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德哲理短文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东方屹立不倒的明珠。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来中华人民的智慧,关于古代传统美德的哲理文章,也是多不胜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美德哲理短文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古代美德哲理短文篇【1】:疏不间亲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刘表的原配太太死了,大儿子叫刘琦,后娘对他不好,准备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刘琦急死了,就请教他的叔叔刘备,刘备很高明,他说你问我们军师诸葛亮吧。
刘琦就问诸葛亮,诸葛亮听到就不答话,故意岔开,刘琦总讲不上话。后来刘琦就告诉诸葛亮,他说我有本绝版的好书,先生要不要看?我这是译述,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诸葛亮也是喜欢搞学问的,就跟他到楼上,诸葛亮一上去,刘琦就把楼梯抽掉,诸葛亮下不去了。刘琦立刻跪下,先生啊!这个时候一个外人都没有,你非教我不可。诸葛亮没有办法,他逃不了。但是,古人说的“疏不间亲”,夫妻吵架,兄弟之间有纷争,第三者绝不能讲话,讲话是最笨的事。
我有一个经验,年轻的时候很热情,有两夫妻刚刚结婚,他们都是我的朋友,结果两个人吵架,都向我埋怨对方。我想让他们两夫妻讲和,跟男的讲,你不要听她的,她就是脾气坏,然后告诉女的,我那个同学好讨厌,你不要理他,过一两天就好了。结果到了晚上,两夫妻就和好了,然后说某人讲你坏!那样啊!这样啊!弄得我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个道理就是“疏不间亲”。
诸葛亮说,刘公子啊,你何苦逼我呢?疏不间亲,我没有办法。刘琦说,如今只有军师可以救我了。诸葛亮就讲历史上太子申生的事。春秋战国的典故你不知道吗?你向你父亲请求带兵外调嘛!部队归你掌握,又守了边疆,跟后娘离得远远的,不起冲突。等你父亲一过世,军权在你手里,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诸葛亮只好讲历史故事,刘琦就懂了。
我昨天讲一个同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常常看到年轻人,有人把公司里的事跟他一谈,他出了很多主意,这就是没有受过好的教育的缘故,你又不是那个公司里的职员,不知道内情,又不曾参与过。譬如刚才有人提出来,我们楼上有大法会,方丈亲自主持,很庄严肃穆,但是你晓得吗,昨天夜里,他们为了布置这个会场,到早晨六点钟才睡觉。你没有参与过就不晓得多么辛苦,就不知道内情。所以由这个道理就要推及天下一切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绝对不随便讲话,因为你不懂别人的辛苦,固然你是好意,但这是做人做事的分寸。(南怀瑾)
古代美德哲理短文篇【2】: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后的花瓶
600多年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
文章的大意是: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回到家,工之侨让漆匠把琴身漆上残缺不全的花纹,让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图案,然后装进匣子埋进土里。一年后,工之侨把琴挖了出来,抱着到了集市上卖。有个路过的大官看到了这琴,用100两黄金买下,献给了朝廷。乐官们传递着观赏,一个个赞不绝口:“这琴真是稀世珍宝啊!”
琴还是那把琴,只不过做了些手脚,乐官就是非不辨了。
600多年后的今天,工之侨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某瓷都,陶瓷艺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对外出售。花瓶虽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但却很少有人问津。一个买家对陶瓷艺人说:“你这些玩意儿是仿品,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钱了。”
听了买家的话,陶瓷艺人动起了心思。此后,他专门研究“做旧”,就是经过几道工序,把刚出炉的瓷器做得像几百甚至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样。结果,价格飙升,每件都卖到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不等。
前后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侨,面对乐官的是非不辨,他选择了悲愤离去,隐入山林,不知所终;600年后的那个陶瓷艺人仍然乐此不疲,制假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就可悲了。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借用工之侨的话说:“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这话的寓意值得人们深思。(金沙滩)
古代美德哲理短文篇【3】: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齐景公很喜欢穿紫色衣服,宫人纷纷效仿,于是每天皇宫紫霞漫天。很快,紫色成为一种时尚,蔓延到了民间。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都开始穿紫衣,结果导致紫色布料价格飞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紫衣成了一种奢侈消费。齐景公深以为忧,便发布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违者重罚。可一年下来,处罚的人倒是不少,但穿紫衣的风气丝毫不见扭转。
有一天,齐景公向贤相晏婴求教,晏婴说:“大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么制止得住呢?如果大王您不穿紫衣,并且厌恶穿紫衣的人,不用制止,穿紫衣的人就会变少。”
第二天上朝,齐景公果然换上了素色的衣服,然后对群臣说:“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有一个大臣近前奏事,他挥手说:“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结果当天所有的大臣都不再穿紫色衣服,没多久,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衣的人了。
古人说:“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有些事情看似困难,但如果找到事情的根源,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头疼医脚,看似不相干,有时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功效。(清风慕竹)
看过“古代美德哲理短文”的人还看了:
3.古代慈善哲理故事
古代美德哲理短文
上一篇:古代经典哲理短文大全集
下一篇:古代名人的哲理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