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校园文章>

关于音乐的文章_有关描写音乐的文章(6)

时间: 淑贤0 分享

  果不其然,之后在米兰的诺沃歌剧院他演唱了威尔第的《假面舞会》和《命运之力》;1952年在罗马演唱了博依托的歌剧《梅菲斯特》;1953年在斯卡拉歌剧院初次登台,成功地塑造了拿波里(Napoli)的《马萨尼埃罗》(Masaniello)这一角色,同年他又以《命运之力》中的阿尔法罗这一角色在伦敦的斯多尔剧院进行首次演出;1955年他取得了国际性突破,在美国芝加哥抒情歌剧院做在美国的首演时,在《乡村骑士》、《外套》、和《三王之爱》(Lamoredeitrere)中担任主要角色;1956年至1957年他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了拉达美斯和曼里科;1962年他在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演出了《命运之力》,并多次在这里演唱了《游吟诗人》、《阿依达》和《托斯卡》等戏剧性男高音角色。

  他的音色优美明亮,富有戏剧性,而且控制力极强;他以自己独特的鉴赏力和艺术情趣,运用自己的嗓音唱出了稳健、优雅而又富有活力的旋律;被誉为是威尔第歌剧的权威解释者和“世界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大使”。

  第五乐章延续

  以声音发现声音,用呼吸指导呼吸

  这次他是被专程邀请来为中国的美声学生做大师班的讲座的,对于自己在81岁高龄时还长途跋涉来到中国走一趟,贝尔岗齐的表情充满了喜悦与兴奋。他感到北京是个美妙的城市,中国的学生留给他有教养有礼貌的好印象,他们对于他的热情更是超出他的想像,而这些年轻的中国学生对于美声唱法的热爱更是令他对于此次中国之行感到无比欣慰。

  而中国的学生给他的感觉是,有一部分的确有着美妙的嗓音,只要稍加磨炼即可成才,但是他们的传统的发声方法是阻碍他们进步的致命绊脚石。对此,他现身说法的讲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在一次演出后,专程跑去问大师吉利,究竟怎么才可以唱得像他那么优美。大师就告诉他“你必须要用横膈膜来呼吸,因为你要这么唱的话,你的声音就是往上走,传得远;你要如果不是这么呼吸,声音就往下走了。”从此以后,他每天清晨都坚持这样练习发声,时至今日,他唱了53年的歌,从未间断过练声,就是那天去上大师班的早晨他还做了十分钟的呼吸练习。他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中国的学生们,作为一个歌手,就要把一生都献给歌唱艺术,只要踏实勤奋好学总会成功。

  他还认真的表示,这次听大师班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人声音质量非常好,其中有八、九个的声音非常有发展前途,如果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话,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于是他打算带他们去意大利继续深造,收他们为自己的学生。

  第六乐章向前

  卡罗·贝尔岗齐大师一生演唱过71个剧目,剧种涵盖各种类型,为了歌剧事业他更是做出了很多的牺牲,但他以他大师的名誉保证“如果还能再活一次的话,我愿意把我所做过的事重新再做一遍。”

  其实,真正的音乐指的是那些穿着整齐的礼服,坐成六排的艺术家们演奏的诸如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这些乐曲反映了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下作曲家们的心声,是他们对时代的见解,对人生的诠释。但王朝更迭,江上易改,同样音乐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前的乐府到现在的各歌曲,由士大夫的音乐到大众的音乐,无不能看出音乐的发展史。人们爱把歌曲与音乐分开而论,其实歌曲就是音乐,最大众化的音乐才是音乐的主流,就流行程度而言,现在的歌曲早已胜过音乐家们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已经不再是那么狭窄了,只要能对我们产生美感的声音,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音乐。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败于金钱和名利之下,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唯有音乐,才能让我们心情畅快,陶醉于音乐的波浪之中,站在浪尖上的感觉你领会过吗?

  音乐丰富多彩,其来源也多如牛毛,有来自民间的,有来自艺术家的……虽然来源之广,但分之就只有两类,一类是好的,一类是坏的,当然是相对而论。它们有的庸俗,有的高雅,有的乏味,有的新鲜,有的让人满怀斗志,也有的让人甘心坠落。如果我们说音乐对生活的作用是消遣,疗伤,奋进,那么音乐与生活关系的根源也就是这三点了;没有音乐对生活产生的作用,那就没有音乐存在的必要了。

  在悠悠的乐声中升华自己的灵魂,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静性,尤其是抒情,绘景的音乐,如果能坐着,闭上眼睛听一段十五分钟的《田园交响曲》,听后脑海里如果能有一片农民在田里耕种,暴风雨来临时又急又忙收拾东西在一个草房下避雨的画面,那你便听懂了贝多芬创作时的心情。

  如果你精神上有负担,感情上受了伤,那么音乐就是你疗伤的最好膏药。你为了金钱,名利,地位,弄得两眼冒金星,那又何必,倒是那破趾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你为了爱情,亲情,友情伤得遍体鳞伤,那又何苦,要知道感情的东西不是一个人的事,要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如果这一切你都放不下,那就一个人静下来听听音乐吧!那些抒发离愁别恨,抒发思乡忆亲之情的作品也许会让你两眼泪下,但伤心之后却能留给你一片晴空,一首《松花江上》,一曲《梁祝》也许会以情动人,催人泪下,震撼你的心扉,留给你的不止是伤心哟!年少懂懂的我们都曾感动于那份过来人的沧桑,但从中也学会了不少的东西,人生难免经历痛苦挣扎,这就是《爱的代价》,就当她是个老朋友吧?也让我心痛也让我牵挂……

  红色的芭蕾舞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组聚首《音乐人生》

  1960年电影《红色娘子军》公映,四年之后,在北京天桥剧院,根据电影改编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上演,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善恶对抗,善战胜恶的快感。除此之外,芭蕾舞剧独有的视觉效果与听觉上的美感让人们激动不已,中国芭蕾舞风格化得以实现。如今,40年光阴荏苒,为了纪念这一经典,《音乐人生》邀请当年芭蕾舞剧的剧组人员做客,畅谈当年。

  黄准——电影音乐创作者的激情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自同名电影,它的音乐借用了电影中的主题曲《娘子军连歌》,为舞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主题曲的作者是黄准,虽然当年只有33岁,却已经为几部电影作过音乐,包括非常著名的《女篮五号》。当年为了创作,他三次深入海南体验生活,创作之中,他抓住了海南岛当地音乐的特色,同时体现军歌的特点和妇女的特色。黄淮说每每听到这一音乐,都感觉非常有感情,毕竟“那是我艰苦劳动的结果”。

  吴祖强——不完整的伤痛

  吴祖强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要作曲者,当年他和几位同行兄弟一同日日夜夜进行创作,作品出来之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只是,此时的吴祖强早已被定为“反动资产阶级的反动权威”,自己的作品也被肆意地篡改以至于到如今都无法完全地呈现当年作品的全貌。现场,他仅仅带来了早期演出的总谱复印件,不完整的《红色娘子军》是他永远的伤痛。

  杜鸣心——在强压和理想中选择

  杜鸣心当时任样板戏改革组的负责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调到舞剧团修改音乐。但是,在具体的创作中要完全依据江青的具体想法进行,而她的很多想法都是违背艺术规律的,在强压和理想中,杜鸣心选择了理想,那段时间他创作了大斗笠舞《万泉河水清又清》,但是有人指责其中有黄色的内容,因此受到了迫害和痛苦。

  王燕樵——《红》剧让我有了两个超越

  王燕樵是如今非常时尚的“海龟派”,因此对于祖国以及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年轻时的王燕樵是一个思维敏捷、语言锐利的青年,但是这样的个性却让他在那个年代遭遇劫难,被下放到了新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音乐学院,并加入了《红》剧的作曲团。他说《红》剧对于自己意味着超越了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创作了如此大型的音乐;超越了原有的水平,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

  李承祥——编导与南霸天的双重角色

  1963年,周恩来观看了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演出非常成功,但是非常睿智地提出似乎当前的剧目还多集中于欧洲经典,能否创作出我们自己的芭蕾舞剧。李承祥想到了《红色娘子军》,他认为这部戏具有女性特色、海南风格并且人物性格鲜明,如此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在任编导的同时,李承祥还为自己选择了“南霸天”的角色,并不是利用职权之便,只是从各方面来衡量自己还比较适合。

  白淑湘——中国舞台上的第一只白天鹅

  9岁习舞,主演过许多剧目,白淑湘被称为“中国舞台上的第一只白天鹅”。《红》剧堪称白淑湘舞台表演的一个高峰。但是,十年“”期间,她被迫离开了舞台,再回到舞台的时候,她已经34岁,体重135斤,不再适合舞蹈。为了重拾旧业,她加紧锻炼,重又恢复了往日的激情。50岁的时候,白淑湘举办了告别舞台的演出,但是之后我们依然能够在舞台上看到她的身影。执著于舞台的白淑湘37岁才步入婚姻的殿堂,一生未有子女,这是她终身的遗憾。节目中,我们送给白淑湘一双漂亮的舞鞋,上面签有当年《红》剧创作者的名字,希望他们的祝福能够伴随白淑湘幸福一生。

  当年的《红》剧还有很多的角色,他们也悉数到场,只是短暂的篇幅容纳不了更多的内容,更加精彩的内容在片中等待您的守候。

  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老师,也就会喜欢他所提供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作为音乐教师,因为课程的特点,一个星期每班只上一节课,与学生的接触远不如其他学科的多,往往又担任很多班级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格局势必造成音乐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学生因此也不会太喜欢音乐教师,所以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大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改善音乐教师与学生关系,做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我认为音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观和服务的意识。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也可以说,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课堂。在我多年的音乐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同行们这样的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学生却不领情,课堂上做作业、看课外书、睡觉的比比皆是,越是这样就越是生气,师生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渐渐地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老师,更糟糕的是学生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所以,有调查表明学生喜欢音乐却不怎么喜欢上音乐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所以做一位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做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呢?笔者从师范院校毕业以后,一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后来又兼班主任工作。多年来潜心探索,想打造出这样一把改善音乐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金钥匙”,做学生喜欢并满意的音乐老师。我认为这把钥匙应该由三个部件构成:即自身素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服务意识

  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音乐教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能歌善舞的,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知识面会相对窄些,部分音乐教师自己也这么想,只要我把音乐教好,知识面窄些也没有关系。其实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很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为师者如果不能让学生折服,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特别是音乐老师要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不贬值:

  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组织、专业教学能力。笔者刚分配到学校的时候,一位老教师问我:你“吹、拉、弹、唱”应该都不错吧?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位老教师的期待,更是学生的期待,回想自己大学几年学到的知识实在太有限了,站在讲台上我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学生。是不是音乐教师会“吹、拉、弹、唱”就可以胜任课堂教学了?不,这些专业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是一种文化,她包涵太多内容了,要引导学生走在音乐的路上,更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组织、专业教学能力,“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比如,在欣赏外国民族民间音乐时,仅仅让学生倾听、感受是不够的,教师要有跨文化的意识,通过多渠道、多角度让学生了解历史、风俗成因,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尊重不同文化树立起民族观。

  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使我们高尚”。我想说,如果没有一位道德高尚的老师的带领,学生也不可能受到真正音乐的恩泽。学生最初的崇拜是盲目的,在他们眼里音乐教师能歌善舞,多么美啊,一开始学生会关注音乐老师的外表、穿着,但只有当音乐老师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深深折服时,他们才会找到人生起步的座标点。自尊而不自负、自爱而不自封、自强而不蛮干、自信而不盲动,举止得体、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正是音乐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伟大的音乐作品在这样的音乐老师的课堂中才会感染鼓舞学生,师生的情感才会找到共鸣点。

  要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道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让自己的思想落伍。这一点及其重要。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面对的是一天天成长的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如果我们以不变得“面孔”去面对渴望变化,新鲜的学生,结果会怎样?学生会枯萎的,因为我们不能给她们成长最需要的养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美容”不断吸取新知道充实自己。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音乐教育者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这一方面是由教育本身的特殊需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教师的良好风范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乐意从情感上接纳老师。

  音乐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观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成长中的小树,青葱可爱又枝桠横出,他们渴望阳光、雨露、空气,应该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我牢记“平等、尊重”这两个词,我觉得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为师的首要素质。作为音乐教师,因为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接触远不如其他学科的多,往往是担任很多班级的教学工作,一个星期每班只上一节课,甚至半节课。这样的格局势必造成音乐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如果不是音乐素质好的学生,教师甚至叫不出他们的姓名。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也喜欢叫那些音乐素质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往往忽略了与其他大部分同学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平等,更谈不上尊重了。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如果树立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的意识,教师就会自然理解生命的独特色彩,教师就会平等地像保护自尊一样的保护学生的尊严,就会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就会等待学生的自然成熟。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就不会刻意让每一个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方向前进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才能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课堂也会生意盎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使命是关注生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广阔的音乐田园中,不断发现自己,在更高生命层次上进行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现机会和成功的喜悦,“以人为本”,让音乐教学释放出生命的活力。

  音乐教师必须树立服务的意识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师是为学生的存在服务的。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一切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服务并不是剥夺教师的尊严,而是树立教师的威信,。记得有一次观摩课,听课的教师突然多了一倍,教室里没有座位了,这时开课的教师马上叫了几个学生去办公室搬凳子,只见那几个学生人手都两,三张地拖着凳子进来,笔者刚好坐在角落出不来了,当时的心情有些不自然,但后来的事更让我难过了,一部分听课教师没有位置干脆就让学生们挤着坐,一节课下来,学生已经是腰酸背痛了,下课的是时候走路都有些变形了。虽然是这样的一个细节却反映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淡薄,其实,教师为学生服务,并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就凝聚在日常的的点点滴滴琐事中,化解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比如,课堂上学生的笔掉地上了,我们帮忙捡起;黑板两侧回反光,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方便,等等这些看起来很不重要的细节却可以反映出教师有没有服务意识。

  还有就是为教学服务,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些大家都懂,可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教了之后才知不足,正因为有学生的不懂,才需要教师去教去引导。而教师强制的教几乎让学生完全丧失了表达自我真实相反的机会,特别是音乐欣赏课上,教师生怕学生不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而一味的解释,其实教师的这种做法已经剥夺了学生自己感受音乐的权利了。学生没有机会说,也说不出自己的东西了。经常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大多数听课教师会关注教师的表现,而忽略了学生获得了多少,本来说课堂上应该是教师配合学生的,可很多时候恰恰是学生在配合教师,这是本末倒置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清楚:教就是为学服务的信念,将学生放置在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不是反过来用“死的教条”去束缚学生的发展。

  能做到这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尊重和关注,因而也理解教师的用心,尊重教师的劳动,也愿意和教师成为朋友。当然,我这样一说,有人可能会发出感慨:太理想化了,太神圣了!是的,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正在塑造着国家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如果没有过硬的自身素质、“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观念和服务意识就不能拿到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金钥匙”,也就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为了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为了学生的未来更精彩!现实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的老师天生好像就具有亲和力,让学生一见就会喜欢,很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哪怕是第一次进课堂就能一下子赢得学生的好感,而有的老师虽然工作也兢兢业业,对学生也好像很关心,但给学生上了两三年课则始终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很难与老师之间敞开心扉,自由交流。我们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严重影响到你的教学效果。

  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对学生是否有真情。假如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把学生当作情感交流的对象,不去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头,忽视学生存在,只顾传授课本知识的话,学生对你也必然是敬而远之,不会有真情。

  其二是有的老师在学生面前表现的无所不知、高高在上。作为教师,知识面宽广当然是好事,能左右逢源、灵活驾驭课堂,让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有的老师恪守着师道尊严,生怕在学生面前露了怯,不会时也要装会,不懂也要装懂,对学生提楚你的错误或者反对意见会大发雷霆,将学生指出你的错误视为“犯上”,那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你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尽可能引导学生发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使教师有时候不懂(这是很正常的,甚至也可以有意让学生认为老师不懂),就像于校长的“有意暴露”一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暴露真诚,即使出了错误,也不影响学生对你的尊敬,学生反而会更加喜欢你,喜欢有你的课堂。

  其三是教育教学脱离实际,空洞说较多,就书本论书本。有些老师的授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单纯就知识而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现实,学生感到学习的东西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提不起兴趣,你在热情澎湃、口若悬河的讲,他依然可以心猿意马,人坐在教室,心却不知道驰骋在那里了。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还是难以近距离。再就是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犯了错误,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是空洞说教,大道理多,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说教学生听了自然反感。

  其四是是否尊重学生。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生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其独立的人格、思维与个性特征,假如你动辄对学生处以罚站、罚抄多少遍的作业、动辄发火、挖苦学生或其他形式的体罚,任你知识再丰富、学问再高学生也不会从心底尊重你、喜欢你。当你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你处处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处理问题时,学生也会更加尊重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和你传授的知识。

  所以,要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必须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知何时起,我就被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对我来说,音乐正如情感的代名词。音乐,情感的代名词。真正感受音乐,你会发现,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失意时的一把力量。音乐无国界,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经历,却常常被同一首歌感动着。你不仔细听,你也会被那轻快或是深沉的节奏所吸引,当你用心聆听的时候,你都会发现每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每首歌都籍蕴着生活的无限宽广。用华丽丽的音符来悦动你自己的人生吧!

关于音乐的文章相关文章:

1.关于音乐的散文

2.精选关于音乐的散文

3.优美音乐散文

4.有关音乐的散文

5.关于音乐的文章

667054