士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

  有甲乙二人争论,甲说四七二十八,乙说不对,是二十七。两人相持不下,以至于扭打,后来又都要求到县官那里打官司。县官听说来由,命人将甲打了30大板,然后将甲乙逐出。甲不服,返回问县官为何要判自己挨这顿板子。县官乐了:“那人已经荒谬到说四七二十七,你还同他争,不该打吗?”

  同荒谬人相争,似乎有些荒谬,然任其荒谬,也难免跟着遭殃。

  2.钩子上的鱼

  我小的时候,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和祖父一起度过的。祖父很喜欢钓鱼,有一次,他给我也准备了一根渔竿,并带着我去河边钓鱼。我模仿着祖父的样子甩出鱼线,然后静静地坐着,等着鱼儿上钩。好一阵子后,水面上的浮标突然下沉,我非常兴奋,一把就提起了渔竿,但鱼钩上只有几根水草而已。祖父笑笑对我说:“再试试吧,钓鱼需要耐心。”

  我点点头,再次把鱼钩甩入河里。又等待了很长时间,水面上的浮标突然被什么东西拉入深水,我连忙抓住渔竿使劲一提,立刻看到一条鲇鱼,它在我的鱼钩上活蹦乱跳。我立刻欣喜若狂地对祖父大喊:“祖父,你看,我终于钓到了一条鱼!”

  “这可不算呢。”祖父笑着说。

  我奇怪为什么这不算,我明明钓到一条鱼了呀!但就在那一瞬间,那条鲇鱼却“扑通”一声掉进了水里,然后它晃了一下尾巴甩出一串水花就不见了。眼看到手的猎物又跑了,我一屁股坐在了草地上,十分沮丧。祖父走过来替我装上鱼饵,然后又把渔竿递到我手上说:“小家伙,再试试吧!不过你要记住,钩子上的鱼还不算是你钓到的鱼,只有当你把鱼放进你的鱼篓,才算是你钓到了一条鱼。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当鱼还在你的钩子上时,你千万不要以为它就是你的收获,那还远远不算!”

  我明白了祖父的話。

  钩子上的鱼不算收获,做了一半的事情也不算成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沉着冷静、脚踏实地,而不是稍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夸耀吹嘘。

  3.计较是麻烦的开始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我们平时斤斤计较于事情的对错、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智者的眼里,这是很可笑的。

  有一句歌词叫做“计较太多人易老”,可是我却觉得“计较得越多,失去得越多”。

  朋友初涉社会,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

  一天,她和同事在聊天时,一位比她晚进公司的同事问她月薪多少,两人比较之下,她发现自己比同事的月薪少了1000元。“那个同事比我晚进公司,工作能力又没我强,月薪竟然比我高!真是太过分了!”她生气地说,从此上班也失去了原有的快乐心情。她有种被打败的感觉,就连原来因为尽全力达成目标时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也弃之不顾。那1000元夺走了她的自尊、内心平静和自给自足的快乐。所有的事都没有改变,只因为她觉得自己比别人“少了一些”。

  我们终日计较自己“够不够多”,而忽视你内心真实需要的那份快乐。相反,如果我们解开了这个结,可能会过得更轻松、更自由。

  有生活智慧的人,会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且知道什么年龄该计较什么,不该计较什么,有取有舍,收放自如。

  10岁时,应该不再计较家里给的零花钱多少,不和别人家孩子比穿名牌服装。

  如果家计艰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年龄的孩子已应该知道父母挣钱不易。

  20岁时,该不再计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再计较父母的职业。

  十几岁时,会和别的孩子比家庭出身,比父母官大官小,也是人之常情。但到了“弱冠”之年,尚无自立之志,会一辈子都没出息。

  30岁时,已成家立业,为人父为人母,有了几年家庭生活的经验,丈夫该不再计较妻子的容貌,深知贤惠比美貌更重要,会过日子的媳妇比会打扮的媳妇更让人待见;老婆该不再计较老公的身高,明白能力比身高更有作用,没有谋生能力的老公,纵然长成丈二金刚,还不如卖烧饼的武大郎。

  40岁时,该不再计较别人的议论,谁爱说啥就说啥,自己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50岁时,该不再计较无处不在的不公平之事,不再计较别人的成功对自己的压力,不再觊觎他人的财富。

  半百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秋月春风,不再大惊小怪,历尽是非成败,不再愤愤不平。

  60岁时,如果经商,该不再计较利大利小,钱是挣不完的,再能花也是有限的,心态平和对自己身体有好处;如果从政,该不再计较官大官小,退了休,官大官小一个样,都成了退休老干部;如果舞文弄墨,当不再计较文名大小,文坛座次,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要心情愉悦,有感而发就行了。

  70岁时,人到古稀,该不再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广。

  年轻时争得你死我活的东西,现在只会淡然一笑,中年时费尽心机格外计较的东西,如今看来已无关紧要,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9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