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校园文章>

校园文化建设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校园,是一个人成长的发源地,是一个人精神的孕育所,是一个人修养的训练场,校园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文章: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是师生在学校教与学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校园文化反映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和教学、生活管理制度;反映在软件方面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化形式,指学校建筑、环境布置、教育设施等;二是人文氛围,如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道德规范、校风传统等;三是校园精神,包括学校规章、管理机构、师生常规要求、各种文体活动等;概而言之,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具有非强制性、潜在规范性、影响持久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认识、鉴别、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学校要学会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以研究的态度来操作,既要加强物质文化的建设,更要加强精神文化的提高,防止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提高的倾向。

  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要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个性化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规范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形成个性特色。

  5.以人为本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6.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三、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因陋就简,构建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默化的影响。要做到校舍建筑美观别致,景点设置精心独到,校园设施设备配置齐备,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得体,整所学校的自然环境总体上达到新、齐、净、绿、美的要求。

  打造优美的自然环境,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应该做到:

  科学规划校园,加强校舍建设。现阶段,农村小学仍处于调整学校布局的阶段,新建校舍应着重考虑校园合理布局,力求做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离,以免造成相互影响。校园附设的建筑物比如校门、升旗台、花坛等,要从审美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做到美观耐看。对于学校的建筑物,应重视维护更新,以保持常新常丽。校园的整体建设争取做到园林式、花园式。

  重视校容校貌治理,确保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周边环境,做好绿化美化工作。校园内要适当设置集中绿地、花坛、景点,条件具备的学校要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形成庭园美化效果。学校主要道路要平整洁净。对新建学校、学校扩建和改造校园工程,要高起点规划,在功能设置、建筑装修上要上档次,在环境“三化”建设上要有新意、有特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学校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做好花草树木的管理看护,做好校园清洁工作,努力达到“四无”要求,即:无杂草杂物、无积水、无散养家禽、水泥地面无尘土。厕所定期冲洗,垃圾定点入坑,校舍天天打扫,校园内无卫生死角。

  合理配置设施,建设好教育阵地。学校要设置标准的旗杆、旗台,建设适应学校规模的宣传橱窗,加强学校德育室、校史室、少先队队部、阅览室及各功能室的建设。学校的校门、屏风、花墙、台阶、雕塑等辅助建筑要体现出学校特色,从形式到色彩都力求发挥愉悦学生身心和文化影响的功能。同时,学校要在适当位置设立体现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等永久性标语,以及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标语牌。通过隐性教育环境的暗示和潜移默化作用,不断规范师生行为,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群策群力,综合整治周边环境。不论是校内小环境,还是校外大环境,都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特别是黄、赌、毒及腐败现象和社会治安问题。为此,学校要自觉加强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建设,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要积极争取所在地政府的支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综合整治,治理好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努力为师生创设一种安静、和谐、健康的氛围,保证学校整体环境上的洁净幽雅。

  通过以上做法,可以使农村小学的校园散发出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大自然,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因势利导,建立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

  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一个学生在校度过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只有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教职工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完善人格的要求,更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组织对个人,要做到公正处事、公平待人,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加关心;个人对组织要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多讲一点服从;个人与个人之间,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要多一点自律,多一点自省,多一点修炼。努力形成见贤思齐、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3.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教育不应是刻板的训导,而应是教育生活的一种润泽。如果说校园布置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一种校园文化,那么活动则是以动态形式呈现的一种校园文化。通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艺术教育的真谛,展示出学生的阳光活力。学校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深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快乐成长营造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孩子自主成长,个性发展。

  学校应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人文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升旗仪式、中队会、班队会、专题讲座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把清明节、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和节假日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把入队仪式、读书宣传活动、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运动会、歌手比赛、体育比赛等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延伸。同时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达到在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目的。利用学生的操行评定和评比三好学生、优秀班队干部、先进班队等评比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通过开展学生值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良好行为。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4.因地制宜,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生活氛围是指师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不同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以《教育法》《教师法》等为依据,制订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师、学生行为准则。有了规章就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规章就只是一纸空文,对教师缺乏约束力,对学生缺乏规范作用。尤其农村小学布局分散,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随意性大,没有一定的科学合理的制度及督查评估机制来制约,仅靠教师的“凭心教书”和学生的“自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形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将是每一位农村教育管理者认真研究和不懈探索的课题。

  5.因利乘便,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因而,努力营造出奋发向上,健康和谐的校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立校之本。重视和抓好良好校风的建设,可以优化学校的内外部环境,使学校管理目标具体、内容充实、机制健全、渠道畅通、运行顺利,不但利于全校师生员工文明素养的提高,而且利于发挥学校对社会的窗口示范作用。校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良好的校风是学校整体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包括良好的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学生是校风存在的主体,良好的学风能有效地促使受教主体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实现素质的优化超越。教师是校风存在的主导,良好的教风是学校教师风范的结晶,它给一批又一批教师以濡染和熏陶,使其素质不断优化。良好的教风又是一种隐性课程,能够导引学生自觉地建设良好的学风。领导作风是校风存在的主心骨,良好的领导作风有利于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班子成员素质的提高。良好的领导作风又是一种无声的示范,可以感染教职工和学生,带动好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倍努力!

  校园文化建设文章: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示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些人认为农村学校条件简陋、设备落后、资金缺乏,无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有些人认为农村学校没必要去花钱、花心思搞什么校园文化的“花架子”,只要上好课、教好书、搞好学生成绩就行了。我认为这些观念都是肤浅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创设一种氛围,以其陶冶师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育学生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倡和谐校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广东教育强省的今天,加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的做法是: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及外在形象。因此,我校注重搞好学校校园环境的规划、做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首先,校园建设做到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我校在进入学校的道路口竖立了一面以学校优美环境、学生喜笑颜开为背景、写有“礤下小学欢迎您”的牌匾,既为群众指明了学校的方向,又展示了我校良好的形象,还体现了我校文明友好的礼仪。校门旁的一块草坪上竖立了一块大石刻有“求知”两个大字,体现了学生积极进取的求学思想;校门的门楼为博士帽形状,体现了我校培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开放式的校门配上一座电动门,显示了我校开放、兼容的现代气息。进入校园,一眼望去是宽敞明亮的校园,错落有致的教学大楼、宿舍楼,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大块,布局合理、井然有序,体现了我校井井有条的教育教学秩序。教学楼上竖立的“振兴中华,勤奋好学”的标语催人奋进,生活区悬挂的“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标语鼓舞人心,运动区围墙上“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生动活泼,时常有学生们活跃的身影,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挂上了识记牌,还有“小草青青,脚下留情”、“我的美丽需要您的呵护”等温馨警示牌,既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又教育了学生们爱护花草树木,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公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发挥宣传栏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信息泛滥、思潮涌动的时代,如何避免学生受不良思想、风气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功能作用,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如我校在宣传栏设立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栏、好人好事宣传栏、新闻导读、好书推介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张贴上墙,教学楼走廊、楼梯等显眼处悬挂有名人警句、有“爱护环境”、“团结友爱”“文明礼让”、“上下楼梯,请勿拥挤”等激励性标语,学校设立“红领巾”广播室,每天向师生定时广播。这样,学生每天能读板报、看标语、听广播,时时刻刻都在接受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

  再次,抓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作,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优美的环境能让人情绪愉快,心旷神怡,整洁的场所能使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学校应重视抓好学校校园环境的整治,让师生有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如今踏入我校校园,可以见到绿树成荫、青草芬芳、整洁卫生、清新宜人,让人肃然起敬,学生形成了“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共识,在优美环境的熏陶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新课程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和谐社会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建设一支高素质、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对学校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时代在飞速前进,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激活自身的文化源泉,做到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到老学到老,时刻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学生共同进步,与时代并步前行。作为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本职工作,需要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做到安教、乐教、善教。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最根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首先应树立师生平等意识。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是师生共同的土壤,是师生焕发生命力的田园,教师要学会尊重、宽容、爱护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其次,学会微笑,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教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师生心灵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试想一下,一个充满微笑的校园时是一个多么可爱、和谐的校园啊!再次,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沟通从心开始”,在人类社会里,沟通——这简单而平凡的字眼,无时没有,无处不在,教师经常与学生沟通,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爱戴,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达到春风化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学生从沟通中可以学会尊重、友爱,学会关心他人、相信自己。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生活及日常活动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班级氛围、班级精神、班级理念,并体现在班级所有学生身上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班级文化具有间接而内隐的具有影响,是“隐形的教育”,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着桥梁纽带作用,班级文化的舆论引导作用,更能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道理。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班集体智慧,树立正确集体舆论,培养班集体荣誉感,进而形成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重要举措。

  1、设计班级口号,鼓舞学生干劲。口号可以增强团结精神,可以鼓舞士气,它代表一群人的共同心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守德守纪,惜势惜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潜心苦学,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奋发向上”,一句句朗朗上口的班级口号张贴于我校各班级课室门前,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既体现了各个班级的特色,又显示了各个班级的集体力量和集体智慧,对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培养优良班集体有着深远的影响。

  2、精心布置课室,美化学生心灵。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更是学生生活着的一片的空间,对其进行布置和美化,使其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能激发和触动学生的心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课室布置可根据本班的特点,学生的爱好、特长,采用“简洁、美观、协调、实用”的原则。如设立班务栏,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名单、班规制度等张贴在上面,体现出一个班集体的严谨、有序;设立图书角、植物角,鼓励学生为班集体捐献图书与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墙角摆上几盆绿色植物可以给课室带了温馨的感觉;设立学习园地,用于张贴学生优秀书法作品、手抄报、绘画作品、优秀作文等,让学生找到自我,享受成功,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土地,成为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无声力量。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学生身心健康

  当前,出于安全考虑或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有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课业和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实际上,学校适时适度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消除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有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发展特长,培养能力。

  1、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如开展书法小组、美术小组、体育小组、篮球队、田径队、舞蹈队等,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出一些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为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书法兴趣小组的学生每年都有一部分人代表镇中心小学参加县举办的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书法兴趣小组已成为我校课外活动的一大特色。

  2、开展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我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放风筝活动、手工制作活动,并对活动结果进行评比奖励,将学生优秀作品收藏于学生作品展览室,定期开放供学生参观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3、开展校内、外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有些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总是把学生“困”在学校课室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怕出安全事故,负不起安全责任,于是,学生几乎成了 “井底之蛙”。其实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特别是农村广阔的田野是一个大课堂,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城市孩子无法亲身体会到的自然、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我校每年结合季节或节日组织一些植树节活动、到烈士陵园扫墓、春游、野炊、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等校内、外活动,每当开展这些活动时,也是学生最开心的时刻,他们一个个欢声雀跃,兴高采烈,高兴而去,尽兴而归。

  当然,校园文化并不仅仅是摆石头,种树木,植草坪,贴标语,喊口号那么简单。校园文化体现的是学校团队持久恒定的价值取向,凝结的是一代代师生积累下来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巨大向心力,还需要再一代代的师生不断努力,精心规划,细心呵护,耐心发展,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凸显自己的特色,使之继承、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校园文化建设文章:学校为什么要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是一个人成长的发源地,是一个人精神的孕育所,是一个人修养的训练场。

  因此,如何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画、一景一点……皆应围绕师生成长做文章。“贴地而行才是王道”,而非简单地堆砌些许景物。

  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要有一个精神核心。也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要基于学校的培养目标、价值追求,学会观瞻学校文化发展的历史,兼顾地域特色,站在时代长河的轨迹,用世界的视角定位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落地服务师生精、气、神的生长延续,服务师生幸福健康地行走在校园。

  如此,校园文化建设才会避免因校长的变更.尤其是因其喜好而进行重复性或变异性建设的弊端,有效利用学校有限的资金,有序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校的精神文化萦绕在校园的每一角落,让求实、创新、科学、民主、服务等积极精神深人到每一位师生的内心深处,化作师生成长践行的原动力。

  校因文化建设主体设计要有一个校本情结。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拐0寸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但是笔者对曾历经县域校园文化建设考核评估的各地学校考察发现,其文化建设多以古典文学、名人传记、文化文字演变、写真书画等为主体,完全忽略了学校的主体是我们的学生.乃至是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本土地域文化。

  如此,远离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是一种虚拟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无法唤醒学生生活阅历的空洞校园文化。师生的精、气、神只能是本性向真求善的点滴外显.教师团队、班级学生的凝聚力更是空谈,学校的生气、活力、朝气可想而知。

  
看过“校园文化建设文章”的人还看了:

1.小学校园文化演讲稿3篇

2.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3.试析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4.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意义

5.浅论网络文学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86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