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的哲理短文
我们总会在经历之后学会成长,总会在成长之后学会思考,但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一些关于成长励志的文章,来消除成长旅途之中的消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成长的哲理短文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关于成长的哲理短文篇1: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不断地试验、尝试、犯错,一番磨砺后,最终我们会获得智慧。你每一次信心满怀地开始行动时,从来都没法儿预知其结果。有时候,你大获全胜;有时候,你幻想破灭。不论最终成功与否,这些尝试都是极具价值的。其实,比起你认为的“成功”,那些被你看作“失败”的经历所能给予你的常常会更多。
如果你觉得自己理解的东西是错误的,或者未达成期望,那你很有可能会在你的本性和那个所谓的做了一点坏事的你之间竖起一道屏障。由于错误意味着过失和愧疚,当你沉浸在自责中,想起过去的事情,你就很难得到有意义的收获。所以,当你严厉地评判自己时,别忘了宽恕也是很必要的。
宽恕,可以清除情感上的包袱。它分为四种:第一种,起初的原谅自己;第二种,起初的原谅他人;第三种,更进一层的原谅自己。如果是那种很严重的犯错,当你做了有违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感的事情时,你会深深地感到羞愧,你在自己的标准和你实际的行为中造出了一个裂口。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努力原谅自己,宽恕自己做下的那些错事。这样,你才能缝合这个裂口,重新排列自己最好的部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马上原谅自己,不去后悔,而是说,长时间沉湎在这种情绪中,对健康不利,过分地折磨自己只会在你和自己的道德标准中造出更大的缺口.
第四种,也许是最艰难的——更高级地原谅他人。生活中某些时候,你会被另一个人狠狠地冤枉或者伤害,其程度之深,以至于宽恕都几近没有可能。但是,怀着怨恨和报复的想法,只会让你深陷在被害的阴影中。在这种情形下,你应该强迫自己放眼大局,这样的话,你就能把注意力从愤怒和怨恨中转移开来。唯有通过宽恕,你才能消除坏事的阴影,才能清理记忆中的垃圾。等你可以彻底地从这种境况中摆脱出来后,你也许就可以把这当成自己成长过程中必要的一个部分了。
关于成长的哲理短文篇2:“成功”不过是很差劲的老师,我更相信“失败”
作者:陈文茜
2015年3月,我与李开复进行对谈,当时他已罹患淋巴癌第四期,他说,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与反省,不是拿了全美最Top的资讯工程博士,或者成为Google中国区总裁,而是获知罹癌那一刻。
那一年是2013年,他才刚获美国权威杂志颁发的“百大思想人物奖”,带着自嘲,李开复说:“还很高兴跑去美国领奖。”没多久,2013年告诉李开复,他得到的最大奖项是:“淋巴癌,第四期”“毕生不能根绝”。
那一年,他五十三岁,离“青春”一段距离,名片上Apple、Microsoft、Google前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没有一项头衔救得了他。“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那一年他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真正有了最深刻的“创新思想”:除了养病之外,他把大多数的时间留给家人。那个每天滑啊滑的手机,偶尔玩玩,彻底失宠,不像往日贴身携带。曾经一天发二十条微博,夜里回三次Email……李开复说,他曾自豪的“效率”,现在变身为亮晶晶的肿瘤在他的肚子里。
所以在人生中,“成功”永远只是人生长路中的一段,而且是“相当差劲的老师”(Bill Gates语)。无论你的身份是企业家、政治人物、国际舞者、大作家,或是千万亿万人迷的演员、创作歌手;失败,会教导你一些事;成功,反而会误导你做错许多事。
所有舞台的灯光在结束时都会熄灭,所有“努力”“侥幸”“机运”得来的“成功”,未尝不是如此。我曾与十几位在各个领域的梦想践行者分享他们的故事,每一段他或她的故事,都是从“苦熬”开始,都是从“失败”走来。
许芳宜刚获得马莎·葛兰姆舞团录取时,还不会英文,也不知如何打国际电话向父母报喜讯。在纽约街道她无意识地走过来,又走过去,最终站在林肯中心旁,喜极而泣。舞者以熟悉的脚趾不停地行走,交互来回,告诉自己,那么遥远的梦想,那么大而冒险的冲动,一切竟已成真。然而她的哭泣,没有终点。
黄皮肤及东方人的身体,使许芳宜在舞团中登上了“首席”,也登上了《纽约时报》艺术版头条,但仍无法站上主要舞台。她曾大哭,不服气地问自己“为什么”,最终擦干眼泪,决定离开“庇荫”的国际大舞团,再度冒险地与世界一流编舞家合作,单独闯荡国际舞台……那个代价是:她往往一个月跳三支不同的编舞,往返飞行几十个城市,舞台上精准完美演出后,在深夜浸泡乌青受伤的脚趾,然后第二天天未亮,提着行李,又一个人孤单奔向机场,走向下一个舞台。
五月天成团之前,阿信待过地下乐团,而同团马莎的妈妈在我访问阿信前,告诉过我儿子加入“五月天”的往事。“他们在学校时那么相信自己,兴奋地唱着、演奏着……而每次我离开,想着他们可能空白的未来,转身回家的路上,总是流着泪……”
还有……创立“云门舞集”,解散复又站起,林怀民始终挣扎着他的舞蹈梦;几度人生更迭,时而被“体制逐门,时而被奉为“大师”,蒋勋更体悟“舍得”与“舍不得”;凭借勤勉细心努力攀上人生“高峰”却遭遇癌症,严长寿反而是更珍惜仅余的生命;曾经无路可走到现在拥有无数歌迷支撑,周杰伦始终未忘“初心”,始终“战战兢兢”……
这些“失败”与“成功”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思考“青春”。
什么是青春?二十到三十?十五到二十五?二十至四十?依照日本文学家三岛由纪夫的定义:青春就是未得到某种东西的心理状态,于是形成渴望,形成憧憬,形成可能性。尽管眼前埋伏广袤的原野和恐惧,尽管还一无所有,但在幻想中,却感觉自己拥有一切。
所以,青春无关年龄,有关恐惧和计算,有关安逸与逃避。因此若你才二十,已没有了幻想,你的人生其实已经没有了青春。若你已六十,你仍在创新,仍想改变拥抱新的生活方式,你还“青春”!我常常看到“不快乐的年轻人”,心疼也心憾。青春多么珍贵,一去不复返。对我而言,“最贫穷”的青春,莫过于怠慢。怠慢拥有人生最美的青春,怠慢可以闯荡天涯的机会。
或许此刻“青春”的你正接收生命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贫穷、焦虑、怨仇和哀伤,但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生命的过程本来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甚至珍惜那激越绚烂的快感。
罗曼·罗兰有句惊人名言: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就死了”!因为人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的,把以前年轻时代曾经说过的,曾经做过的,曾经想过的,曾经喜欢的,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还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荒腔走板。
在已错过青春的人眼里,青春是无限的可能;在困守于青春、茫然愤怒的人眼里,青春是一种缺陷。人们初次品尝青春滋味,并不知道只要抱持幻想,贫穷的滋味也是甜的,而永远离别青春后,对青春的渴望、遗憾、追念……那个滋味,即使坐拥财富,还是苦的。
青春是一棵树,只有爱与希望才能成为它的根,扎扎实实地扎根入土里,智慧与愉悦的枝叶,才能使你的未来人生招展,无论是面对风雨还是身处蓝色天空之下。
愿你永远青春。
关于成长的哲理短文篇3:羞耻感让你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曾经我的字很丑,而且是那种“天下谁人能识君”的丑。
初中的时候,老师提名班里写字最”狂野”的四个人,并给他们颁奖“四大草书大王”。我遗憾落选,因为老师觉得我的字已经脱离了文字的范畴,仓颉再生都无法作出评判,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鬼斧神工”。
同学们经常拿这个和我开玩笑,老师也屡次劝我改“写”归正。
当然,最为光火的便是我老爸,他始终认为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迹完全可以代表他的精神气质与生活态度。我觉得这压根就是扯淡,他只是因为自己写得出一手不错的字,所以大有一种“老子英雄儿狗熊”的愤懑。
而我,却从未因为我的字迹而感觉到丝毫不适,更谈不上羞耻。甚至得益于我还过得去的文笔,作文一直被老师拿来当范文,所以我反而会在心里有点小得意:字不好怎么了,你们照样望尘莫及。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
刚上大学那会,我决定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入社考核分为现场笔试和面试,现场笔试就是在一个小时内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短书评。待笔试全部完成,然后就是根据考卷提交的顺序一个个进行面试,轮到我的时候,我明显发现坐在正中间的一位学姐拿着我的考卷满脸愁容,坐她旁边的两哥们则强压着笑意。
当时我也略觉尴尬,还好他们很快便恢复了常态,在问了一些小问题后面试便结束了,刚出门我突然想起包落在了里面,返回去的时候一推开门,我清晰的听见那女生对她旁边的学长打趣道:“他的字比你的还艺术哦!”
那一瞬间,这句话落在我耳里为刺耳,我假装没听见,进去拿起包便往外面走。
在即将出门的一瞬间,甚觉憋屈的我又返了回去,原谅我当时就是一敏感傲娇的冲动Boy,仍保留着高中时代的流氓匪气。在他们的目瞪口呆中,我拿回卷子,抛下一句:“对不起,我不入了。”
回去的路上,我将整个事件在脑海里回放了一遍,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刚刚自己的行为不但幼稚而且没品,丢了面子又失了里子。
而追朔我冲动的源头,那便是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羞耻感。
只不过曾经自己一直置身于熟悉的环境里,面对同学的玩笑、老师的调侃、甚至父母的苛责,这种熟悉将内心的羞耻感进行了无限的遮掩与弱化,而自身还过得去的文笔在和潦草的字迹进行对比后,这种强烈的反差更加催升了我叛逆时期的满足感与虚荣心,让我长期沉浸在一种“以耻为荣”的思维怪圈里。
而现在,当自己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便失去了潜意识里自我蒙蔽的遮羞布,面对陌生人对自己字迹的调侃,隐匿在心底的羞耻感立马显露了出来。
自那次以后,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去练字,并在网上买了很多字帖。每当我想偷懒或是觉得无法坚持的时候,便会回忆那天的场景,一种无法言说的羞耻感哪怕隔着漫长时光,仍能一下子戳中我敏感的神经,督促我继续坚持。
直到现在,我的字迹丢在人群中,虽然仍是毫不出色,但也算的上中规中矩,至少在别人那里再也捕捉不到皱眉的表情。
曾经我在某篇文章中提到过,很多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妄自尊大,要么妄自菲薄。但在它们两者之间,还存在一种同样致命的思维误区,那便是由于长期缺乏适当的羞耻感,所以形成一种阿Q精神般的盲目乐观。
比如你处于一个圈子的底层,但是你却未觉丝毫不适,更不思考如何去改变与提升自己,在圈子的底层里怡然自乐,更“恐怖”的便是有人还因此洋洋自得,给自己打上一个淡泊名利的伪标签。
以前公司一职场前辈,在公司呆了近十年,和他同一批进入公司的人,基本都早已离开公司,踏入了更好的平台,更有甚者自己开了公司成了老总。而现在公司的那些项目总负责人,都是比他晚入公司的后辈。即便我们这些刚毕业没几年的人,也一个个开始往上走,唯独他一直坐着一个项目负责人的位置雷打不动。
不过他有一个“优点”,就是面对其他人的玩笑,他都能泰然处之,和我们这些年龄小了一大截的年轻人也能打成一片,并常以淡泊名利作为口头座右铭。
纵观他的工作状态,下班时候按时打卡回家,再忙也从不加班。公司项目多的时候也不争抢,甚至巴不得你们全拿走,年底别人都是至少五位数的奖金提成,他拿着三千块钱的月薪不亦乐乎,一遇紧急状况便需东凑西借。已过而立之年,却仍是囊中羞涩、孑然一身。
此时再去回观他所谓的淡泊名利,却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功成名就后豁然放下,那叫淡泊名利,而如果这个词语从一个一无所有、毫无建树的人嘴里说出来,那只能是不思进取。
究其根源,就是缺少了一种羞耻感,所以才能淡定地面对周围的流言蜚语与异样眼光。且与曾经的我不同,他是彻底抛弃了心底的羞耻感,使得自己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意识陷阱里,彻底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古语有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就是说一个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不知羞耻的耻,更是无耻。而保持适当的羞耻感,更能规范你的行为准则,提升你的素质修养。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地铁凤爪女”事件,面对全民一边倒的指责“讨伐”,当事人表示拒不认错,因为她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到地铁上的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
很显然,她为自己辩解的理由,便是以绝对的规章制度来衡量自己行为的对错,却忽略了在群体社会中,规章制度只是一种面向全体成员的制约手段,它具有强制性,但因为要涉及人权等诸多方面的考虑,所以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很多时候需要有一种自我约束。
可以这么说,绝对的规章制度可以从身体上对一个人进行制约,可那仅仅只能说明你遵守了最基本的群体秩序。自我约束能力才是最终决定一个人品行与修养的内在动机,而形成自我约束最好的方式便是培养自己的羞耻感。
因为你的内心潜伏着一种羞耻感,它会对你的个人行为时刻进行自我监督,将你的个人修养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人生路上,务必保持一种适当羞耻感。
它不一定会助你最终走向成功,但它可以增强你对目标的饥渴度,面对失败与困境的时候也能保持更强的韧性。
它也无法瞬间提升你的学识技能,但它能够让你更好更舒适地生活在群体社会里,由内向外地散发出一种高贵的修养与情操。
而且有一点毋容置疑。
那就是相比当下,你终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关于成长励志的美文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过“关于成长的哲理短文”的人还看了:
1.成长励志哲理美文
5.意林励志文章精选
关于成长的哲理短文
上一篇:关于成长的励志哲理美文
下一篇:关于成长的哲理短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